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的智慧栽培技術不僅可以讓棉農足不出戶進行作物長勢監測、按作物生長需求進行澆水施肥,還可降低棉花水肥管理用工成本80%以上,實現降本增效。該技術已在新疆推廣應用超過10萬畝,未來有望在新疆大面積推廣應用。
這是8月29日在沙灣市老沙灣鎮召開的優質棉花新品種華棉702與智慧栽培技術集成與示范現場觀摩交流會上獲悉的。
該技術和配套產品均由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棉花智慧栽培創新團隊自主研發制造,主要包括作物長勢和土壤環境自動監測、決策管理和水肥智能化控制等核心技術,配套產品從數據采集、數據分析到終端控制已形成閉環。目前該技術已在塔城地區、喀什地區、石河子市、沙雅縣等地推廣應用。
該技術配套的智能化控制設備和云端管理系統還可用于水稻、小麥、玉米等主要農作物的種植管理過程。
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農業大學教授張獻龍表示,新疆棉花高產、優質、機械化水平高,未來要實現更大突破就要考慮如何把成本降下來,也就是如何把水肥成本降下來。這就需要工程技術和農藝技術相互融合,在生產過程中加大信息化管理力度,這也是新疆棉花產業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新路徑。
交流會現場,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棉花智慧栽培創新團隊首席科學家李亞兵研究員以《棉花智慧栽培技術研究進展》為題,介紹棉花智慧栽培現狀與未來展望。新疆楚創高科種業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黃嶺針對優質棉花新品種華棉702的優勢特性進行介紹。
當日,來自國家棉花產業體系、自治區棉花產業體系等的300余名院士專家來到老沙灣鎮的優質棉花新品種華棉702與智慧栽培技術集成示范田進行現場觀摩。該示范田采用數量化監測、水肥一體化智能控制、數字診斷決策管理模型等智慧栽培技術。經專家團隊測產,今年示范田平均畝產在560公斤以上。
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黨委副書記宋國立表示,將優質棉花新品種與智慧栽培技術結合,實現良種與良法相配套,不僅能夠提高棉花產量和品質,更有助于優化資源配置,降低生產成本,推動新疆棉花產業高質量發展。
新疆農業大學農學院副院長湯秋香認為,這種新的栽培管理模式實現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結合,讓新疆棉花從種到收更加智能化、綠色化、高效化,讓棉花增產豐收有路可循。
此次活動由中國農科院棉花研究所、華中農業大學主辦,沙灣市政府、新疆農業大學、新疆農科院、新疆賽爾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等聯合承辦。
資訊權限圖標說明:
1、紅鎖圖標: 為A、B等級會員、資訊會員專享;
2、綠鎖圖標: 為注冊并登陸會員專享;
3、圓點圖標: 為完全開放資訊;
本網版權及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錦橋紡織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錦橋紡織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獲得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錦橋紡織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侵權責任的權利。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錦橋紡織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4、有關作品版權及投稿事宜,請聯系:0532-66886655 E-mail:gao@sinotex.cn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魯B2-20150058號 | 青島網監備案號:37021202000115 | 魯ICP備15026196號 | 營業執照公示
Copyright ? Since 1999 Sino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錦橋紡織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