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自2011年年底開始,棉價開始猛跌,跌至26000元/噸左右時,包括紡企在內的許多企業,都希望國家能出臺政策托市,收儲政策應運而生。當時的棉價基本穩定在20000元/噸左右,國內棉價因此得到穩定,但國際棉價繼續下挫,一度跌至13000元/噸以下,去年大半年時間,國內外差價維持在6000元/噸左右。但隨著政策的繼續實行,且收儲力度廣度不斷加大,導致市場棉花供應緊缺,既沒有達成惠及棉農的目標,又傷害紡企的經營訴求。
棉紗:今全棉紗銷勢低沉,局部價格下滑,需求批量萎縮,下游開工率走低,不少散戶已關停放假,紗廠積極出貨為主,業內人士悲觀消沉情緒蔓延。南通市場全棉紗整體報價下滑,成交價混亂,單紗出貨遲緩,一貿易商股線量價維穩,高配32S/2價29000元/噸,40S價31000元/噸;廠商普遍反映回款緩慢,坯布價格下滑。湖北一廠全棉紗出貨不易,價格靈活,精梳32S報32300元/噸,40S報33500元/噸,庫存1個月,開工基本維持。山東一廠偏高端全棉紗銷售不暢,精梳32S報31000元/噸,40S報32000元/噸,精梳緊密紡50S包漂價36500-37000元/噸。
行業:紡織服裝產業轉移的情況超出預想,向東南亞國家(地區)的轉移更突出,而目前,整個紡織行業的增長也主要依靠東南亞出口支撐。從去年開始,東部沿海地區的紡織服裝向中西部地區的產業轉移放緩。主要是當地勞動力成本、土地成本優勢不再,及受到政府服務水平的影響。與此同時,向南亞、東南亞轉移加速,特別是出口訂單向東南亞轉移增長較快,從前10個月的數據看,紡織服裝出口單月增幅最高達46%。中國的棉紡企業,為已不再適應市場形勢的棉花政策付出慘痛代價。隨著產能、產量、訂單甚至利潤進一步向大企業集中,盡管生產集中度得到提高,但中小紡企卻舉步維艱。從調研的情況看,山東部分棉紡企業經營困難,魯西北地區中小棉紡廠多數已關停。以骨干企業為紐帶,中小企業專業化分工為依托的產業集群將是中小紡企的出路。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