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橋紡織網—資訊頻道> 綜合關注>正文
近日,在2016中國綠公司年會上,雷軍在現場做了以“小米的明天:新國貨運動”為主題的演講。
為什么我們中國人自己看不起自己的東西?
中國是一個制造大國,世界上大部分工業品都是我們中國制造的,但我們并不是制造強國,主要的問題出在什么地方呢?
我們生產大量價格便宜但是質量不怎么好的東西,背后的原因是,中國的經濟在改革開放以來,前面20多年都是稀缺經濟,只要我們生產出來就能賣得出去,在這樣的情況下是沒有人去改善設計和質量的。隨著最近的5到10年,中國經濟開始轉型,從稀缺經濟轉成過剩經濟,大量的商品擠壓賣不動的時候,大家一步步發現這個問題。
為什么我們中國人自己看不起自己的東西,為什么我們做不出來能讓我們中國人自己滿意的產品,其實這個問題沒有大家想象那么簡單,我相信中國的企業家都非常的聰明,而且他們也有工匠精神,他們真心也想把產品做好,這一點毫不懷疑,那為什么擺在面前的產品不夠好呢?
我仔細研究以后覺得真正的問題出在效率上。
在我們消費品有一個詞叫定倍率,什么叫定倍率?比如說一部手機生產成本1000塊錢,賣3000塊叫三倍定倍率,大家買到的商品都是按照定倍率來計算的。比如說一件襯衣定倍率在10到15倍,你做非常好的襯衣,其實成本大概在110到120元,市場賣1500塊錢,這叫定倍率。
為什么這個定倍率會越來越高?非常簡單,因為所有的商學院都希望企業經營好,就是毛利率越高越好,這就意味著定倍率越高越好,這就導致消費者看到每一個商品都巨貴無比,但是我們中國消費者購買力有限,怎么樣把商品賣給他們了,且最終的零售價不能超過消費的承受力?答案是粗制濫造。
互聯網行業的精髓是用戶體驗。
國貨的兩個本質問題,第一個是效率不夠高,第二個就是用戶體驗不好。做互聯網行業的精髓是用戶體驗,因為互聯網的絕大部分的服務都是免費,如果一個免費的服務還把用戶體驗做不好,我們既沒有賺到錢也沒有留住人,這個生意如何持續?
傳統業務制造是我們每一單都掙錢,互聯網業務都是先賠后賺,先賠的前提是這個用戶能留下來,甚至能變成粉絲。然后,把所有精力集中在怎么能夠把商品做好,怎么能夠把設計做好,怎么能夠把品質做好。
文章來源: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