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儲量能不足 助長棉價上漲
——2010年儲備棉拋售統計分析
受新棉上市因氣候因素推遲和市場棉花資源減少等因素影響,國家相關部門決定自8月10日開始投放一定數量儲備棉,以滿足紡織企業用棉需求。2010年8月10日-10月20日,累計投放儲備棉101.2336萬噸,實際成交100.2736萬噸,成交率99%。從競拍情況看,主要呈如下幾個特點。 1、競拍激烈,每日投放量基本全部成交。受紡企補庫心切及因氣候影響新棉上市進一步推遲,儲備棉成為紡企補庫的主要渠道,競拍較為激烈,每日投放量(除8月19日和9月26日外)全部成交。
2、成交相對集中。分地區看,成交10萬噸以上的有三個地區,分別為:山東成交26.8萬噸,占總成交量的26.7%;江蘇成交17.85萬噸,占17.8%;河南成交13.16萬噸,占13.1%。該三地區總成交57.8萬噸,占全國成交總量的57.6%。分企業看,成交萬噸以上的企業有五家,其中山東魏橋紡織股份成交最多達8.49萬噸,占成交總量的8.5%,占山東地區成交量的31.7%;江蘇華芳集團張家港棉業公司成交1.79萬噸,占1.8%;新疆華芳石河子紡織成交1.19萬噸,占1.2%;浙江華孚色紡成交1.15萬噸,占1.1%;新疆天盛實業成交1.03萬噸,占1%。各地區成交情況如下圖:
3、競價持續上揚,幅度逐步加大。剔除8月19日和9月26日因交易系統異常情況外,競價基本呈持續上揚走勢,且呈現前期緩慢上漲,后期漲幅明顯加快。從8月10日-9月17日,成交均價由18208元/噸緩慢漲至19880元/噸,累計上漲1672元,漲幅9.2%。9月下旬后,盡管每日投放量由2萬噸增加3萬噸、4萬噸,競價直線上揚,均價由19880元/噸直線上漲至10月20日的25422元/噸,19個交易日累計上漲5542元,漲幅達27.9%。截止10月20日止,儲備棉成交均價20693元/噸,成交總額達207.5億元。
4、儲備棉價引領現貨、期貨乃至國際棉價無序爆漲。受競價持續上揚影響,其他棉花行情大幅爆漲,9月中下旬后表現尤為突出。國內現貨棉價從9月10日的18160元/噸一路飚升至10月26日的25950元/噸,累計上漲7786元,漲幅達43%;鄭棉期貨首期CF1011合約由8月30日的17560元/噸飚漲至28660元/噸,兩個月累計上漲11100元,漲幅達63.2%;籽棉收購價由每斤4元上升至6元左右,折皮棉成本由17300元/噸漲至25700元/噸左右,漲幅48.6%,皮棉價格及漲幅均高于現貨棉價;紐約期棉12月合約由86.43美分/磅漲至124.71美分/磅,兩個月累計上漲3830余點,漲幅44.3%;ColookA指數漲4220點至136.2美分/磅,漲幅44.9%;外棉M級中國主港報價由97.73美分/磅漲至147.67美分/磅,漲4994點,按滑準稅折口岸價由17350元/噸漲至25580元噸,漲8230元,漲幅51.1%等。
拋儲非但沒有平穩市場,反倒助漲棉價。若不拋儲,紡企“無米下鍋”,拋儲則加速了棉價上揚,分析此次儲備持續大漲緣由:
1、供需緊張因素。從供需情況看,一是紡企前期缺乏渠道補庫,坐吃山空,儲備空虛,急等補庫;二是持續陰雨氣候,估計棉花產量進一步下降和上市時間推遲,因此希望能盡可能多地競拍國儲棉。
2、競價加價幅度小,交易時間長。由于每次加價幅度過小,可反復加價,導致交易時間過長,價格俞加俞高。
3、平穩市場國儲資源不足。自2005年以來,我國紡織行情飛速發展,用棉需求急劇增加,年用棉缺口200-300萬噸已成為硬指標,進口棉補缺應有序、有計劃的正常安排,尤其應該考慮提前量。但近年來,相關部門以保護棉農利益為由,忽視國內供需平衡而控制或限制進口棉花,尤其是2009年,在全球低價位情況情況下,僅下發配額129萬噸,在一方面限制了企業進口的同時,也沒做好國家正常儲備,導致本次拋儲量嚴重不力。
4、不排除有少數紡企有意炒高價格等。
需要競拍明細資料可與本網聯系,電話0532-66886655。 |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