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貿減速根源何在?
正值新興市場經濟體金融市場普遍發生劇烈震蕩之際,剛剛發布的中國6月份貿易數據又給國際經濟前景蒙上了一絲陰影:6月份,我國進出口總值2萬億元人民幣(折合3215.1億美元),下降2%。其中出口1.09萬億元人民幣(折合1743.2億美元),下降3.1%;進口0.91萬億元人民幣(折合1471.9億美元),下降0.7%;貿易順差1693.4億元人民幣(折合271.3億美元),收窄14%。 從海關總署公布的6月份外貿數據看,出口下降的主要原因還是外部宏觀經濟環境問題,特別是新興市場經濟體出現較大幅度動蕩。在進口方面,主要原因之一是國內經濟減速;之二是出口減速,因此對出口生產所需的原料、能源、中間產品等需求也下降。 外部環境壓力大 我們看到,上半年,我國與主權債務危機經久不息的歐盟貿易下降3.1%;美國經濟復蘇相對穩固得多,中美雙邊貿易總值就增長5.6%。最大的風險還是新興市場經濟體。公布頭兩個月外貿數據時筆者已經提出過,年初開端良好的外貿逆轉的壓力較大,主要是因為新興市場經濟體經濟社會風險積累已經達到了不可忽視的水平,今年下半年之后和明后年,新興市場經濟體發生經濟社會震蕩風險較高,有可能重蹈發展中國家和蘇聯東歐集團從1970年代繁榮落入1980年代債務危機的覆轍。 由于新興市場在我國出口中占比已經在一半左右,而且增長甚快,這種潛在風險壓力不可低估。引爆這種轉折的潛在風險因素之一是初級產品行情下跌,其二是美國等發達國家貨幣政策轉折。由于美國經濟復蘇態勢穩固,退出量化寬松政策很可能在今年年內出現,屆時由此引發的資本流動逆轉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改變我國的輸入性通貨膨脹壓力,更對其他宏觀經濟穩定性明顯低于我國的新興市場經濟體產生較大沖擊。從1980年代發展中國家和蘇聯東歐集團全面債務危機,到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機,我們已經一次又一次目睹了發達國家、特別是美國貨幣政策收緊如何將發展中國家推向貨幣金融危機深淵,而且客觀條件決定了這樣的危機未必不會重演。從最近兩個月的情況來看,基本上是這樣。 貿易爭端也是一個并非無足輕重的原因。今年一季度有12個國家對我國發起了22起貿易救濟調查,同時一季度參與貿易救濟調查的還有泰國、印度、巴西、阿根廷、墨西哥、馬來西亞等發展中國家;第二季度,歐盟對華光伏雙反、準備對中國無線電通訊設備及其組件啟動雙反調查又以其巨大的涉案貿易額震撼了國際市場。在這樣惡劣的外部環境下,我國貿易總額增速下降甚至減少,某些產業貿易額銳減,實屬難以避免。 同時,我國外貿額下降也與全球通貨膨脹壓力減輕、外貿商品價格下降有關,這一點在進口減少方面表現得特別突出。從全球背景上考察,除了中東北非及阿富汗、巴基斯坦因深陷“阿拉伯之春”政治動亂和戰爭泥潭而通貨膨脹率提升之外,全世界其他各大區域通貨膨脹壓力降低已經成為普遍趨勢,主要表現為消費價格指數2012年全年漲幅低于2011年全年漲幅,2012年末漲幅低于2012年全年漲幅,2013年一季度漲幅低于2012年末漲幅。再考察全球貨物貿易中以美元計價的商品價格變動,1995~2004年間,制成品、石油、非燃料初級產品價格年均漲幅分別為0.2%、9.0%和0.1%,2012年分別為-0.5%、1.0%和-9.8%,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2013年其漲幅分別為1.0%、-2.3%和-0.9%,現在看來則很可能都是負數。 跨境熱錢流動對貿易數據的扭曲是一個比較復雜的問題,但筆者不認為熱錢流動能對外貿數據全局產生持久的顯著影響。因為迄今中國通過進出口偽報途徑開展的跨境資本流動(亦即熱錢的流入流出)主要是輕紡企業通過對香港的套利貿易開展,尤其是廣東的輕紡企業。上半年人民幣升值幅度較大,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受影響程度大于機電產品。統計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紡織品、服裝、箱包、鞋類、玩具、家具、塑料制品等7大類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2100.2億美元,增長12.6%,高出同期出口總體增速2.2個百分點。理論上,這種增長中源于熱錢內流的成分可能較大,未來幾個月因熱錢外逃而導致這些產品出口明顯失速的風險也會相應較大;但在實踐中,我國輕紡企業這幾年經過調整,競爭能力回升是一個現實。上半年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賬面金額的上升,并不都是靠套利貿易做出來的: 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成本費用利潤率指標變動來看。中國紡織服裝鞋帽制造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成本費用利潤率總體上仍然呈上升態勢,從2002年的4.25%到2011年的7.81%,提高了83%,終于超過了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成本費用利潤率總體水平。與此相對,整個中國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成本費用利潤率在此期間幾乎始終徘徊在3%~4%的水平,從未達到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成本費用利潤率總體水平,2011年這項指標僅相當于紡織服裝鞋帽制造業的59%。今年前5個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1.9%,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2.3%,主營業務利潤同比增長11.4%,而紡織和紡織服裝、服飾兩個行業這三項指標都超過了全國平均水平。紡織業這三項指標分別為15.1%、21.5%和15.5%;紡織服裝、服飾業這三項指標分別為13.2%、15.1%和13.4%。所以,這部分出口的增長不能過多歸結于對港套利貿易。 同時,盡管出口減速會加重經濟減速的壓力,但進口初級產品等等的價格下跌,對國內下游制造業等產業是喜訊。比如煤炭,此前幾年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利潤率很低,在2012年我國煤炭進口猛增、進口價格大幅度下降、進而迫使和加劇國內煤價下降的背景下,我國一批行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明顯增長,其中最突出的是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利潤增長69.1%。當年我國進口煤及褐煤2.8851億噸,同比增長29.8%,進口均價按美元計價下降13.21%。2013年前5個月,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主營業務收入21446.2億元,同比增長6.5%;利潤總額1259.6億元,同比增長89.1%;主營活動利潤1163.3億元,同比增長114.3%。如果沒有大量利用進口廉價煤炭降低成本,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等行業無法在經濟不確定性上升的環境里取得如此利潤增長的佳績,鋼鐵等行業的困難還將進一步加重。 在這樣的背景下,上半年我國原油、煤炭、鐵礦石等主要大宗原材料進口均價出現不同程度下跌,原油進口均價下跌7.6%;大豆進口均價上漲9.2%;銅進口均價下跌3.4%;鐵礦石進口均價下跌4.6%;煤進口均價下跌16.3%。 挑戰依然存在 上半年貿易數據表明中國外貿面臨較大挑戰,但對這個問題我們也要從兩方面看,因為我們的中心目標是維持、提高自己在國際經濟體系中的地位。因此,在經濟景氣時期,我們的目標是要追求絕對的高增長;在蕭條時期,目標是追求相對高增長,即使增速絕對值不高,甚至有所下降,只要增速高于別國,或是降幅小于別國,我們的相對地位就仍然在上升。 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