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橋紡織網 — 資訊頻道 > 外貿信息 > 正文
塔吉克斯坦哈特隆州丹加拉農民瑪合瑪地依瓦巴希拉每天乘坐免費班車到達紡織產業園,在絡筒車間工作8小時,經她手生產出的高品質棉紗,每天銷往俄羅斯、土耳其、哈薩克斯坦、埃及、中國等國家。
瑪合瑪地依瓦巴希拉是中泰新絲路紡織產業園500名工人中的一員,她每月可拿到約合2300元人民幣的工資,算得上當地的高收入人群。
一天前從塔吉克斯坦回國的中泰(丹加拉)新絲路紡織產業有限公司董事長肖瑞新告訴中新社記者,公司在當地種植20萬畝棉花,每年加工皮棉近萬噸,年產6萬錠紗,成為中亞最大的紡織產業園。
紡織產業園成塔吉克斯坦的工業“名片”
2015年8月28日中泰新絲路紡織產業園生產出第一筒紗。當天生產的紗大都成為“紀念品”,該國許多官員將其珍藏在家中。
塔吉克斯坦被稱為“高山之國”,國土面積的93%為山地和丘陵,其耕地面積約800萬畝,主要種植林果和棉花。由于優越的光熱資源,塔吉克斯坦成為世界5大產棉區之一,出產優質棉花。
2014年主要生產PVC(聚氯乙烯)和氯堿的化工企業新疆中泰做出產業調整轉型的決定:進軍紡織業,除在新疆南部布局外,也選擇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走出去”。
當年7月中泰新絲路與塔吉克斯坦工業和新技術部簽署《紡織發展合作備忘錄》,該項目被列入塔吉克斯坦國家項目和中塔合作重點項目。
不到兩年時間一座現代化的紡織產業園就完成奠基、建廠、投產,肖瑞新稱,“中國效率”令塔吉克斯坦官員驚訝,以世界尖端機械設備和烏斯特檢測設備為核心建立的“中國質量”更令他們感到驕傲自豪。
現在產業園生產的棉紗供不應求,不同國家的運紗車輛每天在紡織產業園門口排隊等候。
紡織產業園成民心相通橋梁
如斯男是來中國無錫接受紡織技術培訓的38名塔吉克斯坦工人之一。
肖瑞新表示,紡織產業園建成后最頭疼的事是當地缺乏技術工人,只有自己培養。38人帶薪培訓,每人的花銷達10萬元人民幣。
現在如斯男成為技術骨干,工資也成為產業園里最令人羨慕的員工之一。他用上智能手機,還為家人買了小轎車。
肖瑞新說,中泰新絲路紡織產業園的管理融入中國的“家文化”,節日福利、獎金、加班雙倍工資,這些體現中國文化的管理方式,讓塔吉克斯坦員工感受到家的溫暖,他們有了歸屬感和“光榮感”。
肖瑞新稱,企業還專門設立員工幫困基金,用來解決員工家里的急事難事。“隨著企業效益的提高,還要支持當地教育和醫療”,他說,“中泰在塔國要建百年企業”。
“一帶一路”讓多方受益
塔吉克斯坦工業與新技術部第一副部長哈依達勒4月初在接受中國媒體采訪時說,中泰新絲路紡織產業園的成功運作是中國和塔吉克斯坦共建“一帶一路”的成果,“一帶一路”讓多方受益。
此番話,肖瑞新深有感觸。項目建設之初即被列為塔吉克斯坦的國家項目,并專門成立“領導小組”與中方對接,為中方提供棉花種植土地,增值稅、企業所得稅12年減免,購置設備進入塔吉克斯坦免稅。塔吉克斯坦的支持也為產業園的順利運營提供信心,如今企業得到預期效益,塔吉克斯坦的農業種植水平和工業發展能力大幅提升,當地因此獲得可觀的稅收,解決民眾就業,改善生活水平。
塔吉克斯坦前副總理、國家農業投資銀行行長姆勞達力·阿利瑪勒頓近日告訴中國媒體,塔吉克斯坦的發展需要外資,中泰新絲路項目讓塔吉克斯坦政府看到中國企業的實干精神。“一帶一路給我們帶來機遇。”姆勞達力·阿利瑪勒頓說。中亞最大紡織產業園的“中國效率”與“中國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