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業開局良好 但運行環境漸趨復雜
2.06倍。銷售利潤率4.34%,同比提高1.61個百分點。 二、利空因素增多,運行環境將趨復雜 從頭兩個月的情況看,我國紡織行業的生產、內銷、出口等在數據表現上均呈現了較快的回升增長勢頭,但值得注意的是去年的低基數在一定程度上會造成今年年初主要指標的高估,而且行業在今年所面臨的運行環境更加復雜,外圍減利因素多。 一是匯率變動預期壓力加大。受希臘等國債務危機影響,歐元自去年12月份開始出現持續貶值,導致美元對歐元累計升值接近10%。由于人民幣掛靠美元因素,今年以來,盡管人民幣對美元仍平穩在6.82左右,但人民幣對歐元升值5%,對英鎊升值7%。近期圍繞人民幣升值,中、美之間爭端不斷升溫。即使短期匯率暫不會有多大變化,但從中長期看匯率升值壓力依舊存在,如果人民幣重新步入升值周期,將嚴重影響我國紡織服裝產品的出口和行業的穩定。 二是招工難,用工成本增加。受經濟迅速回暖、市場需求增加等因素影響,我國沿海地區的許多紡織企業都面臨著較為嚴重的缺工現象,“用工荒”成為影響當前行業發展的重要因素。為了維持生產,企業紛紛上調工資,調低學歷、年齡等限制,來緩解“用工困局”。據了解,近期一些沿海地區紡織企業的工人工資漲幅已經高達30%。用工成本大幅增加將成為2010年影響紡織行業效益的重要減利因素之一。 三是棉花供應短缺,棉價迅猛上漲。在2月份國際棉價飚漲帶動下,國內棉價急速跟進并一路高歌猛進,國內期貨棉價一度沖破17000元關口,現貨棉價則漲聲不斷,3月份現貨棉價累計漲幅達千元以上,這是本年度來第二波大幅上漲行情(去年10、11月分別漲870元和730元),為近五個棉花年度來漲幅最高水平。目前328級棉價全線突破16000元/噸,其價格和上漲幅度僅次于03/04年度水平。如果說去年10-11月棉價是合理性上漲,且已漲至理性價位,那么本輪上漲則帶有非理性或棉花泡沫,存在一定風險。 棉價過渡上漲,負面影響已開始顯現。 一方面,后序企業開機率出現下降。受國內外市場補庫需求增加,棉紗價格漲幅高于棉花,紡織企業短期內尚能消化,而坯布、服裝漲幅小于棉紗,成本壓力導致后序企業運行艱難。據調查了解,一些規模較小、資金不夠充裕、后期訂單不足的企業,已經開始停止接單,不再購買棉紗,部分織機也在陸續停車,設備的開臺率正在下降。 另一方面,棉價推動棉紗價格不斷上調,棉紗進口繼續猛增。由于國內棉紗價格漲幅較大,為減緩低成本壓力,不少企業采取直接進口棉紗,棉紗線進口增速加快。據海關統計,今年1-2月我國累計進口棉紗線達17.04萬噸,同比增長54.4%。從國別來看,1-2月我國進口棉紗線主要來自巴基斯坦、印度、越南和中國臺灣。其中自巴基斯坦進口6.99萬噸,同比增長63.05%,占我國棉紗線進口總量的41%。自越南、印度進口增速明顯加快,同比分別增長121.72%和44.13%。 分析棉價持續上漲的主要原因: 一是產不足需。從棉花生產方面看,今年棉花欠收,棉花產量640萬噸,較上年減產110萬噸左右。另一方面,因紡織市場回升,需求拉動,加劇產需矛盾,棉價持續上漲。 二是調控措施滯后。近年來國家調控棉花市場手段主要是收儲、拋儲、調運新疆棉和發放棉花進口配額。去年拋儲過程中,在資源調控能力已顯不足之后發放進口配額,一方面錯過了很好的棉花進口時機,另一方面集中進口刺激國際棉價飚漲進而帶動國內棉價上揚。 三是囤棉惜售,加劇了供需緊張氣氛。節后在國際棉價飚漲情況下,國內棉價跟漲迅猛,持棉商看好后市囤棉惜售,加劇市場上棉花供應緊缺氣氛。從農發行的一份報告中分析,農發行貸款收購的棉花中,已銷售棉花115.7萬噸,占收購量的48%,其中新疆已銷售100萬噸,占收購量的60%,而內地銷售比例僅在20%左右,即內地棉絕大部分囤積未銷。 四是資源分散,棉花市場無序。從最近農發行的一組數據看,今年農發行投放貸款和收購數量出現雙下降,界入新棉收購的其他資金明顯增多。截止3月20日,2009棉花年度農發行累計投放貸款332億元,同比減少170億元,下降33.8%,支持企業收購棉花240萬噸,同比減少180萬噸,下降42.9%;平均收購價格12280元/噸,同比上漲1400元。春節后收購工作已基本結束,農發行支持棉企收購的棉花僅占總量的37.5%,則大部分資源為其他資金渠道收購,棉花資源過渡分散,市場顯得較為混亂。 綜上所述,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棉紡廠有效地消化了棉花原料上漲成本,而且積極囤棉備貨,棉花、棉紗互為支撐,聯動上漲的格局短期內難以改變。但當服裝、面料企業無法消化高價棉紗,棉紗行情大跌的時刻就將到來,所以在目前行情一片大好的背景下,我們還需保持一份清醒,把握住行情良 |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