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澤一紡織車間,前進的勞動者。
一切的意義,只有離得足夠遠,才能看得真切;正如所有的絢爛,只有走得足夠近,才能感受震撼。
站在2018年的歲尾,回望盛澤改革開放40年的來路。路很長,成就很大,閃亮的字眼太多。今天,在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我們只聚焦盛澤40年征程中的兩個字——改制。
從某種意義上說,盛澤如今的經濟史,是從這兩個字起筆的!
盛澤的鄉鎮工業發端于上世紀70年代,比全國其他鄉鎮更早,并充分體現“蘇南模式”的特色。到上世紀80年代,盛澤的絲綢紡織企業依然是清一色的公有制性質,創造“華夏第一鎮”的神話。
但盛澤并沒有固步自封,而是“富則思變”,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盛澤同樣在全國鄉鎮中較早地開展民營化的企業改制。促進紡織企業煥發新一輪的生機,并為改制這一全國命題給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回答。
去年盛澤鎮全年地區生產總值突破400億元,工業總產值803.3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23.5億元,外貿進出口總額19.8億美元。從今年情況來看,上述數據也將有明顯提高。盛澤經濟發展的繁榮,民營企業居功至偉,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一批批優秀民企從走上前臺到成為支柱,而這其中,也有盛澤改革者們的智慧。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在年初的中共盛澤鎮第十五屆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區委常委、盛澤鎮黨委書記、吳江高新區黨工委書記范建龍所作的《把握新方位踐行新理念奮力譜寫新時代盛澤發展新篇章》報告中,也從歷史的角度,將盛澤的改革與發展放在重要地位。
是理念的改變 從吃大鍋飯到自起爐灶
說起企業改制,盛澤鎮原鎮長、原農工商總公司總經理張國強感觸頗深,作為這場改革的親歷者和參與者,他說,改制,首先是一種理念的改變,新理念的形成直接為盛澤以后產業的發展開辟出一條“陽關道”。
“當時盛澤紡織業面臨的情況,第一,整個紡織行業逐步進入市場化,競爭更加激烈,無梭織機替代有梭織機的過程中,需要投入主體的明確。公辦企業在舊體制下的舊產品無法適應新時期的新需求。第二,‘溫州模式’為代表的民營經濟逐漸被人們接受和認可,影響越來越大。盛澤與浙江相鄰,一部分敢于‘吃螃蟹’的人受浙江私企發展影響,掛靠在集體性質的村辦企業名下進行生產與經營,出現一批所謂戴‘紅帽子’的小型絲綢紡織工廠,即盛澤早期的民營絲綢紡織企業。第三,以民營企業為主的中國東方絲綢市場興起,積聚吳江民營原始資本,倒逼盛澤紡織運營模式的轉型。”張國強介紹。對比之下,當時盛澤許多鄉鎮企業效益下降,經營困難,有的出現虧損,有的資不抵債。從長遠來看,轉制也是形勢發展的必然方向。
盛澤的從業者有領先的意識,這是改制的重要基礎。1993-1997年是民營企業的萌芽期,家庭作坊式的家庭工業戶和租賃承包下的村辦企業不斷增加,部分村辦企業先行轉制。
1999年4月2日吳江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市經濟工作匯報會。會議強調緊緊抓住“三資(制)”(即外資、民資、改制)不放,并對經濟重鎮、民營企業基礎較好的盛澤提出“集中精力、精心組織、克服阻力”,在10個月內全面完成轉制的要求。當時盛澤鄉鎮企業數量多,資產規模大,情況復雜,任務相當艱巨。鎮黨委及時統一思想,分析情況,布置實施方案,成立黨委書記掛帥的領導小組,農工商總經理為主的兩個工作組。張國強介紹,當時全鎮組織鄉鎮企業負責人和員工代表參加轉制工作動員大會,給大家仔細分析轉制的必要性,確保大家思想上保持一致。
會議后,廣大企業改革的大幕拉開。
是思路的改變 從“十月革命”到“一廠一策”
“要在10個月里完成鄉鎮企業全面轉制,時間緊,任務重。在落實的過程中,我們根據盛澤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實行‘一廠一策’。”張國強說。當時領導小組對所有鄉鎮企業實行資產評估,對具體的企業根據不同情況確定轉制方案,簽訂轉制合同,開展轉制工作。
有別于其他鄉鎮,盛澤對鎮區范圍內的企業,施行動產轉制,不動產租賃,通過建新租老模式,確保鎮區集體土地、廠房增值利益歸集體所有,老鎮辦企業的員工確保繼續就業,充分保障原經營者和職工的權益。在此基礎上,“一廠一策”則發揮重要作用。
“會是1999年開的,但盛澤從上世紀90年代初就在向改制轉變。1998年底,全鎮村辦集體企業和部分鎮辦中小企業的改制基本完成。”張國強介紹,早在上世紀90年代,鷹翔已利用自己的技術優勢,及時調整產品結構,品種圍繞市場轉,始終保持著“生產一代、研制一代、開發一代、儲備一代”的局面,建設成為國內最大的紡絲生產基地之一。藝龍則引進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后整理設備、現代化管理和工藝技術,處于國際領先地位。“對兩家龍頭企業的改制方式也不一樣,鷹翔采用集體轉制,實行自有股制,并擁有配股。藝龍則采用分層轉制,分廠先轉,總廠保留。”張國強說。
2000年4月,盛澤鎮最后一批7個老鎮辦企業改制工作結束,至此該鎮的改制工作全部結束。同時盛澤鄉鎮企業的轉制也產生積極影響,后來并入盛澤鎮的壇丘、南麻也對鄉鎮企業進行轉制,而盛澤的國有企業,也在有關部門指導下進行轉制。時至今日,盛澤轉制的鄉鎮企業沒有一家倒閉,并都取得不小的成功。作為中國紡織重鎮,盛澤成為民營企業的天下。
張國強介紹,改制真正實現政企分開,強化政府的服務功能,充分激發企業的活力,經營者利益與企業效益聯系更加緊密,積極性普遍高漲。企業加大投入,優化管理,提高產出,為發展積累后勁,開拓空間,為經濟發展、公平競爭提供良好的環境,發展本地企業的同時,也吸引外地優秀民企?;剡^頭看,盛澤當前的民營骨干企業中,大部分都經歷轉制,通過轉制發展壯大形成現有的規模。
是夢想的改變 從得過且過到胸懷天下
“改制給盛澤紡織帶來的活力,不只是經濟的快速發展,更重要的是,涌現出一大批優秀的企業家。”張國強說,市場為民營企業發展打開空間,也為盛澤的企業家大展身手提供舞臺,企業家們的雄心和才能被充分激發。
改制后,鷹翔集團產權制度明晰,效益明顯提高。集團董事長徐關祥在2002年以驚人的膽略和敏銳的眼光,投入20多億元興建40萬噸熔體直紡設備。他說,改制讓鷹翔開始第三次飛躍,即進入高科技發展階段。當時已年近六旬的他依然精神煥發,在“第二次創業”中,不論嚴寒酷暑,總是在籌建第一線指揮工作。“既能當老板,也能睡地板”,讓鷹翔集團項目成為示范,項目的成功帶動吳江紡織產業的發展,在較短的時間內形成具有300多萬噸紡絲能力、100多億米織造能力、35億米印染能力的全國紡織生產重要基地。
藝龍集團董事長姚德榮在把集團建成為全國最大的仿真絲一條龍開發基地的基礎上,推進集團上市,將募集到的資金4000萬元投入技改。之后姚德榮憑借對市場敏銳的洞察力,意識到不能躺在功勞簿上。于是與日企合辦德伊時裝面料有限公司,開始主攻面料。德伊成為“國家時裝面料研發基地”“國家銅氨面料生產基地”“國家女裝面料生產基地”,其面料也成為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產品開發貢獻獎的???,產品遠銷美國、法國、日本等國家。
改制讓老牌名企煥發第二春,也讓新銳力量登上歷史舞臺。
1994年,從事經營化纖、白廠絲買賣的盛澤青年陳建華,偶然聽說南麻鎮辦集體織造廠要賣掉,覺察到機會的他借債369萬元認購該廠,并將其改名為吳江化纖織造廠。之后陳建華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絕處逢生的吳江化纖織造廠在1995年底賺1000多萬元。此后借著改制的春風,陳建華不斷地更新技術與設備,加大研發投入,吳江化纖織造廠向規?;⒓瘓F化的方向邁進。2003年,陳建華正式創立恒力集團。
1997年,盛澤鎮村辦盛虹染廠進行改制,村集體把5000萬元企業動產出售給廠長繆漢根及中層以上干部。在繆漢根的帶領下,企業內部推行股份合作制,到年底總股金達1000萬元。盛虹染廠通過注入私人資本,極大調動生產經營者的積極性,改制僅半年,就成功兼并鄰鎮一家染廠。這一年盛澤僅村辦工業一塊,私人資本投入的總量就超過1.5億元,這相當于該鎮前3年村辦工業投入量之和,靠這1.5億元,盛澤鎮村辦工業開始大規模的技術改造。隨著改制的深化,繆漢根順勢創立盛虹集團。
恒力與盛虹如今在中國及世界范圍取得的成就不必多說,陳建華與繆漢根這兩位紡織巨子正是在改革開放的企業改制浪潮中,勇立潮頭的先鋒。而一大批優秀的企業家,也隨著改制涌現出來,繪就盛澤民營企業發展的群英譜。
“改制是改革開放的重要表現,讓盛澤企業煥發生機,創造屬于自己的發展模式,感恩改革開放,感恩新時代,盛澤企業一定能將創新發展的精神永遠弘揚下去。”張國強說。
來源:吳江日報
標題:民企起筆——致敬改革開放40周年盛澤巨變
?
資訊權限圖標說明:
1、紅鎖圖標: 為A、B等級會員、資訊會員專享;
2、綠鎖圖標: 為注冊并登陸會員專享;
3、圓點圖標: 為完全開放資訊;
本網版權及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錦橋紡織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錦橋紡織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獲得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錦橋紡織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侵權責任的權利。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錦橋紡織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4、有關作品版權及投稿事宜,請聯系:0532-66886655 E-mail:gao@sinotex.cn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魯B2-20150058號 | 青島網監備案號:37021202000115 | 魯ICP備15026196號 | 營業執照公示
Copyright ? Since 1999 Sino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錦橋紡織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