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對抗逆全球化已經成為我國政府以及外貿企業繞不過去的坎。有專家指出,市場、資本、網絡、政策、文化、社會等因素正在深入推動全球一體化,盡管有逆全球化的思潮和貿易保護主義的趨勢,但是全球一體化的發展勢不可擋。
區域間、國家間、產業間的資源能力正在廣泛連接,如何有效地組織協同起來是關鍵,這直接關系到中國制造的競爭力。
2017年前三季度,我國出口總值同比增長12.4%,實現回穩向好的預期目標。但是,從2017年前三季度棉紡織外貿形勢看,并未出現明顯的外貿好轉。
2017年1至9月,受利率大幅波動影響,棉制紡織品和棉制服裝的出口額較去年同期均呈負增長,進口額均呈正增長,棉制紡織品出口貿易額同比下降0.52%,棉制服裝出口貿易額同比下降2.82%。
業內人士認為,2018年外貿穩中有升是大概率事件,但仍要正面迎擊"逆全球化"的冷流。
在當下西方逆全球化和中國以"一帶一路"推進全球化的趨勢下,中國如果能夠抓住新技術革命、貿易自由化推進等機遇,有可能推動自身進入一個高速發展通道。
而對于我國紡織出口企業而言,則應該牢牢抓住創新這個不會過時的"救生圈",以創新促發展,才能在逆全球化的低潮中立于不敗之地。
主要有以下幾條原因:
首先,在世界經濟增速沒有大幅提高的背景下,國際貿易投資難以持續保持快速發展態勢。
其次,從商務部發布的研究報告中看,"逆全球化"溫床并未消失,保護主義抬頭趨勢仍將延續。貿易保護主義的負面影響將長期存在,發達國家、新興經濟體雙重擠壓我國外貿出口。
2017年前三季度,我國外貿大省浙江就遭遇了來自美國、印度等19個國家和地區發起的貿易救濟調查案件84起,涉案金額17.85億美元,同比增長24.1%。
在義烏,一些附加值低、產業鏈較為簡單的勞動密集型產品受到東南亞沖擊明顯,服裝、箱包等產業訂單轉移到東南亞、中東歐地區的趨勢較為明顯。由此可見,在全球制造業產能過剩、市場份額競爭激烈的情況下,全球貿易保護主義仍在升溫。
有業內人士指出,隨著新一輪國際產業競爭更加激烈,我國出口可能受到發達國家制造業回流和新興經濟體中低端制造業崛起的雙重擠壓。
商務部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中國勞動密集型產品在歐盟和日本的市場份額分別下滑了0.5和0.9個百分點,而東南亞國家產品所占份額明顯上升。
追溯這股逆全球化潮的源頭,2016-2017年世界政壇,尤其是歐美國家政治、經濟環境發生了不可忽視的變化。以特朗普為代表的"反建制"政治家上臺執政,他們的執政綱領集中表現為關注本國事務,關注本國經濟發展與民生。
無論是特朗普的限制移民政策、退出TPP,還是英國的脫歐,以及歐洲其他國家民族主義政黨大選的各種層級獲勝,實際上都體現出了一股逆全球化的潮流。
美國的算盤
全球化在風行并且被熱捧了數十年之后遭遇了嚴重挑戰。目前顯性的、隱性的貿易保護政策都在不斷涌現,很多逆全球化的行為已經成為全球一體化進程的巨大阻礙,多邊貿易體制的權威性也正在遭受嚴重影響。
盡管雙邊的、區域的貿易協定層出不窮,一些政客卻在不斷地為了爭取選票而把矛頭對準提升貿易便利化程度的政策。美國就是非常明顯的例子。
有觀點指出,作為我國重要的出口市場美國,鑒于美國希望減少對中國的貿易逆差,中美雙邊貿易的摩擦未來可能更加頻繁,尤其是電子產品、電氣設備、紡織品及服裝、家具和汽車等行業。
事實上,美國已有"挑事"的苗頭。今年11月初特朗普訪華期間,中美兩國經貿合作達成2535億美元大單,創下中美經貿合作史上的記錄。但就在不久后的11月28日,美國商務部部長威爾伯·羅斯就宣布,將主動對進口自中國的普通合金鋁片自發開展反傾銷與反補貼稅的雙重調查。
此次調查是在美國鋁業沒有主動要求的情況下,美國商務部主動對中國普通合金鋁片開展"雙反"調查,這也是25年來美國商務部*次自主發起貿易救濟調查。
有分析指出,即便中國獲得市場經濟地位,第三國價格對比規則不再適用,美國商務部也可以根據匯率低估作出反傾銷調查中的成本價格修正。特朗普可能會用中國匯率低估的名義,讓美國商務部以匯率問題作為反補貼依據。
美國自2007年以來,在對進口自中國的產品進行反傾銷調查的同時,也施以反補貼稅調查。調查范圍除了合金鋁片,還有化工、紡織、鋼管、汽車、太陽能電池板等領域。
未來,特朗普政府勢必還會對中國采取更多的貿易保護措施,包括但不限于針對知識產權問題的337條款,這是美國非常有可能實施的貿易保護方式之一,且非常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