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橋紡織網專稿】2014年,是我國首次實施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試點的第一年,新疆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試點政策實施、內地棉花補貼額度明確、實施棉花入庫公檢制度等各項棉花政策相繼塵埃落地,市場定價機制開始發揮作用。連續三年的托市收儲后,國內棉花價格在市場化機制的通道內快速向價值回歸,與國際棉價逐步接軌,從年初的19534元/噸跌至年末13605元/噸的5年低位,全年跌幅達三成以上。國內棉花現貨與進口棉港口完稅價價差由年初的3985(滑準稅下)至4805元/噸(1%關稅下)縮小至年末的-132元/噸(滑準稅下)至2253元/噸(1%關稅下),已回歸至合理的價差范圍。新舊政策交替的階段,我國紡織行業正經受著艱難痛苦的轉變。棉紡織企業在市場供應過剩、棉價下行、下游需求低迷以及資金緊張等多重壓力之下,全年運營以保持低庫存為原則,堅持隨用隨買的購棉策略。全年紡織消費需求不佳成為棉花行情低迷的禍根。
2014/2015年度,是全球棉花連續第五年供給過剩,庫存消費比持續攀升至新高,令全球棉價承壓下行。美棉在2014年初小幅上漲達到93.38美分/磅的高點后,價格一路下行,到年底,價格已經跌至58美分/磅附近,跌幅接近40%。鄭棉期貨近月合約價格由年初的18840元/噸的高點跌至年底的12873元/噸,跌幅31.67%。
國內棉花現貨全年運行呈“階梯狀”下行態勢,在相對平穩運行一段時間后分別在4月份、9月份和11月份經歷了三次“斷崖式”的跌落行情。
第一階段 春節前后弱穩運行 拋儲新政致棉價大跌
1-3月份,國內棉花市場秉承上年度以收、拋儲并行的“政策棉市”為主導的運行態勢,總體行情是在新棉收儲價和國儲棉拋售競賣價的區間內弱勢震蕩盤整,交易清淡的“平穩”走勢。棉花加工企業的唯一“銷售”出路仍是新棉交儲,棉紡織企業的購棉渠道主要是國儲棉拋售競賣,輔以港口的進口棉和新疆棉以補充高等級適用棉花的需求。棉紡織企業基本是秉持“即期需求,少量競拍”的原則參與國儲棉拋售競賣。而3月份,花紗布市場一直籠罩在新棉收儲即將結束,棉花“目標直補”政策和國儲棉拋售競賣政策不明朗,各種傳言不斷的猜測、迷茫、期待、僵持的沉悶氛圍中,致使原本就銷滯價弱的花、紗、布市場行情愈加疲弱難振。3月24日,網上披露自4月1日起我國實施拋儲新政的消息后,國內花紗布市場行情隨即便呈現出弱行下滑的走勢,成為棉花市場第一次“斷崖式”下跌的開端。1-3月份,現貨棉價在資源短缺和國儲棉拋售競賣價格的“權衡”之下,在19380-19540元/噸區間內微幅盤整,且鮮有交易。其價格并不能反映市場棉花的真實價值。1-3月統計:中國棉花價格指數CCindex3128B累計小幅下降128元/噸,降幅0.66%,3月31日運行在19406元/噸價位上,比當日電子撮合1404合約高1433元/噸、比鄭棉期貨1405合約高1031元/噸。
4月份棉花價格受拋儲新政影響出現本年度第一次“斷崖式”下跌,但棉花市場仍是“政策棉市”,只不過行情的運行由原來收、拋儲并行時的二元價格體系的“雙軌制”來“權衡”棉價,變成由國儲棉拋售競賣成交價格這一元價格體系的“標尺”來“限定”棉價,且交易清淡,有價無市。實行3年的“新棉臨時收儲”政策于3月31日“壽終正寢”后,中國棉花市場從4月份開始進入“后收儲時代”新階段。國儲棉拋售競賣自4月1日起執行調低的17250元/噸的競拍底價后,棉花價格應聲下調,不論是現貨還是期貨棉價,都在向國儲棉拋售競賣成交價格“靠攏”。同時,中國棉花價格指數CCindex3128B月末17518元/噸的價位略高于國儲棉拋售競賣底價17250元/噸。棉紡織企業不敢大量庫存原料,以防降價給企業造成不必要的損失,仍秉持“隨用隨購”的原則,棉紡織企業的棉花庫存由1個月左右降至20-25天的用量。4月份中國棉花價格指數CCindex3128B累計超大幅下降1888元/噸,降幅9.73%,月末運行在17518元/噸價位上。
第二階段 政策棉市“高位平穩” 細則出臺棉價暴跌
國儲棉拋售競賣新政的利空在4月份出盡以后,5月至9月中旬,國內棉花市場再度回歸日日微幅盤降的“平穩”運行期。這一階段仍是由國儲棉拋售競賣一己“壟斷”的“政策棉市”,經過國儲棉拋售競賣新價格這一元價格體系“標尺”的“規范”,棉價走勢趨于“高位平穩”,棉紡織企業購棉主渠道“固定單一”(競拍國儲棉)。高等級皮棉資源缺乏的現、期貨棉花市場均處于交易清淡,無棉可售,價格唯國儲棉拋售競賣實際成交價之馬首是瞻的小幅盤整走勢。其價格已背離市場本真,難以體現棉花的實際市場價值。國儲棉拋售競賣雖仍按部就班的平穩運行,但相對于4月上半月熱情高漲的境況,熱度逐步冷卻,競拍成交數量持續下降。而在2013/14棉花年度的最后1個月8月份,棉花新政“直補”實施細則仍未公布,國內棉市缺乏方向指引,市場處于對新年度棉價將出現“斷崖式”跌落的擔憂迷茫氣氛中。5-9月中旬統計:中國棉花價格指數CCindex3128B累計下降635元/噸,降幅3.62%,9月16日運行在16883元/噸價位上,比當日電子撮合1409合約高483元/噸、比鄭棉期貨1411合約高2238元/噸。
9月中旬至10月中旬,棉花市場展開第二次“斷崖式”下跌行情。9月17日中國棉花目標價格直補細則的出臺,攪動了棉花市場的相對“平穩”運行,內外棉價雙雙下跌,且內棉跌幅大于外棉的情況下,內外棉價差快速縮小到1200-3700元左右。2014/15年度國內棉價終于走出“政策棉市”,開始由市場來調節。內外棉價逐漸接軌,國內棉價向進口棉港口完稅價逐步靠攏。由于拋儲已于8月底結束,新花上市時間較往年推遲,棉花市場遭遇供應“真空期”,紡織企業采購部分外棉、轉售的國儲棉和新疆兵團棉花等來過渡。雖然不少紡織企業庫存告急,但因預期棉價下降,所以仍隨用隨買以減少風險。此外,國家棉花直補政策雖已落地,但補貼具體價格是9-11月的平均價格,軋花廠要等到11月才能計算成本,市場看不清棉花價格的“底部”,造成棉農不愿售,棉花企業不敢收,棉紡織企業不敢買的僵持現象。9月中旬至10月中旬統計,中國棉花價格指數CCindex3128B累計下降2114元/噸,降幅12.52%,10月20日運行在14769元/噸價位上。
第三階段 “過渡期”支撐棉價“持穩” 集中上市打壓棉價下跌
10月下旬至11月上半月,是新棉集中采收期,處于原棉新舊交替時期的國內棉花市場因資源緊張的支撐而短暫止跌企穩,甚至穩中“求強”。10月以來,紡織企業原料庫存見底,補庫意愿較強,赴疆詢價、采購新棉的企業增多,而新棉上市較往年推遲,加上市場炒作不斷,導致籽棉、皮棉價格漲聲一片,似乎一夜之間庫存壓力和需求疲軟煙消云散,此階段市場沖動大于理性。10月下旬至11月上半月統計,中國棉花價格指數CCindex3128B累計微幅上漲17元/噸,11月15日運行在14786元/噸價位上。
11月下半月至12月上半月,棉花市場迎來第三輪下跌行情。隨著新棉陸續采摘上市和企業補庫需求的放緩,市場漸漸降溫,前期入疆采購皮棉的紡織也陸續撤回,新疆站臺皮棉成交量價齊跌。新棉集中上市導致的供過于求的憂慮如“寒潮”般襲來,國際市場的下跌趨勢也讓國內市場看空情緒加劇,而山東某大型紡織企業皮棉收購價格頻繁下調(累計下調1300元至13000元/噸),且限量收購,嚴重打壓了棉市行情,成為跌勢加速的導火線;終端市場的不景氣,下游消費不足使棉花市場購銷冷清,棉花銷售壓力倍增;棉花經營風險隨之加大,不少棉企停收觀望。棉市再次呈現上市初期那種棉農不愿賣、棉企不敢收、紡織廠不想買的僵持局面。11月下半月至12月上半月統計,中國棉花價格指數CCindex3128B累計下跌1145元/噸,跌幅7.74%,12月15日運行在13641元/噸價位上。
12月下半月開始棉花現貨價格終止大幅下跌之勢再度弱勢盤整運行,直至年底。因年末紡企原料庫存再度告急,同時,市場傳言新年度配額發放與新疆棉采購比例掛鉤(時限為12月31日),刺激紗廠集中出手購買新疆棉,掀起一波補庫行情,支撐國內棉花現貨價格止跌企穩。內地紡織企業詢價、采購也有所增加。但此次補庫行為以優質皮棉和高等級外棉為主,市場上大量品質一般的棉花一如既往面臨滯銷的問題,棉花整體購銷情況仍顯冷清。
全年統計,中國棉花價格指數CCindex3128B累計下降5929元/噸,降幅30.35%,年末運行在13605元/噸價位上,比當日電子撮合1501合約高732元/噸、比鄭棉期貨1501合約高420元/噸。
而在棉價持續下行和消費需求疲滯的壓力下,加之進口棉紗、布的沖擊,純棉紗布市場行情終年疲軟難振,銷滯價降,旺季不旺。市場成交低迷,品種分散、批量零散,沒有大宗交易,價格疲弱下滑,但降幅小于棉花。生產企業經營困難,去庫存步履維艱,資金周轉不暢,用工難問題也突出,效益大幅下滑,規模企業亦感到運轉困難,限、停、關、轉的企業數不斷增加,開工率不足。經過一年的振蕩下跌,年底國內棉紗跌幅已明顯收窄,價格已跌至底部,后期下跌空間已有限。并且隨著后期棉花原料成本的降低,純棉紗基本已實現扭虧,但盈利仍不容樂觀。此外,隨著內外棉價差的逐步縮窄,我國棉紗線進口量有明顯回落,但東南亞在中低支紗線領域依舊具有優勢。
全年統計:純棉紗線代表品種C32S、JC40S的銷售價累計分別下降3695元/噸、4305元/噸,降幅分別為14.45%、14.12%;年末分別運行在21880元/噸、26190元/噸的價位上。坯布代表品種C32x32130x7047"斜紋、JC40x40133x7263"府綢的售價累計分別下降0.44元/米、0.76元/米,降幅分別為6.89%、8.52%;年末分別運行在5.95元/米、8.16元/米的價位上。
時至2014年末,棉花市場逐步進入企穩階段,在市場化機制的調節之下,未來國內棉花市場在“去庫存化”道路上,與國際棉價持平或維持在合理水平將是大勢所趨。而全球供過于求的壓力將使國際棉價難以擺脫長期弱勢的格局。紡織企業仍沒能走出棉價下跌的陰影。。但新年伊始,國內多項利好政策就已顯現。為鼓勵棉紡織企業更多的使用國產棉,商務部和國家發改委公布2015年棉花進口關稅配額量仍為89.4萬噸,其中國營貿易比例為33%,2015年原則上不增發配額,2015年3月底前不會拋儲,只有新棉整體銷售達到70%~80%,或者出現嚴重的供不應求或者價格出現大幅上漲時才會進行拋儲。使供需處于相對平衡,棉價持穩運行,而其中高等級棉花有顯著的需求缺口,是支撐棉價后期向上的重要因素。此外,棉紡織行業的另一難題——“高征低扣”也迎來“破冰”,2014年12月31日,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聯合下發財稅〔2014〕150號文,提高部分紡織品服裝的出口退稅率。產品清單中,將50章、51章、52章、53章、63章和94章部分產品及54~62整章出口退稅率從16%上調至17%,符合征退相等的國際慣例,使我國紡織服裝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公平參與競爭。這在宏觀經濟及市場需求增速放緩、國際市場競爭加劇的復雜背景下,對于紡織行業眾多的出口企業而言無疑是一個利好。隨著政策效應的不斷顯現,以及棉花政策的不斷調整、完善,相信在2015年,棉紡織行業將迎來更為有利的發展環境。
相關數據
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14年全國棉花播種面積6328.6萬畝,同比減少2.9%,棉花總產量616.1萬噸,同比減少2.2%,棉花平均單產為97.4公斤/畝,同比提高0.7%。據中國棉花協會統計,2014年全國植棉面積6339.7萬畝,同比下降9.35%,氣象條件總體好于去年,棉花單產增長2%,全國棉花產量為650.4萬噸,同比下降7.11%。據布瑞克調研,受目標政策帶動,新疆棉區種棉積極性較高,內地棉區實播面積降幅較大,未來內地棉區植棉萎縮趨勢難改,2014/15年度棉花產量預估為632萬噸。
2013/14年度期末庫存1175萬噸,庫存消費比161%。2014/15年度期末庫存1256萬噸,庫存消費比167%。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