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進口配額——價格維穩還是變相尋租?
配額制度是對市場經濟地位的極大的諷刺。 有兩個著名的“棉鞋”經常打架,左腳踹右腳。“中國棉花協會”和“中國棉紡行業協會”,這兩只“棉鞋”代表各自的企業群體。棉花協會要求國家減少進口棉花配額的發放,保護棉農的利益;棉紡協會呼吁國家增加棉花進口配額的發放,甚至取消配額制度,以挽救即將崩盤的紡織行業。各有各的表述立場。幾年來,兩只“棉鞋”每年打架,管理層也沒有辦法,農民兄弟和紡織工人都是第一線的弱勢群體,傷害了誰都不利于安定團結,“棉鞋打架”的結果是棉農和紡織企業都沒有得到益處。 用進口配額制度保護棉農是一個偽命題。長遠來看,這種保護落后生產方式的配額制度,既不符合WTO的基本原則,也不利于我國紡織行業的發展。在配額制度的“保護”之下,中國棉花種植面積在減少,成本在增加,棉農的收入在減少。依然看不到絲毫競爭力提高的跡象,低水平的重復生產,自動化程度的低下,高強度的手工作業和不斷的伸手向國家要政策的行為使得棉花種植行業的競爭力逐年下降。所謂的保護措施,非但沒有穩定國內市場的棉花價格,相反成了保護落后生產方式的代名詞。2010年下半年,國內棉花價格飆升到33000元以上,部分誘因就是配額制度導致的惡果。如此虛高的棉價,真正獲得暴利收益的是中間商,傷害的是卻是廣大紡織廠,而當年棉農實際收益增加的很少。 相反,由于高棉價產生的虛熱,使得2011年的,棉農盲目的擴大種植面積,種子,農業生產物資,化肥以及田間管理費用大幅增加。種植成本增加了,但是終端需求沒有跟上,于是,大量的庫存就停留在生產和貿易環節,造成2011/2012棉花年度,棉花價格單邊下行,種植棉花的農民至今沒有恢復元氣。 世界紡織品貿易的自由化和一體化是一個大趨勢,2005年后,《紡織品與服裝協定》失效,紡織品配額限制全部取消。根據WTO的原則,如果未一體化產品大量進口,對國內生產者造成嚴重損害或嚴重損害的實際威脅,那么,相關國家可以使用過渡性保障措施,對特定成員的特定產品進口實施配額限制。我國在加入世貿組織后不久便通知世貿組織紡織品監督機構,將保留使用過渡性保障措施的權利。 值得關注的是,過渡性的保護措施不可能永久存在,總有保護期屆滿的一天。一旦保護期過了,躺在保護性政策的保護傘下,無所作為的棉農還是要面臨更大的挑戰,從這個意義上說,長遠來看是損害了棉農的根本利益。溫室里培養不出好的花朵,靠“保護”措施,永遠產生不了強者。 如此配額制度保護下的棉花價格,對紡織廠的損害時巨大的?,F行的進口棉花配額政策逐漸把中國的紡織企業逼到了海外去。企業界人士對此表示擔心,如果國內外棉花價格差長期存在,紡織企業將被迫境外建廠,以美國南卡羅來納州為例,當地棉花的價格只有中國的2/3-1/2,有關人士說中國紡織企業有一天在美國建廠并非不可能。在最近舉行的《2012年中國—東盟博覽會》上,我們作了現場調查,有個安徽蕪湖的針織廠老板給我們提供了一組數據:越南的情況是,原棉14,000左右的到岸價,當地工人工資約合每月人民幣850元,電費大約0.35每度;而在我國山東的情況是:人工人民幣3,000-3,500每月,工業和商業電費約0.85-0.95的議價電,原棉的價格更是高得離譜,國家強行要求哪些沒有配額的中小型紡織企業企業購買的價格是20,400以上。(國儲棉的拋儲價格價格也在18500元左右.)。而且在東盟國家稅收環境更是優惠,平均稅收只有中國的50%左右。如此巨大地差異,很大程度上拜“配額制度”所賜。 進口棉花配額的存在,加劇了價格的波動。同時,配額制度導致的內外棉價格的巨大差異,導致腐敗的誘因。配額變成了直接的經濟利益,拿到配額就等于拿到了錢。作為配額管理制度的一個衍生產品,倒賣配額已成為業內的一個公開秘密。理論上,棉花進口配額是禁止買賣的,但是,你打開紡織品專業網站,鋪天蓋地的都是進口配的炒賣報道,最新的價格已漲到了4100每噸。假設一家中型棉紡廠的老板,20萬紗錠,拿到1萬噸的棉花進口配額,他有兩個選擇,第一,繼續籌集資金買進棉花,招工人開機器紡紗,再銷售,以維持工廠生產。第二,工廠關了,不生產了,就地倒賣棉花進口配額,毫無成本毫無風險的4000萬元馬上到手。還有些企業,雖然沒有參與倒賣進口棉花配額,但是他們低價買進的國產和進口棉花沒有用于紡織產廠,卻高價賣給國儲棉的收儲機構,原本用來調節市場的收儲計劃,因此出現大量的被業內人士稱作“轉圈棉”(指低價購買拋儲棉花,轉個圈,又高價賣給國儲倉庫)。想抓腐敗分子嗎?在棉花領域,一抓一個準。 未來的環境可能更惡劣,中國的棉花進口配額屬于主動性配額。其實美國的投資銀行只要把國際市場的棉花價格打到美金0.6以下(這個價格是國際棉花市場的長期價格中樞),以現在的匯率,黑市配額的價格和國儲棉花的價格計算,中國的配額制度很大程度上就形同虛設。企業無需配額,即使繳納上40%的進口關稅進口和增值稅后,也比國家收儲價格每噸人民幣20400低很多,那時候,即使有“過度性的保護措施”也“武功全廢”了。中國棉農真正的大限就到了。設想,再過個N年,大部分的中國棉紡廠都習慣使用進口棉花時,國際投資銀行再拉升價格,這樣,中國棉花的定價權就被洋人掌握了。 從長遠來看,取消配額是最好的處理方式。短痛比長痛好。取消配額就是取消了非關稅壁壘,接下來就會相應要求降低關稅稅率,當關稅降到最低直至取消就達到了真正的自由貿易。棉花協會要做的事情,不是靠呼吁國家減少發放進口配額保護棉農,而是要在保護期的大限就要到來前的不長的時間內,幫助棉花種植企業加大機械化進程,把棉花從農業生產變成農場化的“工廠化”管理。這樣,即使大限到來,也能從容面對。棉花配額涉及面廣,只有早日取消棉花進口配額,將棉農和紡織企業放在公平的市場環境里面,才能真正提高競爭能力。唯此,中國的兩只“棉鞋”的工作才算是造福于棉農和紡織企業。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名譽會長杜鈺洲日前在上海表示,中國的棉花體制已經到了非改不可的時候,配額政策在執行過程中已經出現異化。 “沒有什么理由可以否認,配額就是尋租體制”。老領導的話一語道破天機。 廣州市愛紗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香港JKN國際集團大中華區總經理吳法新 手機:13926571666 郵箱:85219083@qq.com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