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橋紡織網—資訊頻道> 綜合信息>正文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首次出現在中央層面的會議上,或許是中國主導主流經濟學的發端。
在12月21日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習近平主席指出,要深入研究世界經濟和我國經濟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創新發展貢獻中國智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立足于中國改革發展的成功實踐,是研究和揭示現代社會主義經濟發展和運行規律的科學,是在長期的經濟發展實踐中,初步形成的科學完整的理論體系。在未來的經濟發展實踐中,要始終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大原則。
早在201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科斯教授就曾指出,“經濟學曾是英國主導的一個學科,現在美國成為了經濟學的主導。如果中國的經濟學家能夠有正確的態度,那么經濟學就會成為中國主導的一個學科”。
對于當前中國經濟發展的路徑,北京師范大學金融系主任賀力平教授在《和訊座談會》上表示,無論是古典經濟學、新古典經濟學、凱恩斯主義還是“華盛頓共識”,都不能解釋其中的原因,因此現實也呼喚中國的經濟學理論創新。
可喜的是,中國的經濟學界已經行動起來。在12月25日舉行的《和訊座談會》上,中國民生銀行(600016,股吧)研究院院長黃劍輝指出,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新供給經濟學就是改革開放催生的中國特色經濟學,致力于為中國37年來的發展進程給出解釋,從經濟學原理角度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提供支持。
“事實上,凡是中國做得比較好和比較對的東西,也很少從西方直接學。比如深圳特區的模式、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國企改革等。”黃劍輝說。
在西方經濟學不能解釋中國經濟的情況下,中國經濟學家應當立足國情和實踐,總結經濟發展經驗的實質和內在邏輯。不過,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副所長周天勇也在《和訊座談會》提醒,在進行理論創新時,不能否認近現代經濟學的基本原理,應當注重中西合理的結合;經濟學是問題導向的學問,不應當貼標簽,經濟學家的態度應是“實事求是、數據說話、流程分析”,而不是盲目跟風;供給側不是全盤否定需求端,而是如今在供給端找到了解決方式。習近平部署重大理論創新任務 望破37年發展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