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橋紡織網—資訊頻道> 錦橋視點>正文
【錦橋紡織網專稿】紐約時報中文網8月4日刊登的題為《產業鏈大逆轉,中國紗廠登陸美國》的文章,引發紡織業內關于中國制造業成本上漲、競爭力下滑的熱議。據其報道,中國浙江紡企科爾集團登陸美國南卡羅來納州蘭卡斯特郡,投資2.18億美元新建棉紡廠。
文章中所引用的國際紡織制造商聯合會(InternationalTextileManufacturersFederation)的數據顯示,紡紗業在中國的成本比在美國高出30%。該數據很快被部分國內外相關媒體競相引用,作為認定中國紡織業成本上升競爭力下降的佐證,甚至有觀點就此認為紡織產業鏈發生大逆轉,制造業將回流至發達國家。
事實果真如此嗎?
經過分析比較后,我們認為僅以個案來推定全局,缺乏合理性,炒作的成分更大一些。況且,文中數據和觀點有言過其實之嫌,值得考量。我們趁此對中國紡織企業所面臨的成本狀況和所享有的政策優惠作相關梳理,以期對中國紡織企業的處境有更清楚的認識,同時也希望計劃產業投資和產能轉移的相關紡企能擦亮眼睛,做出于己有利的抉擇。
成本面“有漲有落”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低廉的勞動力、土地等生產力要素基礎上快速發展成為紡織大國。但近10年來,隨著勞動力成本的快速遞增,中國紡織業人口紅利優勢逐漸減弱,中美之間的人工成本差距有所縮小。而2010-2013年間中國高額的棉花原料成本直接導致一波紡織產能向孟加拉國、印度、越南等低成本國轉移的熱潮,也有少部分生產商轉向美國。在一些人看來,中國紡織制造業似乎已不具備成本優勢。
與美國相比,國內紡織企業的高成本主要體現在原料、勞動力、稅收、電價等方面。但近年來政府針對紡織服裝行業的一系列優惠政策令稅收、電價等成本相應降低;自2014年結束臨時收儲、實施棉花目標價格直補政策以來,中國棉紡織企業的棉花原料成本也正不斷降低;而2014年以來,在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的“新常態”下人工成本增長速度也相應放緩。
——原料成本,棉花目標價格改革終結高棉價時代
用棉成本是紡織企業生產的主要成本,占到了70%以上。2010年受國內外棉花減產和市場炒作等影響,國內棉價暴漲到30000元/噸以上,至2011年3月,中國棉花價格指數CCINDEX(328)飆升至31241元/噸的高位,但隨后價格突然持續下跌,棉花市場出現前所未有的危機,為穩定棉花生產、保護棉農利益、穩定市場,國家臨時收儲政策應運而生。2011年下半年至2013年,國內棉花價格在不限量收儲托市政策下得以基本穩定在20000元/噸左右運行。這3年我國累計收儲1730萬噸,在穩定國內棉價、保護農民利益的同時,也托高國內棉價,導致內外價差急劇擴大,2012-2013年內外價差一度維持5000-6000元/噸,造成我國紡織業競爭力明顯下降。浙江科爾集團正是在2011年國內棉價高位時醞釀產業戰略轉移的,高價原料是其將紗廠登陸美國的直接誘因。
然而自2014年新棉花年度開始,我國取消棉花臨時收儲政策,代之以目標價格新政(目前只在新疆地區試點)。進入到“后收儲時代”的棉花產業環境發生重大變化。國內棉價逐步回歸市場,價格不斷向國際棉價靠攏。2014年底,中國棉花價格指數CCINDEX(3128B)已降至13605元/噸,當日國際CotlookA指數70.05美分/磅,按1%關稅折口岸價11022元/噸,低于國內2583元/噸。2015年以來,國內棉價走勢平穩中繼續小幅走低。2015年8月12日,中國棉花價格指數CCINDEX(3128B)13127元/噸(較2014年同期下跌3992元/噸,降幅達23.32%);當日國際CotlookA指數69.90美分/磅,按1%關稅折口岸價10955元/噸,低于國內2172元/噸。內外棉價差已逐步收窄至2000元/噸左右的合理水平。
小結:
由此可見,目前中國紗廠已告別高棉價時代。就純棉紗線的原料成本而言,中美差距已不大。
2015年上半年受益于低棉價的相關企業案例
據天虹紡織上半年報數據,受惠于紗線銷量增長18.6%至歷史高位21.7萬噸,以及棉花成本降幅高于紗線價格跌幅,集團上半年純利增長134.3%至2.93億元人民幣。
華孚色紡作為色紡紗企業,以棉花為代表的原材料成本占比較高。在上半年棉花價格進一步下跌并逐步企穩、內外棉價差收窄的背景下,公司的毛利率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同比提高1.70個百分點至12.94%;紗線毛利率12.33%。加之政策性補貼(1.42億)進一步落實及費用控制,公司凈利率得到較大幅度提升,同比提高2.05個百分點至5.89%。
——人工成本,當然是美國更高!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中國制造業的人工成本優勢面臨挑戰,中美之間的差距正在縮小,這是個不爭的事實。近年來中國的勞動力報酬增速驚人,據國內相關數據顯示,從2005-2010年,中國工人的工資水平以每年19%的速度遞增;另據波士頓咨詢集團(BostonConsultingGroup)統計,中國依據生產力調整過的制造業工資在過去10年增加2倍,從2004年的4.35美元/每小時增加到去年的大約12.47美元/每小時。在美國,按生產力調整過的制造業工資從2004年至今增長不到30%,達到22.32美元/每小時。目前中國工資水平遠高于發展中鄰國,行業在國際競爭中的勞動力成本優勢基本不復存在。
但近一兩年來,隨著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工人工資增速水平也相應降低。據中國棉花信息網今年的調查問卷顯示,2015年2季度,74%的樣本企業表示與2014年同期相比,勞動力成本有不同程度上漲,其中有27.5%的企業認為上漲幅度在10%以下,43%的企業表示上漲幅度在10-20%之間,上漲幅度在20%以上的企業占到3.4%。
2014年日本貿易振興機構的調查顯示,中國制造業工人的年均人力成本(包括工資、福利、獎金和社保金)高達8204美元;但據國內相關數據顯示,目前中國紡企的單個工人1年成本在5萬元左右,我們認為此數據更貼近現實。與美國紗廠年人均20萬元的薪資相比,中國每年單個工人的成本能節省15萬元左右。這也是科爾集團目前在美國只生產1個品類的產品——氣流紡紗的原因所在。因氣流紡紗在紡織品中屬于用工最少、機械化程度最高的單品,且棉花原料消耗大,可以最大化程度地利用美國當地的原料成本優勢,降低人力成本。
小結:
我們是不是有理由認為,中國棉紗比美國多出來的棉花原料成本可以部分的被中國相對低廉的人工成本所抵消?
——電力能源成本,新疆匹敵美國
2015年,國家發展改革委下發關于降低燃煤發電上網電價和工商業用電價格的通知(發改價格【2015】748號)。要求從4月20日起施行工商用電同價,全國工商業用電價格平均每千瓦時下調約1.8分錢(在此之前國內紡企用電成本約每度0.75元),新疆以平均每千瓦時下調9.3分錢的降幅,位居全國降幅最大,降價水平是全國的5倍多。新的電價政策實施將增強紡織服裝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提高企業盈利能力。
新疆進一步擴大低電價政策后,工商用電價格全國最低。自2015年1月1日起,疆內紡織行業生產型企業享受綜合到戶電價0.38元/千瓦時的特殊電價政策(降價前紡織服裝企業用電綜合電價0.435-0.524元/千瓦時不等,最高降幅達27.5%。)。以2015年疆內紡織服裝企業預計用電量測算,將直接減少企業電費負擔1億元/年,這大大降低了紡織服裝企業用電成本。
小結:
以新疆紡企電價0.38元/千瓦時與美國的5美分(約合人民幣0.3元/千瓦時,該數據來源于網絡)價格相比較,二者相差0.08元/千瓦時,中美紡紗電力能源成本差距較小。
——匯率走勢:人民幣貶值,美元升值
2015年以來,持續8年的人民幣兌美元升值走勢戛然而止,踏上貶值之途。8月11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大幅下調逾1000點,較前一日貶值1.86%,創歷史最大降幅;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報6.2298,創下自2013年4月25日以來的新低。8月12日人民幣中間價繼續下調。人民幣貶值,中國大宗商品價格相應會下降,直接增加出口利潤空間,間接降低生產成本,使得產品的競爭力顯著上升,出口得到提振。這一方面有利于紡織企業降低成本,提高產品競爭力,拿到更多訂單,另一方面,有利于出口企業獲得匯兌收益。根據行業相關測算,紡織服裝行業受益人民幣貶值,人民幣每貶值1%,可提高凈利2-6%。以我國出口棉紗為例,根據1.86%貶值幅度,出口棉紗價格可降低590元/噸左右,這將會提高出口產品議價能力,提高國際競爭力,有利于恢復出口市場份額。
8月13日,中國人民銀行舉行關于完善人民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媒體吹風會,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助理張曉慧指出,人民幣經過兩天的調整,逐漸向市場化水平回歸,偏差校正已基本完成。當前不存在人民幣匯率持續貶值的基礎,中央銀行有能力保持人民幣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相反,美元近幾年一直處于升值通道。過去四年中,它在貿易加權的基礎上升值25%。美元走強從兩方面打壓美國出口企業獲利:一、美元走強使得美國產品在國外市場更加昂貴,降低其競爭力;二、美元走強意味著美國出口企業面臨著匯兌損失。
小結:
從近年的人民幣和美元匯率走勢來看,國內紡織服裝企業受益于人民幣走弱及企穩的預期,而美國紡企面臨美元走強的匯率風險。
政策優惠力度正在不斷加大
——國內稅收政策正在向好轉變
出口退稅政策
2014年12月31日,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聯合下發財稅〔2014〕150號文,通知自2015年1月1日起提高部分高附加值產品、紡織品服裝的出口退稅率。產品清單中(涵蓋絕大部分的紡織品),將50章、51章、52章、53章、63章和94章部分產品及54-62整章產品的出口退稅率由2009年以來的16%提升至17%。此舉符合征退相等的國際慣例,將利好紡織服裝全行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力。但行業內企業因產品結構、業務結構的不同,受益程度有差異,產品以紗線為主、以出口為主且議價能力相對較強的企業將明顯受益。
“高征低扣”難題逐漸破解
長期以來,棉紡織企業棉花購進抵扣稅率為13%,而棉紡織產品增值稅銷項稅率為17%,兩者之間4%的差額稅費一直由企業承擔,成為利潤本來就微薄的紡織企業的負累。對此,近年來國家及各地相關部門不斷收集企業意見和建議,組織擬定扣除標準,為紡織行業“高征低扣”不合理稅賦松綁。
2015年年初,安徽省自2月1日起率先把皮棉、棉紗納入農產品增值稅進項稅額核定扣除試點范圍,成為全國范圍內首個打破“高征低扣”政策的省份。隨后,河北、河南、山東、陜西、江西、江蘇等九個省份也陸續加入“高征低扣”試點改革。改革后,以棉花進項稅提高到17%抵扣,按現行棉花價格計算,企業的增值稅可大幅降低,特別是對單紡企業來說非常有利。
——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支持
2015年3月28日,國家發改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布《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一帶一路”方案出爐。紡織企業借此“春風”,紛紛赴新疆投資建廠,以開拓中亞、俄羅斯和歐洲等周邊市場。2015年新疆計劃開通12列紡織西行國際貨運班列,打通歐亞市場。這將使新疆紡織服裝產品銷往中亞和歐洲的運輸時間和成本大幅下降,進一步增強新疆紡織服裝企業的競爭力,吸引東部產業向新疆快速轉移。
——《中國制造2025》規劃提供有利時機
2015年5月8日,國務院公布了我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的第1個10年行動綱領——《中國制造2025》,描繪用3個10年時間進入世界制造強國前列的戰略目標.這個中國版的“工業4.0”規劃為中國紡織工業創造產業升級的有利時機。當前,我國紡織行業正處在加快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躋身世界紡織強國之列是重要戰略目標,而且我國也具有先期邁進世界紡織強國陣營的基礎和優勢。
——優惠政策傾斜,新疆紡織服裝業崛起
新疆是我國乃至世界的棉花主產地,當地土地和人力資源充裕,發展紡織服裝業有著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隨著國內紡織業生產要素成本上升,產業轉移趨勢的形成,國家對新疆紡織服裝業加大了政策支持。2014年7月18日,新疆自治區人民政府發布國家和自治區在新疆發展紡織服裝產業帶動就業方面制定的十大優惠政策,同時發布新疆紡織服裝產業的發展規劃,激起國內紡企赴疆投資建廠的熱情。今年初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的發布,又給新疆紡織服裝業注入新的活力。2014年5月,第2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確定在新疆《實施發展紡織服裝產業帶動就業的國家戰略》,為此國家給予支持新疆紡織服裝產業100億元和增值稅全部返還用于產業發展等一系列特殊產業政策。2015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特地印發《關于支持新疆紡織服裝產業發展促進就業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5】2號),明確提出新疆發展紡織服裝產業是建設新疆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的重要內容。6月25日,新華社授權公開發布文件,在國內外引起強烈反響,國內紡織企業來疆投資熱情進一步高漲。
十大優惠政策包括200億的專項資金、稅收優惠、補貼等:
(1)設立200億元左右的紡織服裝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用于園區基礎設施建設、企業技改、標準廠房建設等。
(2)實施稅收特殊優惠政策,將紡織服裝企業繳納的增值稅,全部用于支持紡織服裝產業發展。自治區國稅局對區境內的紡織服裝企業免征5年企業所得稅地方分享部分。2015年上半年減免所得稅額達2.21億元,減負效果明顯。
(3)實施低電價優惠政策,支持具備條件的紡織工業園區建設配套電廠,切實降低企業用電價格。新疆自治區“進一步擴大低電價政策”,對紡織企業實行特殊的電價政策:自2015年1月1日起,疆內紡織行業生產型企業享受綜合到戶電價0.38元/千瓦時的特殊電價政策,在此基礎上自治區財政按季度補貼0.03元/千瓦時。并且,自5月1日起,自治區企業自備電廠系統備容費也下調。調整后的標準:220千伏0.028元/千瓦時;110千伏0.032/千瓦時;35千伏及以下0.035元/千瓦時。
(4)實施紡織品服裝運費補貼政策,擴大補貼范圍,提高補貼標準,實施南北疆差別化的補貼政策。
其中,新疆紡織企業出疆棉紗運費補貼政策于2008年開始實施,國家對新疆紡織企業以地產棉花為原料生產并運往內地銷售的棉紗運輸費用給予適當補貼。2014年補貼標準再次提高:32支及以上棉紗類產品新疆南疆地區每噸補貼1000元,其他地區補貼800元;32支以下棉紗類產品南疆地區每噸補貼900元,其他地區補貼700元;棉布類產品每噸補貼1000元。
(5)實施使用新疆棉花補貼政策,對疆內棉紡企業使用新疆棉花按實際用量給予適當補貼;新疆企業使用地產棉花和粘膠纖維每噸補貼800元。
(6)實施企業員工培訓補貼政策,對企業招錄新員工開展的崗前培訓按培訓后實際就業人數給予培訓費用補貼。截至目前自治區人社廳已下撥70%的崗前培訓補貼資金。
(7)實施企業社保補貼政策,對紡織服裝企業新招用的新疆籍員工和南疆四地州享受低保的就業人員,均制定特殊補貼政策。
(8)支持高標準印染污水處理設備建設,在一定時期內對運營費用給予補貼。
(9)加大對南疆地區支持力度,實施更加優惠的政策,在資金安排、項目布局上向南疆地區傾斜。
(10)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研究制定一系列金融支持新疆紡織服裝產業發展的具體措施。
截至目前,新疆十項優惠政策全部落實到位。今年上半年,自治區對《發展紡織服裝產業帶動就業2015年行動方案》確定的130個重點項目進行梳理,對已開工建設的61個重點項目予以資金支持,引導社會投資近135億元,帶動就業2萬人;對一批園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及標準廠房建設項目給予支持,落實扶持資金2.2億元,帶動社會投資15億元;對第一批157家紡織服裝企業已撥付1季度電費補貼483萬元;確定第2批109家紡織服裝企業自2015年4月1日起享受特殊電價。
據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測算,棉花補貼、稅費返還、運費補貼、優惠電價、擴大使用進口棉花等各項優惠政策的實施,可使新疆棉紡織產品成本降低10%左右。近期,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經信委副主任謝青曾談到,“眼下政策的扶持效應正在逐步顯現,新疆棉紡行業全面扭虧為盈。”自治區政府副秘書長梁勇也談到,去年以來,已經有100多家來自全國的紡織服裝企業來新疆投資建廠,其中包括魯泰A、華孚色紡、雅戈爾、山東如意、新野紡織、華芳紡織6家上市公司。借助政策、資源、電價、供地、區域、通道和援疆等優勢,新疆紡織服裝產業邁進快速發展的新時期。新疆紡織服裝產業的發展規劃:到2023年,棉紡織產能由700萬錠擴大到2000萬錠、紡織服裝產業就業人數由20萬人增加到100萬人。
受益企業案例
華孚色紡上半年在新疆持續推行高效色紡技術,利用新疆優質棉花資源和新疆紡織行業十大優惠政策,進一步提高產品質量,降低成本,增強“新疆灰”的品牌競爭力。而新疆的各子公司每年獲得數額可觀的多種補貼,也成為拉動業績提升的支撐力。半年報顯示,上半年計入公司收益的政府補助合計1.416億元,其中獲得稅收返還款2707.4萬元,獲得出疆棉運輸補貼2764.48萬元,使用新疆地產棉獲得補貼2457.98萬元。
而遠在美國的科爾集團在蘭開斯特縣經濟發展公司(LancasterCountyEconomicDevelopmentCorporation)總裁基思·滕內爾(KeithTunnell)幫助下獲得價值約2000萬美元(約合1.25億元人民幣)的補貼,包括基礎設施補助、收益債券和稅收減免。
小結:
目前來看,紡織服裝業投資新疆所能享受到的各種優惠并不遜于投資美國。
結論
通過以上梳理我們大致可以得出:目前內外棉價差已修復至合理水平,中美棉花原料成本差距已大幅縮??;中國人工成本雖有較大幅度上漲,但與美國相比,絕對值仍然差距巨大,難以望其項背;中美原料成本和人工成本可部分相抵;新疆地區電力能源成本與美國基本相當;匯率方面中國優于美國;中國稅收政策正在向好轉變;國家對于行業的優惠政策方面,中國尤其是新疆地區所能享受到的優惠政策不遜于美國。若以2015年以來新疆地區紡紗成本來測算的話,中國紡紗綜合成本應比美國更有優勢。
中國是世界上紡織服裝產業規模最大、種類最全、產業配置網絡最豐滿、國內市場潛力最大、國際市場份額遙遙領先的紡織大國。由于充分參與國際競爭,中國紡織服裝產業的技術裝備水平、產品適應能力、開發能力都在大幅提高。在紡織行業優勝劣汰的轉型升級過程中,國內市場已經從同質化數量的擴張轉變為高性價比和個性化的增長,行業的發展更加注重以人為本,注重環境保護,在積極創新謀發展中創造著“互聯網+”時代的紡織新優勢,這正是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必經之路。
隨著國家政策的調整,市場改革進程不斷加快,中國棉紡織行業正在迎來更為有利的發展環境和新的機遇。所以,也許我們不必孤獨遠游,腳下這方熱土可能就是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