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橋紡織網—資訊頻道> 棉花信息> 棉花評述>正文
深化價格改革,轉移定價中心,創新金融工具
3月17日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聯合印發《關于深化棉花目標價格改革的通知》,自2017年起,棉花目標價格由試點期間的“一年一定”改為“三年一定”。春耕大忙季節,棉價波動加劇之時,深化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讓涉棉各方歡欣鼓舞,市場吃下了一顆“定心丸”。此外鄭棉期貨交割基準地移至新疆、國儲棉拋售再次開啟、“期貨+保險”等金融模式誕生也給棉市注入希望,國內棉花產業進入新時代。
深化目標價格改革利于產業健康發展
上海棉花國際交易中心首席專家姬廣波認為,深化棉花目標價格改革,棉價由原來的“一年一定”改為“三年一定”,雖只是一個數字的調整,但其對我國棉花產業的長遠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從深化棉花目標價格改革的主要內容看,其涉及三個方面。其一,完善目標價格形成機制。棉花目標價格水平按照近3年生產成本加合理收益確定。合理收益具體取值綜合考慮棉花產業發展需要、財政承受能力和市場形勢變化等因素。其二,合理確定定價周期。棉花目標價格由“一年一定”改為“三年一定”。如果定價周期內棉花市場發生重大變化,那么報請國務院同意后即可及時調整目標價格水平。其三,調整優化補貼方式。對新疆享受目標價格補貼的棉花數量進行上限管理,超出上限的不予補貼。按照上述機制,確定2017-2019年棉花目標價格水平為18600元/噸。
據了解,2014-2016年國家在新疆啟動為期3年的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試點。經過3年的實踐,取得明顯成效,探索出一條農產品價格由市場供求形成、價格與政府補貼脫鉤的新路子,實現全國棉花生產布局的戰略調整,帶動棉花生產、加工、流通的全產業鏈發展,提升國產棉花質量和市場競爭力,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實踐經驗。
不過改革試點在取得成效的同時,也暴露出一些問題。主要是:政策預期不穩定,農民和涉棉企業擔心試點結束后是否會繼續實施目標價格政策,他們也希望目標價格形成機制更加透明;目標價格“一年一定”過于頻繁,不利于穩定各方預期,不利于保持棉花生產穩定;補貼方式還不盡科學合理。
為解決改革試點中存在的問題,進一步推進棉花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穩定棉農收入和種植積極性,打造新疆優質棉花生產基地,提升國內棉花產業競爭力,促進棉紡織產業持續健康發展,需要進一步深化棉花目標價格改革,完善有關政策。
“站在農民的角度考慮,棉價‘一定三年’,說明政府支農惠農的政策是長期穩定的,種棉的收益是有保證的,這就創造一個良好的棉花種植環境。另外這個政策給農民吃了一顆‘定心丸’,有利于農民制定較長時間段的棉花生產計劃及進行農田基礎建設,有利于增強農民抵抗自然風險等的能力,有利于穩定棉花種植面積和產量,為棉花產業的全面發展打下扎實基礎。”姬廣波補充說,站在軋花廠、貿易商、紡織企業的角度考慮,這個政策的出臺為市場營造一個穩定的經營環境,減弱政策對市場的影響,有利于市場機制發揮作用,最終會推動我國棉花市場完全市場化。
目前內地棉花主產區已進入整地育苗階段,新疆棉花主產區正處在整地備耕與農資采購階段。新政策出臺后,棉花主產區市場各方對此有什么反應呢?
“新疆是我國棉花主產區,年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80%左右,雖新發布的棉花目標價格低于2016年,但整體來看,新政策對棉花產業發展的影響是正面的。”湖北銀豐公司棉花專家劉爽說,南疆地區預計在清明節過后開始種棉,北疆地區預計在4月10日前后翻地種棉,對于棉價下調,新疆農民是有預期的,基本上不會影響他們的種棉積極性。
劉爽表示,雖2016年新疆棉花種植面積略有下滑,但棉花生長期間天氣條件良好,沒有出現像2015年那樣的低溫暴風天氣,以至于新疆棉花單產增長幅度較大,總產量達到400萬噸,農民種棉具備增收的基礎。與此同時,2016年籽棉收購價較高,各項支持措施也落實得比較到位,2016年新疆棉農的收入增加不少?,F在又出臺保證市場長期穩定運行的新政策,這讓農民種棉的底氣更足了。
與常年在新疆包地種植棉花及進行棉花經營的業內人士交流時獲悉,新政策的出臺令種植棉花的收益更加穩定,其將提高農民種植棉花的性價比,提高棉花與玉米、小麥、番茄等作物競爭中的優勢,預計2017年新疆棉花種植面積將出現較大幅度增長。另外棉價“三年一定”,還有利于穩定農民的種植結構,有利于土地的流轉,有利于規?;r業的興起。
“對于我們來說,新政策的出臺減弱‘有形之手’的影響,增強‘無形之手’的影響,在市場機制決定價格的情況下,國內棉花市場是有規律可循的,這就增加經營的勝算。”劉爽表示,今后國內棉市的市場風險雖依然存在,但“政策風險”會削弱不少。
交割計價基準地轉移提高新疆話語權
隨著產量的進一步提升,未來新疆將成為國內棉花市場的中心。此外2014年以來新疆棉紗行業在政策扶持下迅速發展。當前國內多數大中型紡企均已在新疆開設分廠,如華孚、華芳、華茂、如意、天虹等。紡企在新疆的投產規模超過1200萬錠,年消耗棉花80-100萬噸。市場預期,不久之后新疆紡織規模將達到2000萬錠,年消費棉花200萬噸,這就意味著50%的新疆棉花會就地消化。新疆棉花產業結構由生產為主逐步向產銷一體化轉變,未來新疆將成為我國最大的棉紡織生產中心。棉花貿易商也越來越重視新疆棉花市場,再加上新疆棉花質量高、數量大,未來我國棉花市場的定價中心勢必在新疆。
“產業中心轉移、市場價格中心轉移,沒有‘逃過’鄭棉市場的眼睛。”鄭棉市場投資者張勝軍說,鄭商所已創新性地在新疆設立棉花交割中轉庫,棉花新疆產、新疆檢、新疆注冊,棉花中轉倉單交割單位、檢驗方式、檢驗機構、交割標準、期轉現方式、自主配對交割方式、倉單充抵保證金、銀行質押等功能均與標準倉單相同。中轉倉單要轉為標準倉單只剩下從新疆運輸到內地的問題,而運輸時間由倉單持有人和交割中轉庫根據鐵路運輸松緊情況靈活解決。更為重要的是,根據市場的變化,鄭棉盤面價格將從以鄭州為基準價改為以新疆為基準價。倉單交割計價基準地轉移至新疆標志著國內棉花產業新格局的形成,未來鄭棉價格將在更大程度上反映新疆棉花市場的發展情況。
查閱鄭商所公布的涉棉通知、公告等發現,早在2016年11月中旬,交易所就發布兩則有關棉花交割的通告。不過這兩則通告內容較短,并未引起市場過多關注,很容易就忽略其對市場的深遠影響。其中,一則通告稱,經研究決定,對指定棉花交割倉庫升貼水進行調整,自2017年9月19日開始執行。從升貼水標準調整情況來看,新疆棉花交割庫的升貼水為零,其他各地棉花交割庫的升貼水改為900-1000元/噸減去運費補貼。另一則通告稱,經研究決定,非新疆生產加工的棉花用于期貨交割時貼水200元/噸,取消新疆生產加工的棉花升水200元/噸的規定,上述調整自2017年9月19日開始執行。
姬廣波說,交割計價基準地移至新疆應引起市場的重視,執行新的升貼水制度后,我們分析國內棉花價格特別是鄭棉價格走勢時要改變以往固有的方法和模式。
國儲拋售重啟勢必改變市場供需格局
3月以來國儲棉拋售重啟,國內期現貨棉價應聲下滑,國內棉市表現出較強的政策性特征。
國儲棉拋售對棉花市場的影響究竟如何?永安期貨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師匡波認為,放眼全球棉市,近年來一直呈現產不足需的格局,全球庫存消費比逐年下降,在我國龐大的棉花庫存被消化以后,如果產量不能有效放大,那么大級別(可能以長時間緩慢攀升來實現)的趨勢性行情是值得期待的。
“從小周期來分析,美棉價格重心仍在攀升。另外由于美元加息靴子落地,大宗商品開始反彈,在國儲棉拋售的階段性利空被消化后,鄭棉將迎來上漲契機,價格預計回到16000元/噸以上。”匡波補充說,市場也存在很多不確定性因素,鄭棉價格漲跌還取決于供需關系的變化、棉花種植面積的增減及主產區的天氣情況。
據了解,當前我國棉市處于產不足需狀態,并且這種態勢將延續數年。國內棉市的供應缺口,一靠進口棉、進口棉紗來彌補,二靠國儲棉拋售來彌補。在這種情況下,國內棉價的波動具有較強的“季節性”特征,主要表現為國儲棉主導下的價格波動階段(拋儲時期)、進口棉主導下的價格波動階段(進口棉成本優勢明顯時期)、國產棉主導下的價格波動階段(新棉集中上市與國產棉價格優勢明顯時期)。
匡波說,全球棉市總需求正在緩慢提升。消費水平自2006/07年度到達峰值2700萬噸后開始下滑,2011/12年度降至2238萬噸,隨后逐步恢復,預計到2017/18年度可增加至2500萬噸。
“國內棉市每年的供應缺口在300萬噸,考慮到每年進口棉花100萬噸,實際缺口在200萬噸。2015/16年度到2017/18年度,國內棉市供應缺口一直處在較高水平。”匡波說,當前尚有國儲棉來彌補供應缺口,待國儲庫存被消化,如果我國棉花產量沒有大幅提升,那么唯一的可能就是進一步放松進口。
據匡波介紹,2017年國儲棉拋售前,國儲庫存總量在820萬噸,2017年的拋售總量與2016年的266萬噸持平的話,2017年國儲棉拋售結束后,國儲庫存就剩554萬噸。按此節奏推算,2018年國儲庫存將下降至290萬噸。考慮到安全庫存問題,未來國內棉市的供應還是比較緊張的。
上海伏森紡織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單華說,國儲棉拋售重啟以后,部分業內人士開始看空棉花價格,他們認為鄭棉主力合約將下滑到15000元/噸以下。
“目前國內棉價走勢主要由國儲棉拋售價格與成交率主導。對比期貨倉單棉、現貨棉與國儲棉的質量可以發現,期貨倉單棉在質量上具有優勢,隨著鄭棉價格的下跌,其性價優勢更加明顯,后市期貨價格出現反彈的概率較大。”匡波說。
合理利用金融衍生工具降低經營風險
“政策大力扶持,期貨市場服務實體經濟日漸深入,我國棉花產業的發展進入新階段。”浙江大地期貨研發總監周文科告訴期貨日報記者,國內棉花期貨上市后,市場規模逐步擴大,眾多涉棉企業參與其中,他們通過套保來規避棉花價格波動風險。此外,近年來,多家期貨公司又在新疆、湖北等地,針對種棉農民、農業合作社等開展“期貨+保險”業務,把新的經營理念、金融工具送到“田間地頭”。
實際上在棉花目標價格改革甚至是農產品價格改革和補貼方式改進方面,國內期貨市場一直扮演著好幫手的角色。目前國內棉花上下游企業均在積極探索合理利用期貨、保險等金融工具的模式與渠道。
國內棉花產業在向資源優勢地區新疆轉移的過程中,產業鏈上的很多企業都很善于利用期貨等金融工具。如新疆很多棉花種植大戶在種植前、籽棉出售前均要參照鄭棉價格制定計劃,這樣就避免盲目擴種、籽棉售價過低的現象。對于部分大型紡企來說,增加棉花和產品庫存要承受價格下跌的風險,而保持棉花和產品低庫存又面臨價格上漲與未來可能采購不到原料的風險。此時,企業只要通過鄭棉市場進行“基差交易”或“場外期權交易”,就可以應對上述問題。
另據了解,全球棉花市場一體化程度越來越高,我國棉花產業鏈上的企業面臨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在棉價波動加劇情況下,新疆棉花產業的健康發展不僅需要加強政策扶持,加強產品創新與管理創新,更需要加強市場風險管理。
近年來為幫助新疆涉棉企業解決經營風險大、資金緊張、期貨人才匱乏的問題,鄭商所及有關期貨機構在新疆進行期貨業務培訓,開展多項期貨服務產業的創新業務,這有利于新疆乃至全國棉花產業穩定發展。“正能量”撲面而來 棉花產業邁入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