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2號,上海龍陽路新國際展覽中心,號稱全球紡織行業的“晴雨表”的“中國國際紡織面料及輔料(秋冬)博覽會”開幕。本屆展會的展位增加不少,但是來賓人數卻不見比以往幾屆增加。2號出口處的嘉里城的“俏江南”酒家服務員即使再不用懂紡織行業,也能知道這個行業的“景氣度”如何,中午吃飯和商務宴請的人數創下歷史新低。我和香港來的同行一邊喝茶一邊環顧空蕩蕩的大廳而感嘆紡織服裝企業生存的世道之艱難。
中國的紡織服裝行業在1991—2011年二十年期間,經歷了發達國家一百多年才走過的道路,在取得輝煌成績的同時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似乎所有的積怨一起“井噴”而出,生產要素矛盾似乎集中在同一時間爆發出來。人們從驚喜到驚愕再到驚恐。紡織服裝行業發展的“瓶頸”該如何突破,面臨的問題如何解決?未來的出路又在何方?
要了解中國乃至世界紡織品服裝行業的發展趨勢,把握未來發展的脈搏,可以通過兩個展會即上海的“中國國際紡織面料及輔料(秋冬)博覽會”(簡稱intertextile面輔料展)和“廣州進出口商品交易會”。為了掌握第一手資料,了解參展商,來賓,商品種類,價格走勢,我們組織多人的調研團隊,在10.22—11.05這兩周內,先后對紡織行業領域的這兩個重要的展會進行了實地的調研。
經過很多年的堅實發展,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主辦,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紡織行業分會、中國紡織信息中心和法蘭克福展覽(香港)有限公司共同承辦的“中國國際紡織面料及輔料(秋冬)博覽會”(簡稱intertextile面輔料展)早已成為全球規模最大、品類最全、體現當今世界面輔料領域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新趨勢、有高國際影響力的專業展會。該intertextile面料展做為行業和企業寄予了厚望的載體,除了其不可替代的商貿平臺價值,也在不斷發揮巨大的推廣效應,體現出其難能可貴的行業發展趨勢和潮流的引導價值,堪稱行業的“晴雨表”。
2012年10月22日,第十八屆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拉開帷幕。本屆展會展出面積達1.5萬平方米,有來自約28個國家和地區的超過3300家參展商攜帶最新產品參展。其中國內參展商超過2300家,海外參展商超過1000家。據統計,第一天(22日),面向專業人士的特邀買家進場,大約有8千多人,第二天(23日)向行業同仁開放,辦證進展館的人數大約1.2萬人次,后面2天就新增來賓寥寥無幾。這次展會約3300家展商,整個展會期間平均每個展位大約5到6個客戶,人氣之淡,創下歷史新低。
上海展會上,國外展商的新品種令人眼花繚亂,各種功能性面料,環保紡織品,國外參展商帶來的新材料新技術和新設計令我們看到了差距。我們國家沉醉在以犧牲環境為代的發展模式中的時候,國外發達國家的紡織企業并沒有停止他們的發展步伐,只是把他們認為耗時耗能,消耗資源和污染嚴重的那部產能分轉移到中國,而那些發達國家的紡織品研發方面的巨額投入的結果就是拿出了令我們驚嘆的產品。研發工作(R&D)是制造業的靈魂,制造業回歸到發達國家將成為趨勢,中國紡織企業只有加強研發投入,整合資源和技術的優勢才能趕上競爭對手。
從上海展會的參展商拿出的產品種類來看,全棉,羊毛等天然纖維制品的比例直線下降,化纖類,混紡類面料的市場份額直線上升。由于化學纖維具有優異的物理和化學性能可以彌補天然纖維的先天不足,機械化規?;图苫墓I化生產方式又能做到產品的品質有保障,價格有優勢。因為大部分的化學纖維是以從石油中提煉出來的產品作為合成中間體的,業內人士戲稱到,今后服裝的價格受棉花價格影響會越來越小而受石油價格波動的影響會越來越大。可以預計,紡織企業為了穩健經營和對沖原料價格波動的風險和提高競爭能力,在棉花市場和PTA市場的套期保值的企業會越來越多。
上海的專業展會給我們另外一個強烈的信息就是周邊國家紡織行業的崛起勢不可擋,印度,巴基斯坦,東盟國家的全棉制品已經長驅植入,泰國,馬來西亞的化纖工業也在挑戰中國的霸主地位。境外紡織品進入中國的產品結構也在發生變化,從原來的粗支紗到現在的50支60支緊密紡品種,他們正從原來的原料供應商逐步成為成品供應商。在傳統領域的紡織服裝行業中國霸主地位正在受到挑戰。
緊接著是112屆廣交會。在上海面料展和華交會之前成氣候之前,廣交會一直是我國輕紡產品出口的“橋頭堡”。以前的廣交會的名稱是“廣州出口商品交易會”,如今已經改名稱為“廣州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多了一個“進”字,使得廣交會的出口功能轉變成進口和出口雙重功能,
本屆112屆廣交會上紡織品和服裝參展企業的慘狀幾乎是上海展會的翻版,A1—A5館可以用“空空如也”來形容,而和棉花和紡織原料和面料展館在C14.4。展區面積很小,產展商人數比來賓人數多出好幾倍,參展人員無事可做就聊天打牌吃盒飯。
112屆廣交會設置接近6萬個展位,三期一共接待18.9萬個來賓(其中一半還是國內的參觀者),平均每個展位3.15個來賓。有些展位幾天守株待兔似的望著大門發呆,一個客戶也沒有。無論是參展商個還是來賓對紡織品外貿的前景都不看好,人民幣升值的預期使企業不敢接單,據說要升到5.5左右,當然會有很長的時間消化。上游的原料價格波動和下游的消費低迷加上中國企業家“契約精神”的缺乏,白紙黑字的合約一旦遇到匯率風險和原材料成本風險時的違約率很高,這使得老外也不敢貿然下單。我接觸的企業家基本上和國際規則不在一個頻道上對話。
上海紡織博覽會用一個字來形容就是:“慘”,廣交會紡織服裝展兩個字來形容就是:“很慘”。從紡織服裝行業2012年的兩大主要的展會上,我們強烈的感覺到國內的紡織行業在價格上缺乏競爭力,在研發上缺乏大資金的投入,在市場營銷上缺乏大膽的創新意識。如此下去,如果不改革的話,依靠犧牲環境,依靠人口紅利而缺乏“靈魂”的中國紡織服裝企業前景堪憂。
廣州市愛紗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大中華區總經理 吳法新 / 光大期貨公司廣州營業部棉花行業經理 付賢文
作者聯系方式:13926571666 E-mail:852190803@qq.com
<天衣無縫——紡織染整企業供應鏈管理戰略>連載(1-50)
詳見作者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wufaxin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