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是神馬,浮云遮望眼。”2010/11棉花年度注定在棉花行情史上是一個值得記住的歷史時刻。因為它“神馬”行空,乘“浮云”,沖“新高”,“給力”行情,攪得棉市周天寒徹,擾得涉棉人士大跌眼鏡。
行情走勢回顧
一、1~8月份,棉價緩緩上升,孕育漲價潛在能量。
2010年1~8月份,國內棉價緩緩上升,運行較為平穩。例如中國棉花價格指數CCindex328由年初的14873元/噸,緩緩爬升至8月底的18005元/噸,8個月上漲3132元/噸,漲幅為21.06%;中國進口棉價格指數FCindexM由年初的82.18美分/磅,緩緩爬升至8月底的97.73美分/磅,8個月上漲15.55美分/磅,漲幅為18.92%。
同期,國外棉價也是平穩緩升的運行走勢。例如國際棉花價格指數CotlookA(FE)由年初的78.45美分/磅,緩緩爬升至8月底的94.20美分/磅,8個月上漲15.75美分/磅,漲幅為20.08%。
可以看出,2010年1~8月份,內、外棉價的漲幅基本同步,且外棉價格的漲幅還略小于內棉價格的漲幅。但此時的棉價緩緩升漲,已經在為新棉年度的漲價孕育潛在的能量。
表一 原棉價格運行明細表 |
單位:元/噸、美分/磅 |
日期 項目 |
CCindex328 |
漲跌 |
CotlookA(FE) |
漲跌 |
FC indexM |
漲跌 |
12/31/2009 |
14873 |
13 |
78.45 |
0 |
82.18 |
0.23 |
01/04/2010 |
14879 |
6 |
78.45 |
0 |
82.18 |
0 |
08/31/2010 |
18005 |
-13 |
94.20 |
0.20 |
97.73 |
1.15 |
09/30/2010 |
22385 |
0 |
113.40 |
-2.20 |
120.60 |
0 |
10/29/2010 |
26760 |
436 |
141.50 |
-0.60 |
146.53 |
-0.88 |
11/10/2010 |
30861 |
975 |
172.40 |
6.20 |
173.70 |
3.97 |
11/11/2010 |
31302 |
441 |
168.40 |
-4.00 |
170.47 |
-3.23 |
11/12/2010 |
31281 |
-21 |
166.40 |
-2.00 |
169.25 |
-1.22 |
11/30/2010 |
26248 |
-41 |
146.75 |
3.40 |
150.58 |
2.39 |
12/02/2010 |
26249 |
85 |
150.75 |
3.20 |
153.39 |
1.47 |
12/31/2010 |
27508 |
5 |
171.95 |
2.90 |
172.21 |
0.62 |
01/31/2011 |
28682 |
20 |
171.95 |
2.90 |
190.97 |
0 |
02/09/2011 |
28786 |
71 |
205.45 |
1.70 |
201.39 |
6.66 |
02/28/2011 |
30313 |
15 |
216.30 |
7.00 |
212.79 |
2.79 |
漲、跌總量 |
|
12308 |
|
122.10 |
|
115.06 |
±幅度(%) |
|
68.36 |
|
129.62 |
|
117.73 |
注:為方便數據對比,統一按中國棉花年度(為當年9月1日至次年8月31日)計算。
二、9~11月中旬,棉價飆升暴漲,進入“高價位運行”的歷史新時代。
9月份進入新的2010/11棉花年度后,國內現貨棉價就止跌并步入了飆升暴漲的軌道,漲幅一天比一天加大。例如,中國棉花價格指數CCindex328從9月1日的18002元/噸,直升至21日的19816元/噸。仲秋節假(節假三天)后的第一天,即9月25日,又上漲了420元/噸,突破2萬元/噸的整數位,升至20236元/噸新高價位。短短25天,飆升2234元/噸,漲幅達12.41%。
從9月25日棉價突破2萬元/噸后,仍然一天也未停步的大幅升漲,至11月10日,終于又“奔三”成功,突破3萬元/噸的整數位,漲至30861元/噸,11日,又升漲至31302元/噸的新高價位。僅僅47天,又暴漲了11066元/噸,漲幅達54.69%。這也是2011年2月底前(2010/11棉花年度前半程)國內現貨棉價的最高價位。同時,也意味著天然紡織原料棉花已經歷史性的告別了“低價位運行”的時代,全面進入了“高價位運行”的歷史新時代。
自9月1日至11月11日,72天的時間,國內現貨棉價飆升暴漲了13300元/噸,漲幅高達73.88%。(參見:表一和圖一)
同期,鄭棉期貨也從18500元/噸漲至34000元/噸,上漲了15500元/噸,漲幅高達83.79%。
這一時期,“嗅覺”靈敏的游資從“失意”的房地產界撤出,進入棉花市場炒棉,對推漲棉價起了重要作用。游資無序的大量“搶”棉、“囤”棉,導致籽棉收購價節節升漲至6.70~7.00元/斤,致使新棉收購成本曾達到了驚人的30000萬元/噸以上,比去年同期上漲了二倍。在期棉市場上,大量游資通過短線炒作而牟取暴利,導致期棉價格也飛升暴漲,屢創新高。在炒棉的同時,游資又涉足棉紗炒作,形成了棉花現貨、棉花期貨和棉紗行情你拉我推,輪番升漲,互為支撐的“牛市”走勢。
而自9月1日至11月10日,外盤棉價在國內棉市“暴炒”行情的刺激下,乘勢而上,也是一路飆升暴漲的走勢。國際棉花價格指數CotlookA(FE)與中國進口棉價格指數FCindexM分別升漲至172.40美分/磅與173.70美分/磅的新高,分別上漲了78.30美分/磅與75.96美分/磅,漲幅分別為83.21%與77.72%。二者的漲幅分別高于國內現貨棉價的漲幅9.33個百分點與3.84個百分點。(參見:表一和圖二)
從此,國內棉花行情,無奈的進入了被外盤棉花行情“牽拉”著而飆升暴漲的“被動”走勢。
三、11月12日~30日,棉價階段性盤整下降,被誤認為“拐點”到來。
11月12日,國內現貨棉價在日前外盤棉價下跌的壓迫下,突然掉頭下滑,進入下降的通道。中國棉花價格指數CCindex328從11日的31302元/噸連續下降至30日的26248元/噸,下降了5054元/噸,降幅為19.15%。(參見:表一、圖一和十一月份原棉價格走勢圖)
同期,鄭棉期貨也由34000元/噸左右下降至26000元/噸左右,降幅為25%左右。
在11月11日,國際棉花價格指數CotlookA(FE)與中國進口棉價格指數FCindexM已提前一天掉頭下滑,進入下降的通道。二者盤整運行至29日,國際棉花價格指數CotlookA(FE)從172.40美分/磅下降至143.35美分/磅,下降了29.05美分/磅,降幅為16.85%;中國進口棉價格指數FCindexM從173.70美分/磅下降至148.19美分/磅,下降了25.51美分/磅,降幅為14.69%。二者的降幅均低于國內現貨棉價下降的降幅。(參見:表一和圖二)
11月份是2010/11棉花年度前半程中行情震蕩幅度最大的一個月,原棉價格大起大落,前急升后突降,上旬還堅挺似箭,“扶搖直上”三萬元,而在中、下旬則又急轉速降,“飛流直下”五千元。如中國棉花價格指數CCindex328本月的升、降震蕩幅度為漲了4542元/噸,降了5054元/噸,升降震幅接近萬元/噸,為9596元/噸。
11月中旬開始的棉價連續回跌,是在國務院為防止通脹,穩定物價,采取四項物價調控措施和提高存款準備金率等相關行政與金融政策的干預下,致使前期參與棉市炒作的部分游資觀望和撤出有關。同時,國際市場因我國政策影響出現多頭獲利平倉的機會,令棉花期貨價格由觸及漲停到最終下跌,進而也影響到國內棉花期、現貨市場的價格接連下降。另外,進口棉將在年底前較為集中的到港,適時緩解了到貨企業的用棉壓力,也起到了催動棉價回跌的作用。
現在看來,11月中下旬棉價的突然下降,乃是在政策調控之下,市場行情的階段性回調修正而已。在供需矛盾并未根本改善的達背景下,棉價的暫時回調,一定潛蓄著后市的反彈力??上藗儺敃r并未清醒的認識到這一點,錯誤的憑“經驗”認為隨著新棉的大量上市,棉價回降的“拐點”到了。另外,紐約期貨市場上,外圍資本市場其他品種比如銅和橡膠等仍舊繼續沖高并刷新高點,其他品種盡管有所走低卻并不夠徹底。同時,美國剛剛宣布了二次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等等外部因素也未引起人們的重視。就在觀望徘徊之中,錯過了一次較好的適時購棉“補庫”的機會。
四、12月以后,棉價震蕩盤漲,外棉波動強烈,供需關系仍未改善。
2010年12月至2011年2月底,棉價基本是在“高價位運行”中,寬幅震蕩、盤整升漲的走勢。表現不同的是國內現貨棉價升漲走勢較為平緩,而外盤棉價升漲走勢寬幅波動。
表二 棉花價格漲、跌幅度一覽表 |
單位:元/噸、美分/磅 |
項目 |
2010年12月 |
2011年1月 |
2011年2月 |
品類 |
漲跌總量 |
幅度(%) |
漲跌總量 |
幅度(%) |
漲跌總量 |
幅度(%) |
中國棉花價格指數CCindex 328 |
1260 |
4.80 |
1174 |
4.27 |
1631 |
5.69 |
國際棉花價格指數CotlookA(FE) |
25.20 |
17.17 |
21.30 |
12.39 |
44.35 |
25.79 |
中國進口棉價格指數FC indexM |
21.63 |
14.36 |
18.76 |
10.89 |
21.82 |
11.43 |
這三個月中,中國棉花價格指數CCindex328漲價幅度在4.27%~5.69%之間,走勢平緩。國際棉花價格指數CotlookA(FE)漲價幅度在12.39%~25.79%之間,呈震蕩強烈、寬幅波動的升勢。中國進口棉價格指數FCindexM漲價幅度在10.89%~14.36%之間,走勢震蕩且波動也比較大。(參見:表二、圖一和圖二)
12月份棉花價格與11月份“急升速降”的表現有所不同,乃是在高位運行中,不斷的盤桓整理,但總體目標堅挺上漲。12月份中國棉花價格指數CCindex328從11月30日的26248元/噸,升漲至12月31日的27508元/噸,升漲了1260元/噸,漲幅為4.80%。11月份的棉花價格曲線是一個基本規整的正態曲線,而12月份的棉花價格曲線則呈現出上下波動,曲折向上的蛇行曲線。(參見:表二、十一月份、十二月份原棉價格走勢圖)
本月外盤棉價受美國經濟數據趨好,以及印度棉花出口政策不穩定的影響,連續大幅反彈上揚。在22個交易日中,紐約期棉竟然有10個交易日觸及漲停板,12月31日紐約期棉1103合約沖高至159.12美分/磅的高價位。12月22日,國際棉花價格指數CotlookA(FE)也攀升至186.25美分/磅的新高,按滑準稅折口岸價達31600元/噸以上,遠高于國內棉價。
12月份國際棉花價格指數CotlookA(FE)和中國進口棉價格指數FCindexM的漲幅分別為17.17%和14.36%,分別上漲了25.20美分/磅和21.63美分/磅。(參見:表二)
12月份國內棉價走勢仍然受到外盤較大的影響和牽動,幾乎紐約棉期的每一次震蕩,都會同時波及國內棉市的鄭棉期貨和電子撮合。在上、中旬,對于外盤的牽動,內盤幾乎是與之時、價互動,遙相呼應。而在下旬,內盤對于外盤的牽動,則明顯的步履遲緩,雖在時間上仍能保持同步,但在價格的震蕩幅度上卻明顯的小于外盤。不同的是,國內的現貨棉花市場卻完全不為外盤的震蕩所動,一路走來,“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臺”,平穩的微幅整理,緩緩攀升。但交易量只減不增的窘境,卻始終困擾著整個棉市。
2011年元月份,原棉價格在“高價位運行”中,受外盤的拉動,強勢震蕩,聯動跟漲。不但“奔三”的目標十分明確,且“動力”十足。從月初的27500元/噸(現貨從27508元/噸、電子撮合從27595元/噸、鄭棉期貨從28190元/噸)的“起跑線”開始,不斷的由外盤(紐約棉期)“加油”提速,雖一路“顛簸”(強勢震蕩),仍矢志不移地向著30000元/噸的目標一路“狂奔”。到下旬,終于成功“沖刺”30000元/噸的“標線”(如電子撮合1102合約24日沖破30200元/噸、電子撮合1103合約24日沖破30515元/噸、鄭棉期貨1103合約24日沖破31135元/噸、鄭棉期貨1105合約21日沖破30170元/噸)。相比之下,現貨市場的行情卻比電子盤的“沖動”要平穩的多,仍是緩步慢行的穩定攀升,至月底也仍盤桓在28700元/噸的價位上。(參見:元月份原棉價格走勢圖)
元月份中國棉花價格指數CCindex328、國際棉花價格指數CotlookA(FE)和中國進口棉價格指數FCindexM的漲幅分別為4.27%、12.39%和10.89%。(參見:表二)
表三 春節期間外盤棉價運行明細表 |
單位:美分/磅、元/噸 |
日期 項目 |
紐約棉期1103 |
漲、跌 |
紐約棉期1105 |
漲、跌 |
CotlookA(FE) |
漲、跌 |
折人民幣 |
02/01/2011 |
172.22 |
3.78 |
167 |
3.82 |
197.05 |
3.80 |
33187 |
02/02/2011 |
176.22 |
4.00 |
171 |
4.00 |
201.05 |
4.00 |
33843 |
02/03/2011 |
171.86 |
-4.36 |
167.82 |
-3.18 |
205.05 |
4.00 |
34500 |
02/04/2011 |
167.86 |
-4.00 |
163.82 |
-4.00 |
201.55 |
-3.50 |
33925 |
02/07/2011 |
174.51 |
6.65 |
170.82 |
7.00 |
197.55 |
-4.00 |
33269 |
02/08/2011 |
175.29 |
0.78 |
173.70 |
2.88 |
203.75 |
6.20 |
34286 |
02/09/2011 |
180.58 |
5.29 |
177.98 |
4.28 |
205.45 |
1.70 |
34565 |
漲、跌總量 |
|
12.14 |
|
14.72 |
|
12.22 |
1378 |
±幅度(%) |
|
7.05 |
|
8.81 |
|
6.20 |
|
2011年2月份,時逢中國的春節。在春節長假期間,外盤棉價仍在寬幅盤整中升漲。國際棉花價格指數CotlookA(FE)漲價12.22美分/磅(折人民幣1378元/噸),漲幅為6.20%。且2月9日紐約棉期1103合約收于150年來的新高——180.58美分/磅,封于700點的漲停板,這是美國南北戰爭以來的最高價位。(參見:表三)
同時,國際棉花價格指數CotlookA(FE)和中國進口棉價格指數FCindexM分別于2月2日和9日再創新高,升漲突破了200美分/磅的整數價位。
春節長假后,國內原棉市場出現了行情追漲外盤,步步攀高,但交易量減少、惜售觀望的態勢。中國棉花價格指數CCindex328從2月9日的28786元/噸,追漲至22日的30371元/噸,13天上漲了1585元/噸,漲幅為5.51%,再次回升突破3萬元/噸的整數位。30371元/噸的價位,也是從2010年12月至2011年2月底,現貨棉價再次上漲后達到的最高價位。
2月下旬,21~25日的最后一周,外盤棉價又出現了一輪連續五天下跌的低迷行情,國際棉花價格指數CotlookA(FE)從233.50美分/磅降至209.30美分/磅,下降了24.20美分/磅,降幅為10.36%;中國進口棉價格指數FCindexM從227.25美分/磅降至210.00美分/磅,下降了17.25美分/磅,降幅為7.59%。而中國棉花價格指數CCindex328雖未下降,卻也在窄幅盤整中放緩了追漲的步伐,僅從30251元/噸升至30298元/噸,微升了47元/噸,升幅為0.16%。(參見:二月份外棉價格走勢圖)
2月份中國棉花價格指數CCindex328、國際棉花價格指數CotlookA(FE)和中國進口棉價格指數FCindexM的漲幅分別為5.69%、25.79%和11.43%。(參見:表二)
縱觀2月份,棉價步步攀升中寬幅震蕩,起伏劇烈,期棉頻觸漲、跌停板,且又創(攀)新高。外盤突破200美分/磅后,走勢堅挺,向新高“挺進”;國內現貨突破30000元/噸后,亦未見疲態。雖月底行情連續五天低迷下跌,但28日最后一天又止跌反彈,走勢強勁。
五、2010/11棉花年度前半程行情匯總(參見:表四)
2010/11棉花年度前半程,中國棉花價格指數CCindex328從18005元/噸升漲至30313元/噸,升漲了12300元/噸,漲幅為68.36%;國際棉花價格指數CotlookA(FE)從94.20美分/磅升漲至216.30美分/磅,升漲了122.10美分/磅,漲幅為129.62%;中國進口棉價格指數FCindexM從97.73美分/磅升漲至212.79美分/磅,升漲了115.06美分/磅,漲幅為117.73%。
表四 2010/11棉花年度前半程棉價升漲對比表 |
品類 項目 |
2010.08.31價位 |
2011.02.28價位 |
漲跌總量 |
幅度(%) |
中國棉花價格指數CCindex 328 |
18005元/噸 |
30313元/噸 |
12300元/噸 |
68.36 |
國際棉花價格指數CotlookA(FE) |
94.20美分/磅 |
216.30美分/磅 |
122.10美分/磅 |
129.62 |
中國進口棉價格指數FC indexM |
97.73美分/磅 |
212.79美分/磅 |
115.06美分/磅 |
117.73 |
2010/11棉花年度前半程,棉價的飆升暴漲讓我們從此告別“低棉價”的舊時代,歷史性的進入了棉價“高價位運行”的新時期。這將在棉花行情史上永志難忘。
行情走勢剖析
2010/11棉花年度前半程,在國內棉花供需矛盾突出的大背景下,行情呈現寬幅盤整,大起大落,飆升暴漲,突然下跌的震蕩走勢。同時,又有三個突出的特點有異于往年,一是外盤期棉行情“引領”國內電子盤行情,進而又拉動國內現貨棉價同步升漲、降跌;二是外棉價格的升漲幅度大大的高于國內棉價;三是外棉價格遠高于國內棉價。
一、心理準備不足
2010年1~8月份棉價雖然在平穩運行中緩緩上升,但8個月上漲3132元/噸,漲幅為21.06%的上漲幅度,在當時的市場環境中,應該也不算小了??墒钱敃r紗線銷售熱絡,紡紗企業效益可觀,棉價上漲的“負擔”,完全被“豐厚”的售紗效益所“淹沒”,故而并未讓紡紗企業感覺到棉花漲價而引起成本上升的“疼痛”。
另外,自2010年7月中旬的12日開始,棉價從18418元/噸開始小幅度緩緩下降,直到9月1日降至18002元/噸才停止,而后進入新棉花年度的上升軌道。一個半月累計降價416元/噸,降幅2.26%。這一個半月棉價下降416元/噸倒是微不足道,關鍵是給人們在歷年用棉“老經驗”的思想認識上,造成了一個錯覺,即:現在棉價疲軟不振,新棉上市后棉花數量多了,棉價即便不下降,也不會大幅上漲。這一錯覺直接導致人們對后市棉花短缺,棉價將會暴漲的形勢放松了心理上的警惕和準備。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商場如戰場,對棉市形勢發展方向判斷的迷失,無疑讓我們未“戰”就已處于不利的境地。看來,涉棉企業獨立把握市場脈搏的能力尚待加強。
二、過度依賴行政干預
進入新的棉花年度后,棉價的飛速上漲讓我們驚悚不已,有點茫然不知所措。這時,企業不是積極面對市場把脈搏,找對策,而是又憑“老經驗”四面奔走,八方呼吁,企求政府的行政干預來遏制飛速上漲的棉價。仍然沒有清醒的認識到今年棉價的飛漲,乃是“供需失衡,產能過剩”,市場價值規律這只無形的手在推動棉價上漲這一根源。
11月上旬,發改委和國務院先后發文,采取穩定價格四大措施和要求切實維護當前棉市秩序。在國務院四項物價調控措施以及提高存款準備金率等相關行政與金融政策的干預下,迫使前期參與棉市炒作的部分游資觀望和撤出,以及其他諸多因素的共同影響下,11月中旬棉價出現了連續半個月的回跌。此時,人們又錯誤的憑“老經驗”認為棉價止漲回跌的“拐點”來到了,飛漲的棉價得到了遏制。以至于在等待、猶豫中錯過了購棉“補庫”的一次較好機會。須知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行政干預對于市場管理只能治標而不能治本,管得了一時,卻管不了一世。看來,涉棉企業在“借用”外來助力的同時,獨立把握市場機會的能力亦待加強。
三、析表探源的能力不足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商場風云瞬息萬變,每一微小的動態,都會帶來巨大的變化。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具備析表探源的能力,對每一微小的動態,都能夠撥云見日,看透本質,進而做出正確的決策。試拿11月中、下旬和2月21~25日的二次階段性棉價大跌來說吧,雖然表現看似相同,但細究下來,這兩次棉價大跌的市場背景與貿易形勢還是有諸多區別的,其主要異同如下表所示:
序號 時段 |
11月中、下旬大跌時 |
2月21-25日大跌時 |
不同點 |
1 |
內盤棉價高于外盤棉價,美棉尚未開始裝運。 |
內盤棉價低于外盤棉價。外棉簽約接近尾聲,美棉正以每周超過7萬噸速度運出。 |
2 |
新棉大量上市,棉企對新棉加工剛剛開始。 |
棉企新棉加工已經接近尾聲。大量皮棉占壓著資金,對期貨、電子撮合市場形成壓力。 |
3 |
國內貨幣政策存在著較大不確定性。 |
國家收縮流動性金融舉措已經形成預期,一月一調已經形成常態。 |
4 |
國內紡織品服裝對歐美市場出口,不論在數量上還是在金額上,都保持持續增長良好態勢。 |
美國對中國棉制品需求,已經開始出現下降態勢。 |
相同點 |
5 |
國內棉花供需失衡的巨大缺口這一根源沒有變。特別是紡紗企業安排生產急需的高等級原棉的缺口,依然客觀存在。 |
6 |
炒棉游資并未完全撤離棉市。 |
7 |
國際、國內通脹壓力仍然很大,并未解除。 |
看清析透了二次棉價大跌的異同之處,就會幫助我們采取正確的購銷應對策略。如果只看表象,就難免決策失當,錯失良機。這正是為什么一部《孫子兵法》大家都在讀,卻有常勝將軍和屢敗將軍之別的根本原因。“兵無常勢,水無常形。運用之妙,存乎一心。”是耶?非耶?吾謂之然也!
四、預警和調控機制需加強
2010/11棉花年度前半程,為什么外盤期棉行情“引領”國內電子盤行情,進而又拉動國內現貨棉價同步升漲、降跌?為什么外棉價格的升漲幅度大大的高于國內棉價?為什么外棉價格遠高于國內棉價?這不能不說是我們心中的隱痛和無奈。因為我們中國的涉棉企業被迫承擔了這一波國際資源通脹中,本不應該由我們來承擔的許多棉花行業的沉重壓力。
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我們巨大的紡紗能力吃不飽,缺“口糧(棉花)”,而我們又沒有生產和儲備足夠的“口糧(棉花)”。棉花產量短缺,難以滿足紡紗企業的需要;調控資源不足,關鍵時刻調控市場的能力欠缺;預警機制遲緩,不能未雨綢繆,預期市場動向……正是這個“軟肋”,才使我們的涉棉企業身處國際“賣方”大市場中,備受擠壓而又萬般無奈。這不僅只是在棉花交易上受制于人的貿易問題,而是已經嚴重的制約了我國整個涉棉產業鏈的良性發展。
“手中有糧心不慌”,不僅是居家生存的真經,更是強國安民的根本。在面對已經存在的紡紗能力吃不飽,缺“口糧(棉花)”現狀的同時,我們還面臨著難以緩解的糧棉爭地的現實矛盾,那么如何緩解或是解決近期棉花供應不足的問題,確需在預警機制和調控措施上予以完善。
“月暈而風,礎暈而雨”。準確及時的信息和商情通報,可以幫助我們早明情況、見微知著,快下決心、果斷出手。“倉厫盈而國自安”,有了充裕的儲備棉,才能有效平抑棉價的無序波動。在激烈殘酷的商場競爭中,只有爭取主動才能抓住機會,避免被動才會減少損失。
一是提前和定期提供準確的棉花產、供、需、銷方面的國際、國內信息。二是完善國家儲備棉制度,要根據每年產、供、需、銷的實際數量,增、減存儲量和發放量,要做到能夠與進口棉配額的使用相配合,基本起到平衡市場的作用。三是進口棉的配額數量與發放時間應根據市場情況適時、及時的發放,另要爭取多渠道、多國別采購外棉。四是改革完善國內期棉與電子撮合市場“發現價格、套期保值、規避風險、充裕流動”的作用,集中資源、人才等優勢,合理服務于涉棉企業,例如近期鄭棉期貨與電子撮合合并交割庫的改革,就有利于集中有限的棉花資源,方便服務于涉棉企業。五是棉花質檢體制改革的進度要加快,便于棉花的收儲、加工、運輸、質檢、交割以及紡紗企業的精細化配棉。
國內棉花市場的調控,必須要在摸清國內、外年度棉花產量的前提下,國家儲備棉有一定的存儲數量與適時發放、進口棉配額能夠有效補充儲備棉數量的不足且適時發放,同時全程輔以行政管理政策和措施。整套調控“組合拳”有計劃的同步實施,才能真正起到“穩定棉市、平抑棉價”的作用。
行情引發的思考
歷史往往驚人的相似,但卻永遠不會完全相同。2010/11棉花年度前半程,棉價史無前例的呈現飆升暴漲的震蕩走勢,并將棉花行情領進了“高價位運行”的歷史新時期,必然有其深層次的原因,而決非僅僅是表面上價格的升升降降那么簡單。
正因為我們簡單的將這次棉花飆升暴漲的震蕩行情,與往年的棉花行情大起大落等量而觀,所以才讓“浮云遮望眼”,看不清“神馬”的真實面貌,造成了見事遲、決策緩、行動慢、機會失的被動局面。“前車之轍,后車之鑒。”是說讓我們憑借前車之轍,確定、修正、選擇后車要走之路的方向,而不是一定要沿壓著前車之轍,分毫不差的走下去。如果不會根據路情、車況、天氣、技能等變化了的外部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路徑,只是一味的泥古不化,不知變通,必定或誤入歧途,或車覆人亡。有時候,“經驗主義”是會誤事和害死人的。
國內棉花“供不足需,缺口巨大,產能過剩,無‘棉’下鍋”,這才是引發棉花飆升暴漲震蕩行情的深層次的根本原因。其他諸如游資介入等諸多因素,只不過是“借助”了市場價值規律之力,扮演了推波助瀾并謀一己之利的“推手”角色罷了。試想,如果沒有“供需失衡”這條“裂縫”,誰又會來“叮”棉花這個“蛋”呢!
上文提到我們涉棉產業鏈的“軟肋”,就是巨大的紡紗能力吃不飽,嚴重的缺“口糧(棉花)”,即嚴重的供需失衡。換一個角度來看,在棉花持續增產的形勢下,棉價仍然在賣方市場中飆升暴漲,也就是產能過剩了。而我們現在面臨“糧棉爭地”的矛盾,又沒有生產和儲備足夠“口糧(棉花)”的土地資源和能力。討飯吃,就要看別人的臉色。想不看別人的臉色,那就要趕緊自我完善。
既然已明確“供不足需、產能過剩”是2010/11棉花年度前半程,國內棉花價格上漲的深層次根本原因,那么,涉棉產業鏈的自我完善,當務之急就是在尚無力大量增加棉花產量的窘局中,首先著手解決產能過剩的問題,將目前龐大的產能——紡紗能力,或優化,或減錠。優化則是進行必要的結構調整,使產品由低檔、粗放型向高檔和精細化轉化。減錠則一是東部經濟發達地區在淘汰落后紗錠和轉移先進紗錠后,不再新上紗錠;二是中西部減緩增加產能的步伐,以使產能數量控減下來。
據預測,2010/2011年棉花產量為670萬噸,而用棉量約在1080萬噸(其中紡紗用棉量1055萬噸),棉花缺口在400萬噸左右。據此看來,平衡棉花供需,優化、縮減產能的壓力還是相當大的。
而優化產能則需要進行結構調整,將產品從低檔、粗放型向高檔和精細化轉化,這要從二個方面著手,一是提高化纖精細化產品的檔次和產量,特別是提高生產“超仿棉”化纖的能力,以期替代部分棉花,二是紡紗企業提高產品檔次和質量,盡量用有限的棉花多生產高檔次、奢侈化、保健環保、高附加值的“高、精、尖”產品,并創建自己的品牌,以期提高紡織產品的競爭力。要堅決摒棄單純追求產量、規模的粗放式生產模式。
“日中則昃,月盈則食。”任何事物都不能違背這一客觀的自然規律。涉棉產業鏈已經身處窘局,只有當機立斷,因勢而變且順勢有為,才是與時俱進的明智之舉。
一己之言,掛一漏萬,難言中鵠。意在拋磚引玉,與同仁切磋交流,誠望賜教。
錦橋紡織網 蘇建華
2011年03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