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續漲動能缺失 棉價進入深度調整期
從近幾個月的棉花市場運行情況看,近期棉花市場突然變向,應該說是對前期瘋漲棉價的修整。此次棉市變盤主要有以下幾個因素:
一是基本面不支持過高棉價和暴漲。
從棉花供需平衡情況看,國內供需缺口有可能略有擴大,但全球棉花供需基本平衡,并明顯好于上一年度。據美國農業部11月份預測,2010/11年度,全球棉花生產2509.3萬噸,較上年度增長13.7%,消費2543.5萬噸,較上年度微降1.4%,產需微缺1.5%,而上年度缺口率高達14.5%;國際棉花咨詢委員會11月也預測,2010/11年度,全球棉花生產2534萬噸,增長16.4%,消費2499萬噸,增長1.6%,產需微余1.4%,而上年度缺口11.5%。
從棉價上漲后棉紗線出口情況看,國際市場對高紗價排斥,出口量銳減,同時因棉價持續暴漲,大部分企業只接短、小單,回避長、大單。
從成本傳導情況看,棉價上漲推漲了紗價,但織布、針復制、服裝等后序企業接盤困難,這些生產企業不得不壓縮產能,有不少企業被迫停產或半停產。這些企業急盼政府調控,平穩棉價。
從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看,國家將嚴格控制其快速增長。10月份全國CPI同比上漲4.4%,比9月份擴大了0.8個百分點.,價格上漲是主要推手。從結構上看,新漲價因素中最主要的是食品類價格和居住類價格,食品類價格同比上漲10.1%,居住類價格上漲4.9%。而衣著類價格同比下降1.3%,縮小了CPI的增長。這是因為棉花價格不直接計入消費價格指數,棉價上漲傳導效應還沒體現到衣著消費價格中。若棉價繼續上漲傳導到CPI價格指數體系中,那么全國CPI指數就不是上升4.4的概念了。從這個意義上講,棉價繼續上漲不符合宏觀指標的需要。 二是宏觀調控政策相繼出臺,引導市場逐步回歸平穩。為防通脹,穩物價,今年來央行先后6次上調銀行存貸款準備金率和一次上調存貸款利率。如果說前四次主要是為調控房地產,那么11月份兩次提高準備金率,主要是針對過渡上漲的物價,其中也包括棉價。就在11月10日央行宣布從11月16日上調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后,大部分游資紛紛撤離棉花市場,期棉倉單大減,棉價應聲回落。時隔9天后的19日央行宣布,從11月29日,再度提高準備金率0.5個點,當日紐約期棉下跌500-600點,近期合約全線跌停。如此同時,國家發改委等七部門相繼出臺穩定棉花市場的具體措施。1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又同時強調:要加強監管,維護市場秩序,取締無照收購、無證加工棉花的行為。重點打擊惡意囤積、哄抬價格、變相漲價以及合謀漲價、串通漲價等違法行為,嚴厲查處惡性炒作行為。這些措施顯示出國家調控和穩定市場的決心。
綜上分析,筆者認為,棉價進入深度調整期,其緣由:
一是前期棉價上漲的因素已基本釋放,后期棉價上漲動能減退。新花已開始規模上市,近日新疆棉花鐵路運輸車皮量將成倍增加,此外,11月外棉到港量有望明顯增加等,繼續炒作供需不足的動能缺失。
二是11月中旬來的下調價格水平仍居高。中旬來的棉價下調幅度僅占前期爆漲幅度的20%左右,價格水平仍普遍居高,不利行業的持續穩定發展,繼續深度下調的可能性仍較大。
三是宏觀經濟政策對棉價的影響逐步增強。國家宏觀政策在加強調控熱錢涌入、防通脹、控物價的同時,對棉價的影響也會逐步增強。
四是明年植棉面積有望增加的預期將對年度中后期行情產生一定影響。
五是國家相關部門將可能進一步加強產需研究,穩定棉花市場預期,有可能適度發放進口配額或強化資源調控能力。
在此輪調整過程中,短期內將可能出現市場交投清淡、購銷相持的局面,但從行業長遠發展需求,這一調整勢在必行。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