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運行平穩 出口不容樂觀
2、銷售利潤率偏低,地區間,行業間表現不一。1-5月,紡織行業銷售利潤率3.37%,同比下降0.16百分點,其中3-5月銷售利潤率3.58%,較1-2月提升0.65個百分點。分行業看,高于平均水平的有服裝、紡織制成品和毛紡織行業,合成纖維行業利潤率不僅低且繼續下降。1-5月服裝行業銷售利潤率為4.46%,同比上升0.23個百分點;紡織制成品3.83%,上升0.06點;毛紡織3.39%,微降0.55點;棉紡織及印染行業3.23%,同比下降0.24點;針棉織2.86%,下降0.3點;化纖業1.85%,下降0.69點,其中人造纖維8.77%,上升3.93點(潤率及增長幅度為全行業最高);而合成纖維為0.96%,同比下降1.22點。分地區看,河南、河北、山東維持較好水平,其中河南7.06%,同比上升0.17點;河北5.16%,上升0.33點;山東5.15%,微降0.56點;另外福建4.2%,減0.4點;江西3.33%,上升0.78點;浙江3.28%,下降0.06點;江蘇2.96%,與去年基本持平。 3、企業虧損面變化不明顯,但行業、地區間差距較大,虧損企業虧損額仍繼續增加,從某個側面反映虧損企業運行更為艱難。1-5月紡織企業虧損面23.46%,即1/5以上虧損,同比微增0.61個百分點。虧損企業虧損額112.21億元,同比增長18.03%。分行業看,毛紡織行業近1/3企業虧損達29.27%,虧損企業虧損額上升32.44%;化纖行業虧損面24.66%,虧損企業虧損額上升32.46%;棉紡織印染行業虧損面18.92%,虧損企業虧損額上升11.67%;服裝行業虧損面25.43%,虧損企業虧損額僅上升2.97%。分地區看,新疆、云南、山西6成以上企業虧損;廣西、上海、陜西虧損面40%以上;浙江、廣東近1/3企業虧損;福建、四川、江蘇、湖北在16-19%之間;河北虧損面14.82%,虧損額同比上升9.25%;山東虧損面僅9.07%,虧損額增長15.01%;河南虧損面7.73%,但虧損額同比上升66.65%。 四、進出口貿易三降,出口市場不容樂觀。 1、口交貨值持續下降。1-5月紡織行業完成出口交貨值2628億元,同比下降8.23%,其中1-2月下降8.45%,3-5月下降8.1%。 2、進口、出口、貿易順差三降。海關統計數據顯示,1-5月,紡織品服裝進出口總值650.8億美元,同比下降11.7%,其中出口588.67億美元,同比下降11.1%(折人民幣4022億元,同比下降14.59);進口62.13億美元,下降17.2%;貿易順差526.54億美元,同比下降10.3%。貿易順差出現下降在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中不多見,這一現象曾在東南亞金融危機期間的95、96年出現過,兩年貿易順差分別下降6.1%和8.8%。面今年除3月份當月同比增長5.5%外,其它4個月均不同程度下降。 3、主要紡織原料進出口全線下降。1-5月棉花進口56.69萬噸,同比下降45.2%;滌綸短纖進口6.05萬噸,下降1.6%,出口13.73萬噸,下降27.7%;粘膠短纖進口2.08萬噸,下降20.8%,出口2.26萬噸,下降50.4%;腈綸短纖進口3.22萬噸,下降25.4%,出口0.10萬噸,下降61%;錦綸短纖進口0.36萬噸,下降37.9%,出口0.20萬噸,下降36.4%;丙綸短纖進口0.14萬噸,增長22.9%,出口0.14萬噸,下降21.5%。 4、出口退稅上調轉為降價空間,出口單價水平下降,棉紗線進口繼續激增。自去年8月份到今年4月份,為鼓勵紡織品出口,國家四次調高紡織品服裝出口退稅率,退稅率先后由11%逐步調升至目前的16%。由于國際市場需求下降,出口退稅效應大都轉為降價空間。同時由于我國內棉花價格自去年12月來持續上漲,拉大了內、棉價價差,棉紗線出口受阻,進口激增。從主要紡織品數量和金額的出口降幅情況看,金額降幅普遍大于數量降幅,出口單價水平下降。1-5月棉紗線出口數量下降21.2%,金額下降22.96%,出口單價水平下降2.25%;棉布出口數量下降11.72%,金額下降15.5%,出口單價水平下降4.03%。從棉紗線進出口數量看,進口激增,凈進口量大幅增加。1-5月我國棉紗線出口20.21萬噸,同比下降21.2%,進口37.25萬噸,同比增長7.7%,凈進口17.01萬噸,同比增長90.3%。 綜上所述,1-5月紡織工業經濟運行基本情況總體在向好的方面發展,化纖纖行業5月份的數據也有了好轉跡象。但由于我國紡織品服裝內需市場啟動相對困難,對國際市場依存度相對較高的特點,在目前國際市場需求萎縮的期間,紡織品出口仍需政策繼續呵護。如出口貿易對部分地區實施人民幣結算的試點,河北省對重點企業行出口退稅“即出即退” 讓利不讓市場的措施等。而令人擔憂的是今年國內棉花價格在宏觀政策調控下持續上漲,進一步加大了與國際棉價的差距,將在一定程度上削弱紡織品出口競爭力,不利擴大出口,這一現象應引起國家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