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近期棉價變動成因及展望
3.中國棉花進口主要來源將由印度逐步轉向以美國。本年度我國自印度進口棉花37.45萬噸,排序我國核擴散進口總量第1位,由于印度資源總量限制和印度政府將控制印度棉出口,中國棉花進口主渠道將逐步向美國和非洲市場轉移,其中美棉將成為中國進口主要來源,促使紐約期棉和美棉現貨市場交易十分活躍。 4.外圍市場影響。受美元變化及經濟數據好轉,外圍商品市場火爆也帶動期棉上漲。 5.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的統計公報,棉花產量低于預期,掀起棉價二輪上漲。2月25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統計公報稱,2009年中國棉花產量640萬噸,低于此前相關部門680萬噸預測值,從而使正在高位盤整的國際棉價掀起第2輪上漲行情。2月25日后,紐約期棉近期合約全線突破80美分,達82美分以上,CotlookA指數由84美分左右迅速攀升至87美分。 從國內棉花市場看,多因素推動國內棉價上漲,其中起主導作用的是借助國際棉價漲勢發力,延續去年10-11月上漲行情。回顧去年10-11月國內棉價行情,主要原因是炒作我國棉花產需缺口,導致國內棉價爆漲,新棉收購成本高企。隨著國家加大儲備棉拋儲量和發放190萬噸棉花進口配額等宏觀調控措施的實施,棉價企穩或向下調整。然而因為炒作過程中,新棉收購成本過高,為避免虧損或獲取更多收益,伺機棉價上漲,正好借此輪國際棉價漲勢行情發力。 1.外棉大幅飚漲,內外棉價價差縮小或倒掛,進口棉比價優勢減弱。從棉價漲幅看,2月國際棉價漲幅普遍達15%以上,遠遠大于國內棉價漲幅。從價格水平看,國際期、現貨棉價已經攀升85-87美分近2年高點,按現行匯率計算,關稅配額內進口棉折口岸價暫與國內棉價持平,但是按滑準稅計算,則嚴重倒掛(如下圖)。 2.棉花產量下降,紡紗產能增加,產需缺口將進一步擴大。2009/10年度全國棉花產量640萬噸,比此前相關部門預測值低40萬噸,較上年度減少100萬噸(相當于全國1個月用量),同比下降14.6%。從紡織生產情況看,自去年5月來全國單月產紗能力均在200萬噸以上歷史高位水平,按此預測,本年度紡紗需紡棉1200萬噸,產需缺口將擴大到560萬噸左右,棉花進口將增加到250-300萬噸。從棉花進口動態看,因為近期國際棉價過高及棉花進口配額不足等原因,短期內棉花進口量有可能減少。據美國農業部美棉出口周報顯示,2月12-25日2周里我國進口美棉簽約量聚降至0.58萬噸,簽約量比去年11月來平均水平下降90.6%,僅占美棉出口簽約總量的10.4%。棉花產量下降,紗產能增加,短期棉花進口減少,供需矛盾加劇。 3.新疆棉外運依舊困難,高等級棉較緊缺。據了解,由于鐵路運力不足,影響新疆棉外運。截止2月末,本年度新疆棉外運約149萬噸,還有150萬噸待發運。新疆棉發運緩慢,一方面造成內地資源補充不力,另一方面高等級棉更難以得到補充,節后高等級棉價漲速明顯加快。 4.新棉收購成本過高。今年新棉收購價是歷年最高,籽棉收購價平均每斤達3.5-3.6元,折皮棉收購成本每噸14000-14500元左右,加上倉儲、利息等費用,構筑起國內棉價易漲難跌的成本底線,需借力提高銷售價格消化成本或獲取更多收益。 5.多頭收購,資源分散,資源集中度低,給紡企規模性采購增加難度,也給部分囤棉數量較多的棉企提供價格堅挺的條件。 6.國家儲備棉下降,拋儲調控能力減弱。國家調控國內棉花市場主要手段,一是拋售儲備棉,二是發放配額,三是加速調運新疆棉。由于去年大規模收儲和拋儲,國家棉花儲備量下降,調控市場缺乏資源。 三、后市展望 綜合以上各種因素,盡管上漲有一定緣由,但從總體趨勢看,短期內棉價將可能高位震蕩,中長期棉價回歸可能性較大。 1.國際棉價將可能回歸至75-80美分區間運行 從近幾年紐約期棉運行規律看,2-3月間是紐約期棉變動多發區,變動后經過短期整理逐步回歸到當年棉價運行軌跡并與下一年度棉價銜接。如下圖所示,2007/08年度2-3月間棉價大幅波動,由2月初的77美分一路飚升至3月上旬的94美分,之后迅速回歸調整,棉價基本在80-85美分之間震蕩運行。2006/07年度在這一區間變動較小,全年棉價運行相對平穩。2008/09年度受金融危機影響,在此區間棉價跌至底谷,經過短期調整后,棉價由底谷逐步盤升回歸到55-61美分區間震蕩運行等。從本年度棉價走勢看,類似于2007/08年度棉價走勢,只是變化幅度和價位水平低于該年度。按其運行軌跡預測,近期棉價仍然將高位震蕩,后期將可能回歸到75-80美分之間寬幅震蕩。 從2月紐約期棉各合約成交價格水平看,呈現近高遠低特點,即近期合約價格普遍高于遠期合約,遠期合約成交價相對較低且平衡。如紐約期棉近期合約均突破80美分,而遠期合約則在75-78美分之間平穩運行。從遠期合約價格趨勢分析,后期紐約期棉在75-80美分間運行可能性較大。 2.國內棉價應該在14500-15000元之間運行較適宜 國內棉花市場有其一定獨立性,尤其是今年棉花現貨市場,諸多因素鑄成易漲跌難特點。但是從目前各方面因素分析看,棉價繼續大漲將面臨來自紡企需求和承受能力的壓力。 一是從棉花需求量看,紗產量準確性需進一步探討,有夸大紡棉用量可能。歷年來我們都是以國家統計局統計的棉紗產量為依據計算紡棉用量,但是每年都難以平衡。為使計算盡量靠譜,一些預測機構往往將棉紗產量按85-90%折扣并按經驗棉花比例計算紡棉用量。因此棉紗產量和通過該產量計算的紡棉用量存在一定變數,大多是夸大紡棉用量。況且隨著化纖等替代纖維廣泛使用,棉花所占比重也是1個變數。全國紡織每年用紡棉到底是多少,尚需進一步探討。 二是節前補庫和棉花進口增加,部分紡企仍然保持著量足價低優勢,不跟風、不追漲,現貨成交相對清淡。據海關資料顯示,1月我國進口棉花30.1萬噸,是1年以來最高點,較上月增長39%,同比增長2.86倍。據了解,1月進口棉花中,78%的是關稅配額內棉花,價格優勢較明顯。1月棉花進口平均單價1699美元,約合11600元,遠遠低于國內現行價格水平。其中自印度進口17.2萬噸,占進口總量的57.1%,進口單價1618美元/噸,低于從美國及其他地區進口價格。2009年度前5個月我國累計進口棉花85.2萬噸,同比增長55.5%,平均單價1595美元/噸。其中自印度進口37.45萬噸,同比增長7.3倍,占我國棉花進口總量的44%,進口均價1555美元/噸,低于1月價格水平。這批進口棉的增加及其價格優勢,為紡企提供等待紐約期棉和國際棉價回調的時間,導致現貨市場交易清淡。 三是國際市場尚缺乏穩定,消費需求較低,紡織品價格競爭仍然較激烈,棉價過高給紡織品服裝出口增大壓力。從近2個月紡織品服裝出口情況看,好于去年,但是并未恢復正常。從今年頭2個月紡織品服裝出口情況看,雖然比上年大幅增長,但是比2008年同期僅增長10%左右。據海關統計,今年1-2月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282.4億美元,同比增長29.0%,比2008年同期僅增長10.2%。其中紡織品出口101.6億美元,同比增長39.5%,比2008年同期增長10.6%;服裝出口180.8億美元,同比增長23.8%,比2008年同期增長10%。從今年1月出口產品增速情況看,棉紗漲價后,深加工產品出口增速不理想,反映價格競爭使這些產品出口遇阻。今年1月紡織品服裝出口155.68億美元,同比微升2.2%,其中紡織品增長18.2%,服裝下降4.9%。在紡織出口系列產品中,紗線出口增長50.4%,面料出口增長16.1%,家用紡織品出口僅增長7.9%,面料和家紡產品出口差于紗線。從最近閉幕的第20屆華交會成交情況看,成交額雖然有增長,但是外商多以補庫為主。據統計,第20屆華交會出口總成交27.33億美元,比上屆增長21.95%。本屆交易會紡織服裝成交較多,但是客商偏愛價廉物美的庫存商品,仍然以補庫需求為主。另外勞動力、原料、能源成本上升給參展企業不小壓力,因為成本和價格原因,光顧新品的客商較少,反映出國際消費市場未明顯恢復。 四是棉價過度上漲將制約紡企效益提升。2009年全國紡織業主營產品毛利率維持11.5%水平,這主要得益于去年存貸款利率下調,利息支出大幅下降,出口退稅上調政策扶持和原料價格總體偏低等。但是進入11月中下旬后,新棉成本將逐步體現到財務成本中,盡管紗線相應提價效益影響相對較小,但是織布等后加工企業產品價格難漲,成本上升,利潤被擠壓,效益提升難度加大。這次棉花、棉紗等原料價格再度上漲,后序深加工企業的出口、成本、效益將面臨更嚴峻考驗。 五是人民幣匯率面臨升值壓力,若人民幣繼續升值,進口棉比價優勢將得到進一步體現。 綜上所述,國內棉價繼續大漲將面臨壓力,下行還留有一定空間,但是需視國際棉價變動或國家將可能再增發棉花進口配額等調控措施實施的因素影響,棉價走勢才可能明朗。從各方面因素分析看,后期國內棉價將有可能回歸到14500-15000元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