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狂歡真是經濟轉型信號?
“雙11”這一天,僅淘寶網旗下天貓商城的成交額不斷被刷新,截至11日21時19分45秒,支付寶交易額已超300億元。除天貓之外,京東、易迅、當當等電商平臺,及國美、蘇寧等家電、3C產品零售巨頭,也有不錯的成交額。 “雙11”本來是光棍們的節日,如今卻演變成網購商家的狂歡節。由此不難看出,互聯網的確具有超強的推動力,它不僅能讓1個節日變味,還能讓這個節日的商業價值快速釋放。正因如此,在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看來,“雙11”不僅僅是1個購物節,更是中國經濟轉型的1個信號。 馬云之所以認為“雙11”是中國經濟轉型的1個信號,是因為網購已形成下游產業。以服裝制造業為例,在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已出現大批專業為電商企業做定制產品的下游供應鏈企業。而且,消費者下單讓廠商按需生產的“C2B模式”也正在興起。這的確說明,消費模式和生產模式正在發生轉變。 但是,“雙11”是否是中國經濟轉型的1個信號,還值得商榷。所謂“經濟轉型”,是指一種經濟運行狀態轉向另一種經濟運行狀態,其內涵很豐富,涉及面很寬。僅憑“雙11”這一天的成交額,很難說這是中國經濟轉型的信號。就目前而言,“雙11”不過是一場網購狂歡而已,還沒有上升到經濟轉型的高度。 這場網購狂歡,只是讓部分消費者、電商、支付行業、部分生產商和快遞企業,獲得了短暫的快感。但我們對“雙11”要有理性認識。“雙11”終究只是1個網絡消費節,其性質與國慶、圣誕、元旦等消費相對集中的時間點沒有太大區別。過度夸大和追捧“雙11”,或許會讓電商發展迷失方向。 無論是傳統消費模式,還是網絡購物模式,顯然都是1把“雙刃劍”。然而,今天我們似乎只看到網購的種種好處,卻沒有看到網購的種種問題。不可否認,電子商務的發展正在改變傳統的消費模式和銷售模式。但也要看到,即使出現大批專業為電商企業做定制產品的下游供應鏈企業,網絡品牌在與傳統品牌競爭中仍沒有處于上風。據監測數據顯示,2012年淘寶“雙11”破億的“淘品牌”只有5家,其他多數都是傳統品牌。 “雙11”最終創下的天價成交額,只不過充分說明,中國消費市場潛力巨大,但高物價等因素抑制消費潛力的釋放。如果傳統商業控制成本后產品能大幅降價,估計也能迎來自己的購物狂歡節。因此,電商們在“雙11”期間瘋狂撈金的同時,還要清醒意識到,電商能否取代傳統商業,還是1個未知數。只有意識到“雙11”的局限性和電商存在的弊端,電商才有望在未來真正引領中國經濟。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