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橋紡織網 — 資訊頻道 > 外貿信息 > 正文
泰國服裝制造商協會(TGMA)成立于1966年。可以說在泰國紡織業發展的這50年內,TGMA見證幾乎所有泰國紡織業的發展的重要節點。而泰國紡織業現下狀況如何?未來如何發展,面臨著哪些機遇和挑戰?帶著這些問題,本刊記者采訪泰國服裝制造商協會執行董事尤塔納·辛普森威(YuttanaSilpsarnvitch)。
1、泰國紡織業發展的“小尷尬”:不斷攀升的成本
紡織業是泰國最大的制造業,覆蓋從纖維到成衣生產整個產業鏈的各個環節。但從2005-2014年泰國紡織企業呈現逐漸減少態勢,泰國紡織業也陷入“疲軟”發展的狀態,紡織企業總數由4440家減少到4041家;服裝企業數量從2541家減少到2167家。
為何泰國的紡織業后勁不足?對此尤塔納指出,泰國紡織業的“疲軟”主要原因是因為泰國勞工成本的增加及歐盟與美國市場的經濟疲弱。最近幾年泰國工資大幅度調漲,泰國工人最低日薪目前已達300塊泰銖(約59.4人民幣)。“勞工薪資上漲致使生產成本增加20%,也導致總體成本的上漲,這是個大問題,買家因此選擇到亞洲其他地區去下單了。”尤塔納說,由于這一原因,泰國的20大服裝制造商已將部分業務轉移到緬甸、柬埔寨、老撾、印度尼西亞、越南等鄰近勞工成本相對低廉的地區,用以降低生產成本,謀求更好發展。
然而,轉移生產地,獲取廉價勞動力,就一定是解決泰國紡織業的“靈丹妙藥”?尤塔納對此向我們算了一筆賬。2011年以來外國企業逐漸入駐東南亞發展制造業,競相抬價吸引工人,越南的最低工資標準已上漲20%,印尼和老撾分別上漲0-22%,柬埔寨勞動力成本從2008年每月50美元上漲到120美元只花2年多時間,勞動力成本上漲速度快得驚人。雖東南亞地區的勞動力成本相對全球市場來說還是相對低廉,但勞工成本持續增長的趨勢卻是必然且勢不可擋。
2、期待與中國蘇州的“第一次觸電”
逐漸漲高的成本、提升不上的價格,這樣的趨勢顯然并不利于泰國紡織業長久發展。泰國紡織業必須在降低生產成本上另辟蹊徑,于是他們把目光放在長久以來的“合作老伙計”——中國身上。
目前東盟國家中,只有泰國紡織業可以進行上下游所有環節的生產,但泰國卻不生產紡織業和服裝制造業的相關原料和輔料。“TGMA一直致力于尋找價格更為低廉,質量更為優良的原材料進貨渠道,用來降低生產成本,在這方面沒有人能取代中國。”尤塔納認為,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仍很穩固,特別是在成衣和布料制造方面更是全球最大。雖中國工廠工人成本也在逐年提高,但身處紡織原材料產地的中國企業仍有應對的策略保持足夠的利潤空間。
2017年4月TGMA將率領協會中20家紡織企業前往中國蘇州盛澤東方紡織城參加中國—東盟紡織服裝發展研討會暨東盟旅游購物節(以下簡稱“紡織研討會”)。中國蘇州盛澤東紡城作為中國紡織專業市場轉型升級的重要載體及標桿市場,匯集海量品牌資源和行業龍頭商家,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產地型紡織專業市場,成為全球紡織服裝專業采購商的首選采購目的地。這對于多年來一直渴求“物美價廉”進貨渠道的泰國而言,無疑是一個好選擇。
此次蘇州之行能為泰國紡織業帶來的不僅是泰國紡織業降低生產成本的出口,也為泰國最著名且名貴的紡織產品——泰絲,提供一個廣闊的技術宣傳平臺。據了解,由于泰國有較全面的生產力及需要泰國絲綢的顧客們日益增加,泰國絲綢生產已成泰國人民與國家的重要收入來源。
“我們希望在挖掘更物美價廉的進貨渠道的同時,也能夠為泰絲打開通往中國、東盟甚至全球的通道。”尤塔納希望憑借本次紡織研討會提供的平臺,與各界客商接洽,并通過中國絲綢成熟、先進的相關生產與宣傳經驗,推廣泰絲生產技術,讓全世界都能領略泰絲和泰文化的美好。
尤塔納認為此次紡織研討會為泰國提供“引進來+走出去”的絕妙機遇。“我們很期待與中國蘇州的第一次觸電,我相信這將會為泰國的紡織業和生產商們帶來巨大的發展福利,對提振泰國紡織業發展,助推泰國紡織業走向世界有著重要意義。”泰國紡織業面臨著哪些機遇和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