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的伊寧縣家紡服裝產業園,藍天、白雪相襯映,和暖的陽光下,一排排嶄新的現代化廠房靜靜佇立。然而,走進廠房,卻是一番熱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自2017年8月開園以來,這里已入駐8家企業,4000余名工人在這里實現從農民到“產業工人”的華麗轉身。
這僅僅是一個開始。在伊寧縣的發展藍圖中,位于城南的伊寧縣輕紡產業區(包括家紡服裝產業園和織造產業園),將被打造成為伊犁州最大的產業援疆基地、全疆最大的就業基地、全疆最大的服裝生產基地和全國最大的坯布生產基地,成為伊寧縣經濟發展的“新引擎”,為伊寧縣的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提供強大支撐。
“我們計劃用3-5年的時間,將伊寧縣輕紡產業區打造為特色‘紡織小鎮’,引進各類企業百余家,吸納當地5萬人就業,實現產值上百億元。”伊寧縣委副書記、南通市對口援疆伊寧縣前方工作組組長張華躊躇滿志地說。
引入優勢資源建設“紡織小鎮”
12月7日,位于伊寧縣輕紡產業區的新疆新伊三潤服裝有限公司廠房里,400余名工人在流水線上忙碌地縫制、挑線、熨燙……經他們的手制成的一件件衣服,將在一個星期后出現在日本的市場上。
新疆新伊三潤服裝有限公司是江蘇三潤集團下屬子公司,也是園區引進的第一家江蘇南通企業。
“引進企業只是我們邁出的第一步,我們最終的目的是將南通的優勢產業引入伊寧縣。”張華說。在張華看來,兩地雖相隔千里,但彼此的優勢資源卻都是得天獨厚,可以完美地實現“無縫對接”。
南通是全國有名的“紡織之鄉”,擁有全國第一、世界第三的國際化家紡專業市場——中國疊石橋國際家紡城,年銷售額超過1000億元。而南通市如東縣作為全國家紡坯布產業基地,年產寬幅坯布30億米,產能約占全國的60%,擁有較強的生產規模和產業集群優勢。但由于近年來沿海地區勞動力、土地、生產要素等成本上升,影響著企業的發展。
因盛產香甜味美的大白杏而享有“杏鄉”美譽的伊寧縣是一個人口大縣,有10余萬農村富余勞動力,更具優勢的是國家、自治區在發展紡織服裝產業促進就業方面出臺一系列優惠政策,特別是在運輸、培訓、社保、貸款貼息、用工等方面制定具體的政策。
南通缺人,但有市場、有人才、有技術、有信息、有資金,伊寧縣有勞動力資源、有區位交通優勢、有政策優勢,再加上兩地對口援建的關系,完全可以做到互補共贏。因此移植南通在產業上的現實優勢,挖掘伊寧縣在資源上的潛在優勢,整合新疆在政策上的比較優勢,最后形成伊寧縣特有的疊加優勢,成為江蘇南通產業援疆的主要思路。
對伊寧縣來說,打造占地4平方公里的輕紡產業園,也是一項難度系數很高的系統工程。伊寧縣將輕紡產業區建設視為“一號民生工程”,舉全縣之力大力推進。縣里成立園區建設指揮部,縣委書記總指揮,下設7個工作組,分別由縣委常委牽頭,指揮部每周必開一次會議,對推進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當場拍板協調解決。
南通市對口援疆伊寧縣前方工作組專門設立1300余萬元的產業引導資金,打造園區規劃定位、運營理念,開展招商引資推介、制定優惠政策,伊寧縣則負責征地、工程建設、員工招錄等,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在建設中形成優勢互補。
2017年8月,伊寧縣家紡服裝產業園一期開園,占地面積160畝,5.1萬平方米15棟標準化廠房全面投用,同時配套建設道路、綠化、亮化、供排水、供氣、供暖、消防等設施。截至目前,已入駐8家企業,吸納4000余名員工就業。窗明幾凈的廠房,全新的縫紉機,身著新工裝的員工們,成為園區最美麗的風景。
打造全產業鏈推動經濟騰飛
從伊寧縣城驅車往城南方向約三公里,便可到達伊寧縣家紡服裝產業園,園區毗鄰314省道,交通便利。距此不遠處,去年6月開始建設的織造產業園已具雛形,一東一西兩個園區,將構成伊寧縣的“紡織小鎮”,為伊寧縣托起經濟騰飛的夢想。
“伊寧縣家紡服裝產業園總面積約1500畝,園區總體規劃委托江蘇省紡織工業設計研究院設計,以承接東部產業梯度轉移為重點,以培育外向型家紡服裝生產基地為目標,涵蓋家紡服裝商業街區、市場交易、綜合物流及生活配套等五大功能。”伊寧縣伊東工業園區管委會主任耿運江介紹說。
耿運江介紹,家紡服裝產業園全部建成后,預計可新增中小企業100余家,新增固定資產投資15億元以上,吸納就業3萬余人,新增產值30億元以上,年增稅收1.5億元以上。
伊寧縣織造產業園規劃用地面積4200畝,總投資約40億元,計劃分三期建設。“織造產業園產業發展規劃委托中國紡織建設規劃院設計,形成以紡織產業為主,上下游產業鏈配套的產業集群。同時堅持‘產城融合’理念,‘以產興城,以城興業’,圍繞‘紡織小鎮’,建設商務中心、研發培訓中心及生活服務配套,園區將被打造成為宜居宜業的產業新城,成為產城融合的典范。”耿運江說。
在江蘇省經信委的高位推動和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經過與南通如東紡織商會40多輪談判,2017年4月初,園區和如東紡織商會簽訂合作框架協議,且和7家織布企業簽訂入園意向協議,投產后織機數量將達到3000臺,可實現就業4000人左右。
經初步了解,如東縣目前有30%的企業愿意將產業轉移至伊寧縣,其產能約占如東縣現有產能一半左右。隨著織造園區一期建成,規模效應將初步顯現,低成本優勢將會促使更多的織造企業向伊寧縣轉移。到規劃期末2022年,織造產業園將形成15000臺織機的織造規模,年產坯布超10億米,工業產值超100億元,可吸納本地兩萬人就業,產生利稅6億元,間接帶動當地三產服務業產值超過5億元。
“我們將用好用足國家和自治區關于紡織服裝產業各項優惠政策,為企業發展提供各類優惠政策和產業環境,通過與南通相關行業協會和產業集散地聯手,以組團式招商、以商引商、產業鏈招商等多種方式,逐步完善和延伸產業鏈條,打造集原料、輔料、中間產品、終端產品一體化的交易市場,增強內生發展動力。同時,利用霍爾果斯口岸優勢,引導企業開拓亞歐市場,實現可持續發展。”張華說。
實現穩定就業造福各族群眾
吃住都在工廠,周末發班車回家,周日晚上再坐班車回到廠里。自從今年1月成為新疆新伊三潤服裝有限公司的員工以來,26歲的帕提曼·吾買爾已適應這樣的生活。
在忙碌工作的間隙,她很想念家中兩個年幼的孩子,但一想到每月2500元的工資可以讓孩子們的生活得到更好的保障,她心里就十分欣慰。
有一份穩定的工作,過上更好的生活,這是伊寧縣家紡服裝產業區4000余名工人的共同想法。而對南通市對口援疆伊寧縣前方工作組來說,“以產業促就業、以就業促富民、以富民促穩定”,正是全力打造“紡織小鎮”重要的意義所在。
為將平日里“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培養成為合格的產業工人,伊寧縣全縣20個鄉鎮場,開設30多個崗前培訓班,用12天的時間,介紹企業管理規章、安全生產知識和勞動保障等法律法規,同時學習國家通用語言、唱紅歌、練隊列。短短的時間內,農民們身上發生驚人的變化,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2017年8月15日,伊寧縣1805名農民正式告別農業生產,走進伊寧縣家紡服裝產業園,成為產業工人,在這里開啟他們新的美好生活,這是伊寧縣有史以來人數最多的規模化轉移就業行動。
在第一批新招錄員工進入園區企業后,伊寧縣第一時間又成立伊寧縣家紡服裝產業園管理服務辦公室,辦公室內設聯絡、餐飲、住宿、交通、安全、培訓、思政、政策、醫療等12個工作保障組,各保障組各司其職、相互配合,全力以赴推進各項工作落到實處,讓各族群眾穩定就業、增收致富。
為能夠確保家紡服裝產業園第一批員工實現穩定就業,南通市對口援疆伊寧縣前方工作組牽頭深入調研,跑遍全縣20個鄉鎮,認真總結已有企業穩定就業經驗,擬定關于招商引資、優化環境、推進就業、考核獎勵的相關意見,科學制定《推進就業實施方案》,完善保障措施,創新激勵機制,各鄉鎮與縣委政府簽訂穩定就業責任狀,從選人開始到技能培訓再到保證上崗率逐一落實,環環緊扣。
同時還創新引進內地“紅黃旗”機制,定期對各鄉鎮穩定就業情況進行考核,同時各鄉鎮按照每50名員工配備一名跟班管理干部,與員工同吃同住,在員工上崗培訓期間做好思想工作,協助企業管理,真正讓員工走上崗位,適應企業。
除此之外,為堅定企業的信心,伊寧縣還制定領導干部掛鉤聯系企業制度,協調解決發展中遇到的所有問題,讓企業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生產經營和員工管理上。員工穩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新招錄員工在經過3個月上崗技能培訓后全部進入生產流水線,實現計件工資。
“我經常會去園區轉一下,看看員工們工作生活狀況,事實上員工們適應能力遠遠超出我們想象。我相信,在我們共同努力下,‘以產業促就業、以就業促富民、以富民促穩定’的愿望一定能實現,成為伊寧縣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的有力保障。”伊寧縣委書記楊新平說。
來源:新疆經濟報
標題:南通產業援疆為伊寧插上騰飛翅膀
?
資訊權限圖標說明:
1、紅鎖圖標: 為A、B等級會員、資訊會員專享;
2、綠鎖圖標: 為注冊并登陸會員專享;
3、圓點圖標: 為完全開放資訊;
本網版權及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錦橋紡織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錦橋紡織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獲得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錦橋紡織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侵權責任的權利。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錦橋紡織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4、有關作品版權及投稿事宜,請聯系:0532-66886655 E-mail:gao@sinotex.cn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魯B2-20150058號 | 青島網監備案號:37021202000115 | 魯ICP備15026196號 | 營業執照公示
Copyright ? Since 1999 Sino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錦橋紡織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