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橋紡織網 — 資訊頻道 > 棉花動態 > 正文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推動高質量發展提出新的要求。會議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也進入新時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
作為新疆最重要的產業之一,新疆棉花品質曾經一度下滑,市場競爭力削弱,阻礙棉花產業發展。近年來,隨著一系列棉花提質增效的政策、措施相繼實施,棉花品質穩步提升,產業發展形勢全面扭轉,新疆棉花正在穩步邁向質量時代。
改革倒逼質量提升
2014年新疆棉花迎來重大改革。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試點工作在疆鋪開,成為改善棉花質量、調優調順棉花產業的“關鍵一招”。
不同于之前的國家臨時收儲政策,新的改革使棉花定價權回歸市場,市場的“指揮棒”代替國家統購統銷,促使棉花產業各個環節都“活”起來,紛紛追求高質量、高效益。
“棉價回歸市場,國內棉價遠高國際棉價的倒掛趨勢明顯好轉,減輕紡企壓力。”天虹紡織集團有限公司總裁助理陳夏馳說。
同時隨著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新疆棉花以提質增效為重點,調整結構、優化品種、提升技術,不斷鞏固新疆全國優質商品棉基地的地位。
自治區農業廳種植業管理處副處長湯義武介紹,2017年全區結合國家重要農產品保護區劃定工作,劃定全區優勢棉區1800萬畝,強化優勢棉區的政策資金扶持力度,使低產、次宜、風險棉區逐步退出棉花種植。同時,全區逐步推行棉花主栽品種“一主兩輔”的用種模式,棉花主產區因地制宜合理確定棉花主栽品種,使棉花生產與下游產業緊密對接。
如今隨著政策、措施的效力逐漸顯現,棉花產業呈現出新的氣象:棉花種植結構不斷優化,產業銜接更加緊密。在市場機制的作用下,棉花加工企業為適應市場對質量的需求,主動改進生產工藝,提高棉花質量,這又進一步要求種棉戶優化品種、加強田間管理、規范采摘過程,從而提供優質棉花。新手段造就新品質
一方面市場倒逼棉花加工、生產者逐步摒棄以往重數量而輕質量的做法,另一方面棉花質量檢測手段的升級,也從制度和技術上提升產品質量。
2017年12月15日在沙雅新墾棉花有限責任公司看到,幾十包藍色的打包棉花整齊地摞在地上,等待轉移到專業監管倉庫后,公檢機構將逐包抽樣檢驗。
“公檢后的每一包棉花都會有一個條形碼,棉花加工企業、紡織企業只需在專業平臺上輸入編號,棉花重量和纖維長度、馬可隆值等質量指標便一目了然。”該公司總經理竇全勝說。
這是新疆棉花質量管控方式的新變化。以前加工企業自稱棉花重量,自取棉花樣品,然后由棉花公檢機構進行檢驗。由于取樣過程不在監管范圍內,這給不良企業掉包、更換樣品提供空間。
2014年為落實新疆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試點要求,我區針對棉花公證檢驗工作提出“專業倉儲監管+在庫公證檢驗”新模式,要求企業將棉花送入專業棉花監管倉庫后,由纖檢機構進行取樣,再由公檢實驗室進行檢驗。
自治區纖維檢驗局局長李巖介紹,新的模式不僅防范和解決“轉圈棉”及虛開票據套取補貼的問題,還杜絕企業更換樣品的行為,確保公證檢驗樣品的真實性。同時專業機構在倉庫內對納入規范監管的棉花進行重量檢驗、抽樣品質檢驗等,形成皮棉與籽棉之間相互核準、相互監督的制約機制,使棉花公檢數量成為核準新疆棉花產量的基礎數據。
棉花聲譽逐步提高
“現在阿瓦提縣的棉花品種穩定在10個以內,改變以往‘多、雜、亂’的狀況。”阿瓦提縣農業局局長毛朝勝說,以前全縣種子經銷店就有100多家,各種棉種魚龍混雜,種出來的棉花品質也是良莠不齊,通過穩定棉花品種,從源頭上奠定棉花質量提升的基礎。
竇全勝從事棉花收購15年,這幾年親眼見證新疆棉花質量的變化。“棉花質量確實提高。”他說,棉價回歸市場后,下游企業對棉花質量的要求提高,加工企業為銷售,不得不提高收棉標準,進而倒逼棉農按照市場要求用心種棉、種好棉。加之地方政府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種植、管理、采收等方面進行一系列調整,棉花整體質量越來越好。
向該公司銷售棉花的種棉戶高家如則直接感受到這種變化:“質量不高賣不出去,要選種好品種,關鍵是精耕細作,提高品質。”
李巖說:“從棉花質量檢測的總體情況看,新疆棉花質量得到有效恢復,新疆棉花質量逐年下滑的局面得到有效扭轉,新疆棉花品牌聲譽正逐步提高。”
棉花質量提升、產業發展活力增強,棉農種植棉花的積極性也隨之提高。
國家統計局2017年12月18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新疆棉花總產量408.2萬噸,占全國總產量的比重達74.4%,比2016年提高7.1%。這得益于從2017年起,新疆棉花目標價格由一年一定改為三年一定,棉農預期收益穩定,植棉積極性明顯提升。“沙雅縣棉花種植面積增加17萬畝。”沙雅縣農業局黨組副書記楊世平說。新疆棉花穩步邁向質量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