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觀察:設計師品牌突圍創新是唯一路徑
中國國際時裝周今日(11月2日)就會落下帷幕,本屆時裝周以“向陽而生”為主題,據統計,匯聚了來自海內外的140余個品牌與近150位設計師,發布會數量創歷史新高。
與其他國際時裝周相比較,中國國際時裝周除了有相似的引領潮流、發布趨勢的定位外,還特別強調要扶持獨立原創設計、傳播優質生活方式——因為只有這兩項觀念的影響力持續加碼,正處于萌芽、蛻變時期的中國設計師品牌才能有機會在逼仄的外部行業環境下,得以生長、茁壯。
熟悉時裝行業的人都知道,有關“設計師品牌該如何突圍?”的話題,其實并不只是在國內發生,而是一個全球設計師們、原創者們都在思考解決的現實問題。
近幾年,受到零售行業整體寒冬、步入弱勢周期的影響,定位“小而美”的設計師品牌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機”。國際上,Edun、Christopher Kane、Stella McCartney……這些曾經紅極一時的設計師品牌的股權,都不約而同地上了奢侈品集團的“拋售”名單。
而國內的這些“后起之秀”,幸而誕生于消費購買力持續上行、不斷升級中的中國。但他們的日子,卻也很難說“好過”。ALICIA LEE獨立品牌創始人李坤,此前在錄制“時尚大師”節目的現場就曾指出,現在國內的產業鏈條依然是“量化產出”,粗放經營的比較多。設計師品牌想要一些獨立的、個性的創作,有時候不只是需要向市場妥協,也需要向產業鏈妥協,想要“一點點的創新”,有時候都需要花很大力氣去協調資源,以及付出較高的成本。
但“不創新”,對于設計師品牌來講,就意味著“消亡”。且這些創新,對于仍在萌芽、發展中的中國設計師群體來講,可能要超越時間與潮流,在時尚的“表象”之后,尋找到真正的文化、社會根基,尋找到賦能于他們的內在驅動力,才能定位出真正屬于中國設計師品牌的“品格”。
令人欣慰的是,在本屆的中國國際時裝周上,我們看到有許多品牌的確開始了格局更為遼闊的實踐。
NE·TIGER的“一帶”系列,創意來源于國計民生,以中國工藝之美,雕琢“大國氣象”,氣勢磅礴、引人側目;陳聞的“無界森活”大秀,則專注于探討人、自然、服飾之間的融合關系,很有幾分“問道”之態;EVE CINA依文“草原繡夢·巾幗匠心”大秀,則將目光聚焦到了大草原,力求將傳統元素與現代美學相結合,讓古老文明及傳統手工藝用最時尚的方式得以展現和傳承。
他們的實踐可以說是都很“中國風”,但未必不是世界的。時尚本無界限,只要創新是來自于匠心、匠人的精益打造,品質優異的他們就有被市場相中,獲得經濟效益的可能性。
但行業市場、消費群體是否也需要反思,當我們的設計師群體正在努力地去探索創新,鋪設“未來之路”時,我們的觀念是否也應該做出相應的轉變?
過去10年中,服飾消費品在數量上極大地豐富,快時尚的單品“十幾天就能換一批”,但我們的衣柜是否也真的需要“日日上新衣”?
過去的20年里,中國的服飾制造業世界聞名,成為了大牌們的“代工廠”,批量生產的流水線為了經濟效益,不愿意去為出產量“小”,要求工藝卻很高的設計師品牌服務,是不是可以算作“竭澤而漁”?
過去的30年里,“衣食住行”的消費水平得到了極大提升,但“衣以載道”,穿搭背后的中國獨有哲學與文化卻很少再有人提起,這是不是一種“思想后退”?
這些問題,在時裝周的大幕落下之后,恐怕還需要我們進行持續而深刻的思考。
原標題:微觀中國國際時裝周 問計產業蛻變?
資訊權限圖標說明:
1、紅鎖圖標: 為A、B等級會員、資訊會員專享;
2、綠鎖圖標: 為注冊并登陸會員專享;
3、圓點圖標: 為完全開放資訊;
本網版權及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錦橋紡織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錦橋紡織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獲得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錦橋紡織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侵權責任的權利。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錦橋紡織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4、有關作品版權及投稿事宜,請聯系:0532-66886655 E-mail:gao@sinotex.cn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魯B2-20150058號 | 青島網監備案號:37021202000115 | 魯ICP備15026196號 | 營業執照公示
Copyright ? Since 1999 Sino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錦橋紡織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