在確保我國水安全方面,積極踐行開源之策是必然之舉,其中,海水淡化理應作為重要的組成部分被加以重用。
近日,自然資源部海洋戰略規劃與經濟司發布《2017年全國海水利用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據統計,截至2017年底,全國已建成海水淡化工程136個,產水規模118.91萬噸/日,最大海水淡化工程規模為20萬噸/日,主要采用反滲透和低溫多效蒸餾海水淡化技術。海水直流冷卻、海水循環冷卻應用規模不斷增長,年利用海水作為冷卻水量達1344.85億噸,新增用量143.49億噸/年。
《報告》顯示,海水利用業全年實現增加值14億元,比上年增長3.6%。同時,海水利用標準體系進一步健全,新發布標準20項,包括國家標準16項、行業標準3項、地方標準1項。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的專家認為,按照既定政策安排,海水淡化產業的增長前景仍舊客觀,況且海水淡化作為保障我國水安全的“開源”之策,其中部分海水淡化技術也是循環協同資源化利用的重要組成部分,值得大力推廣,前景樂觀。
“十三五”海水淡化增長空間巨大
海水淡化,即利用海水脫鹽生產淡水,是實現水資源利用的開源增量技術,可以增加淡水總量,且不受時空和氣候影響,水質好、價格漸趨合理,可以保障沿海居民飲用水和農業用水,有時食用鹽也會作為副產品被生產出來,被業界堪稱循環協同資源化利用的典范。
實際上,海水淡化在世界上雖然已經有著成熟經驗和小規模推廣應用,但仍舊屬于前沿科技產業類別。在我國,受大陸淡水資源和人均淡水資源呈逐步下降趨勢,海水淡化技術的推廣應用早已被提上議事日程。統計顯示,2015年,我國淡水資源總量為28306億立方米,占全球水資源的約6%,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淡水資源量只有2300立方米,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35,自然淡水資源短缺。
早在2012年,國務院辦公廳就曾《關于加快發展海水淡化產業的意見》,分總體思路和發展目標、重點工作、政策措施、組織協調四部分。其中提出,到2015年,中國海水淡化能力達到220萬-260萬立方米/日,對海島新增供水量的貢獻率達到50%以上,對沿海缺水地區新增工業供水量的貢獻率達到15%以上;海水淡化原材料、裝備制造自主創新率達到70%以上;建立較為完善的海水淡化產業鏈,關鍵技術、裝備、材料的研發和制造能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2016年底印發的《全國海水利用“十三五”規劃》又提出,到2020年全國海水淡化總規模達到220萬噸/日以上。預計“十三五”中后期,國內海水淡化將保持中高速增長態勢,到2023年海水淡化產水規模將達到285萬噸/日,產業發展將再上新臺階。其中,整體產業鏈保持中速平穩增長,海水淡化項目有望實現高速增長,膜設備、反滲透設備等水處理設備利用形式完成初步規?;痉叮Ka業發展將再上新臺階。
參照相關目標可見,《報告》所列截至2017年底的海水利用數據相較于目標達成仍有較大差距,這也意味著,“十三五”期間,海水淡化產業的發展空間依舊巨大。值得一提的是,地方政府受限于用水總量的考核與環保監管趨嚴,對海水淡化的需求強度盡超國家規劃。“十三五”期間國家海水淡化目標220萬噸/日,較2015年末增長113.59%,而天津、河北、浙江等工業大省的海水淡化規劃目標匯總起來盡超國家規劃,海水淡化從國家到地方層面利益高度一致,顯示相關行業正在進入快速發展期。
“在確保我國水安全方面,積極踐行開源之策是必然之舉,其中,海水淡化理應作為重要的組成部分被加以重用。”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陸地水循環及地表過程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水循環與水文過程研究室主任宋獻方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對于我國而言,水安全應視同糧食安全一樣重要,必須高度關注,而節約、高效用水也應該成為我國戰略性方針和政策。
宋獻方認為,從用水安全看,我國總體水量和人均水量都存在不足,加之水體污染等問題日益嚴重,保障水安全刻不容緩。因此,海水淡化是與包括雨洪利用、中水或再生水處理再利用等一并,確保我國水資源戰略實施所必不可少的。
推進海島海水淡化將成施策重點
對于淡水資源而言,海島淡水的緊缺程度相較于大陸地區更顯迫切,正因如此,近年來,各界對于加快推進海島海水淡化利用的呼吁不斷。統計顯示,截至2017年底,我國共有海島11000余個,陸域總面積約77000平方千米,占陸地面積的0.8%;面積大于500平方米的有居民海島489個,其中一半以上海島依靠管道引水和船舶運水保障用水,200余個海島無本島淡水儲存及供應設施,部分海島地下水超采嚴重,導致海水倒灌、水質嚴重惡化。
因此,海島海水淡化工程作為重要的基礎設施,被認為可有效緩解海島居民用水問題。為此,2017年12月,國家發改委和原國家海洋局聯合印發了《海島海水淡化工程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指出,沿海地區將成為海水淡化推廣的主力軍?!斗桨浮芬?,在遼寧、山東、青島、浙江、福建、海南等沿海省市,力爭通過3—5年重點推進100個左右海島的海水淡化工程建設及升級改造,初步規劃總規模達到60萬噸/日左右。
為鼓勵實施和推進海水淡化工程和普及應用,《方案》明確了結合發展需求開展水資源論證、統籌規劃島嶼整體供水和排水、合理選擇海水淡化技術工藝路線、推進海島大中型海水淡化工程建設、實施海島小型海水淡化工程建設、加強海島海水淡化裝置升級改造、同步推進海水淡化配套工程建設、加強海水淡化裝置運營監測監管、健全資金投入和市場化運作機制等九個方面明確了重點任務。
一直以來,坊間一直存在將海水淡化置于循環資源化利用閉環的呼聲。在實踐當中,也早有地方實現了通過發電實現海水淡化,繼而形成濃海水制鹽以及廢物資源化再利用的循環經濟模式。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周宏春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介紹,在電力行業中,一些電力企業將電廠發電產生的余熱,經由冷卻水排放至海水,使海水溫度增高,通過反蒸實現海水淡化,即通過蒸發上來的水獲取淡水,剩下的海水鹽分更高,有利于制鹽。他認為,通過發電實現海水淡化,對制鹽產業帶來促進,本身就是循環資源化利用的具體實踐。對于我國資源緊缺的現狀而言,如此模式應該得到大力推廣。
實際上,《方案》中的重點任務也在圍繞發電與循環資源化利用展開。《方案》指出,結合島嶼實際情況,根據要求選擇相應產水規模下的反滲透法、蒸餾法、熱膜耦合等最優工藝路線;結合海島供電模式,對海水淡化項目用電模式進行技術經濟分析,對市政供電、柴油發電和新能源供電進行方案比選;積極推廣風能、太陽能、海洋能等新能源互補的海水淡化工程;鼓勵海島海水淡化工程自主技術和裝備的推廣應用,逐步提高裝備國產化率。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針對海水淡化設備的運行可能帶來的污染和排放隱患,《方案》也優先明確要開展監測評估。強化海水淡化工程生產運營、后處理、供水等環節監管,跟蹤開展海水利用工程取排水口及附近海域的環境監測監管,逐步將水質、生態監測監管工作納入常態化運行監管體系,切實做到保障海水淡化工程運行安全,保護海島周邊海域生態環境。
不難預料,在一系列有利政策的扶持下,在不遠的將來,海水淡化將成為嚴重缺水海島地區主要供水方式之一,海島水資源利用效率也將穩步提高,由此,也將讓我國水資源開源之策獲得更為充分的保障。
資訊權限圖標說明:
1、紅鎖圖標: 為A、B、C等級會員、資訊會員專享;
2、綠鎖圖標: 為注冊并登陸會員專享;
3、圓點圖標: 為完全開放資訊;
本網版權及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錦橋紡織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錦橋紡織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獲得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錦橋紡織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侵權責任的權利。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錦橋紡織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4、有關作品版權及投稿事宜,請聯系:0532-66886655 E-mail:gao@sinotex.cn
投稿郵箱:gao@sinotex.cn
市場合作:market@sinotex.cn
客服專線:0532-66886655
投訴建議:1785284143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魯B2-20150058號 | 青島網監備案號:37021202000115 | 魯ICP備15026196號 | 營業執照公示
Copyright ? 1999-2025 Sino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錦橋紡織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