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橋紡織網—資訊頻道> 紡織動態>正文
4月19日在福建石獅召開的全球紡織服裝供應鏈大會上,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在題為“紡織服裝供應鏈誠信與產業協同”的主旨演講中表示,“小信誠則大信立”的誠信機制與“上下同欲者勝”的協同策略,將是中國紡織服裝供應鏈管理應當強化的價值路徑。
在本次主題演講中,孫瑞哲會長重點分析目前紡織工業整體發展現狀下,中國紡織服裝供應鏈所呈現出來的六大特征,及促進供應鏈實現和諧、高效率、可持續發展的具體策略。
洞悉——中國紡織服裝供應鏈的6個新變化
“跨國布局日趨顯著、成本壓力更加突出、運行效率明顯提升、終端渠道加速彌合、消費升級勢在必行、責任發展綠色先行,是目前中國紡織服裝供應鏈呈現出來的6個新變化。”
——孫瑞哲
孫瑞哲會長首先對中國紡織工業目前的發展現狀做了總體的回顧與展望。他表示:中國紡織工業目前正處于轉型升級時期,發展環境和形勢正處于增長速度變化、產業結構調整、發展動力轉換的關鍵戰略新起點。中國紡織行業經過多年的發展,為紡織強國建設打造非常堅實的基礎,取得重大的成就。
從經濟發展看,中國紡織工業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的作用充分顯現,從產業格局看,中國紡織工業作為國際競爭優勢產業的地位日漸突出,從發展成果看,中國紡織工業作為重要民生產業的定位更加明晰。結合紡織服裝行業最新運行數據,孫瑞哲會長說到,新時期中國紡織工業的運行特點可以歸納為“發展態勢,穩字當頭;增長速度,趨于平緩;發展動能,新意迭出;轉型升級,挑戰巨大”。
在總結發展成就與行業發展現狀的基礎上,孫瑞哲會長指出,中國紡織服裝行業目前需要直面3個矛盾:創新發展與轉型升級之間的矛盾、產能結構與有效需求之間的矛盾、環境約束與經濟發展之間的矛盾;協調3個關系:產業與社會、環境、消費的關系;經歷3個轉變:傳統產業向科技產業、時尚產業、綠色產業轉變;并最終構筑三個板塊:制造產業板塊、科技產業板塊、時尚產業板塊。
立足于宏觀行業發展背景,孫瑞哲會長從6個方面介紹中國紡織服裝供應鏈的新變化。主要體現為:
一、跨國布局日趨顯著
中國紡織業“走出去”的步伐正在迅速加速,據商務部統計口徑,2016年我國紡織產業整體對外直接投資大幅度創下歷史新高,較去年同期增長89.3%,達26.6億美元。在越南的棉紡產業布局及在非洲埃塞俄比亞的紡織產業鏈合作是2016年紡織行業“走出去”的亮點。
目前紡織服裝供應鏈布局主要體現在:原料資源、設計研發資源、品牌資源及市場渠道資源之上。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模式正在逐步由“產品走出去”,“企業走出去”轉向“產業集群走出去”,以降低投資風險和成本、規避貿易摩擦、且在沒有形成產業集群效益的國家獲得先發優勢。
渣打銀行此前公布的1項研究也稱:未來10年里全球供應鏈性質的改變將重塑全球貿易格局。身為最大全球供應鏈源頭的中國,將剝離很大一部分低成本制造業——這意味著,中國紡織服裝供應鏈的全球布局在實現規?;难由焱瑫r,也將不斷趨于更優化的升級。
二、成本壓力更加突出
中國紡織行業成本主要由生產要素成本、稅負成本和融資成本構成,其在工業領域中居于靠前的位置,成本壓力依然首當其沖。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中國紡織行業與其他主要消費品行業百元主營業務收入成本相比較,只有農副食品加工業比紡織行業高,其余均低于紡織行業;與其他領域重點行業的百元主營業務收入相比較,只有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比紡織行業高,其他均低于紡織行業。
三、運行效率明顯提升
隨著中國紡織服裝行業轉型升級,行業運行效率明顯提升,諸多驅動因素中,“智能制造”尤其亮眼。
從“新現象”來看:在紡織服裝供應鏈的運行中,數字化、智能化裝備開發,智能化車間(生產線)建設,培育發展大規模個性化定制得以快速推廣與運用;
從“新實效”來看: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在紡織行業融合應用,對緩解用工成本壓力,提高勞動生產率、提升產品質量、提高節能減排水平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效果和作用。
從“新機遇”來看:對于智能制造,雖著手建立大規模分布式、以需求為導向的全自動工廠為時尚早,但一些基礎性的模塊已可以實現。如:埃森哲近期對全球1400多名商業領袖的一項調查發現,盡管84%的受訪者相信產業物聯網有助于發掘新的收入增長點,但73%尚無具體實施方案,制定全面戰略規劃及進行配套投資的僅占7%——這意味著,智能制造在中國紡織工業真正得到有價值的投入與推廣,依然存在巨大的空間。
四、終端渠道加速彌合
紡織服裝行業終端渠道正在線上線下加速彌合,促進紡織服裝供應鏈的“虛實共生”,消費流量轉換的同時,也使得供應鏈本身更趨柔性與擴容性。
一方面,相關數據顯示,中國2024年上網人群將達到8億,隨著城鎮化規模的逐步增大,消費者可支配收入的增加,線上消費行為成為常態,線上渠道將持續進入快速發展期。另一方面,線上品牌加快線下實體店的建設與擴張也不乏典型案例。
基于兩者的加速融合,有效設計、平衡線上與線下的群體錯位與流量轉換,將成為“新零售”針對不同需求,在空間和時間的雙重意義上、于融合中實現“增量”的有效途徑。
五、消費升級勢在必行
為全面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進一步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開展消費品工業“三品”專項行動營造良好市場環境的若干意見》,工業和信息化部制定《2017年消費品工業“三品”專項行動計劃》。繼續推進“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優環境”。
“三品”戰略的不斷深化實施正是消費升級的表現,因中國消費者對產品的要求已不再滿足于生存消費和生活消費,在開始向品質消費和體驗消費轉變。
六、責任發展綠色為先
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五大發展理念是可持續發展的內在價值,為企業社會責任發展提出新要求與戰略方向。在人本責任、環境責任、市場責任的基礎上加快構建綠色制造體系。
以綠色設計、清潔生產、綠色物流、綠色營銷為重點,優化供應鏈建設,增強綠色精益制造能力,開發綠色產品,創建綠色工廠,建設綠色園區,完善綠色制造支撐體系;制定行業綠色生產標準,提升產品質量、行業信譽和品牌度;依托信息平臺,完善數據驅動的產品生命周期管理,將環保設計、循環經濟理念融入紡織產品生命周期的各個階段;建立和優化廢舊紡織品回收再利用體系。
策略——紡織服裝供應鏈誠信機制的建立
“誠信,是宏觀的頂層規劃,更是微觀的制度設計。
誠信,是行業的道德倫理,更是產業的運營技術”。
——孫瑞哲
誠信是企業經營之本,是行業構筑良好供應鏈生態的必備要素。孫瑞哲會長表示,供應鏈誠信機制需要多利益相關方的共同努力,需要政府、行業、企業與社會各司其職、協同合作,并對各方可進行的工作進行了如下建議。
首先,政府層面:
在企業產權不清、市場體制不完善、法律機制不全面、社會和企業誠信機制不健全等情況下,政府要通過制定政策、法律、制度形成一系列的規則來規范和調整經營行為。宏觀層面,政府應盡快明確與制定以政府為主導的誠信體系。外部宏觀環境因素的制度主要是法制。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法制與誠信是相互補充、相互支持的,健全的法制既是誠信規范的前提和基礎,又為誠信規范的確立提供最基本的保障。微觀層面,經濟管理職能上,政府要給市場提供一種規則,使市場上的經濟主體包括其自身都能按照規則進行活動,使市場有序運轉。
其次,行業層面:
行業協會與相關組織對于行業誠信機制的建立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應加快通過推動政策落實、建立行業標準、提供平臺服務來促進整個行業供應鏈的可持續誠信運作,以“共商、共建、共享”為原則,打造變“人治”為“法治”的供應鏈。
第三,企業層面:
誠信是企業的價值觀之一,企業主要活動領域是經濟領域,誠信是一種被法律規范的經濟行為和經濟能力,這種經濟領域的誠信表現即“信用”。
企業信用管理可從信用登記制度,信用評估制度及信用風險管理制度三方面入手。具體措施:第一,建立企業信用管理制度。該制度管理范圍包括客戶資信、內部信用風險評估、中間商的管理與評價等。第二,完善企業信用披露制度。盡量減少市場交易雙方信息不對稱狀況,這是建立企業誠信體系的關鍵。第三,增強企業信用遵法制度。將遵法守信納入到企業的管理中、融入到企業文化里。
最后,社會層面:
社會文化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軟環境”,它決定供應鏈企業存在的文化氛圍,良好的軟環境能推動供應鏈的順暢高效發展。社會文化中的社會輿論具有導向和調節作用。通過揭露違背誠信的現象,對行為進行制約與監督,通過評價社會關注的現象、引導形成正確的觀念,調節甚至矯正行為趨于社會的道德要求。
誠實守信的道德觀念是社會共同價值觀的重要內容之一?;趯φ\信社會價值的共同認識,進一步增強主體以誠實守信的原則進行社會實踐的凝聚力,并將企業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相統一。
效應——供應鏈誠信下的產業協同
“協同,是個性特質的單點突破,更是多樣生態的能力整合。
協同,是組織效率的系統集成,更是利益平衡的有序鏈接”。
——孫瑞哲
供應鏈誠信機制的建立,將有效發揮產業協同的效應,具體表現為:信息共享、管理協同、利益互贏三個角度。孫瑞哲會長對其進行詳盡的梳理。
一、信息共享
供應鏈誠信機制促進紡織服裝產業鏈的協同可以從信息在貿易層面與產品層面兩個方面的共享來分析。
貿易層面,信息在供應商與采購商之間的共享,是信息在供應鏈上傳遞的重要渠道,通過信息披露、信息傳遞、信息決策,構建“可視化”供應鏈,提高供應鏈運行效率與生態健康;尤其對于供應鏈中存在的“牛鞭效應”,常常是由于需求信息不對稱、批量訂貨、價格波動、時間延遲、缺乏協調、理性對策不足等信息而造成,信息在貿易層面的共享可以通過將信息傳遞渠道由線性結構變為網狀結構、采用信息技術消除延遲、及時掌握物流狀態、依據流通情況及時作出調整等緩解牛鞭效應。
消費層面:消費者對于企業與產品信息有知情權與監督權,保護消費者權益也是供應鏈誠信在供應鏈下游的表現。消費者驅動促進產品原料信息、生產信息、質量信息、供應信息等更加透明化、對稱化、可追溯。
二、管理協同
通過供應鏈統一管理平臺的建立,可以提高供應鏈響應市場的速度,增強供應鏈的柔性,優化供應鏈組織,提高組織管理績效,降低供應鏈整體庫存水平,進而提升節點企業效益和顧客價值。
為此建立結構清晰、職責清楚的組織結構十分重要,統一的管理系統平臺包括供應商分類、供應商評估、供應商選擇、供應商集成。在此基礎上,通過運營協同、創新協同和融資協同來推動供應鏈管理效益。
三、利益互贏
通過供應鏈上主體協作的模式不同,可從供應鏈縱向互贏與供應鏈橫向互贏兩個角度來進行討論。
供應鏈縱向互贏是通過對供應鏈縱向的整合,延伸企業掌握的供應鏈環節,在更大程度上促進信息在供應鏈間的有效傳遞,使供應鏈縱向具有更高的敏捷性、柔性及動態性。
供應鏈縱向互贏主要是由供應鏈上的企業間通過信息對稱、標準統一和風險防控來實現。如溢達、魯泰、如意等公司通過對縱向供應鏈的發展與整合,業務涵蓋植棉、紡紗、織布、成衣輔料制造、制衣、銷售等供應鏈的大部分環節,從而能夠從根本上保證整條供應鏈中的物質資源能夠以最低的成本盡量穩定的流動。
供應鏈橫向互贏是企業通過與利益相關企業的分工協作、有機協同,實現供應鏈的結構優化與功能擴容。紡織服裝供應鏈上的企業著力于研發、設計、生產、貿易、流通、信息、檢測等環節的優勢互補、相互支撐,通過分工協作、集約成本、標準協同、價值共享,實現利益互贏。孫瑞哲:供應鏈誠信與產業協同的價值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