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名官員及學者均在不同場合表示,中國經濟出現了明顯企穩回升的跡象。從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外貿數據,到昨日公布的全社會用電量數據,越來越多本月出爐的經濟指標顯示,中國經濟在三季度的企穩態勢更加明顯。但年內漲幅再次突破3%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也在提示,仍需對通脹壓力保有警惕。
中國社科院經濟學部、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課題組昨日發布報告稱,預計今年中國GDP增長7.7%,明年增長7.5%左右,將繼續保持在經濟運行的合理區間。近期,多名官員及學者均在不同場合表示,中國經濟出現了明顯企穩回升的跡象。不少投行也一改年初的唱空口吻,紛紛調高對中國經濟的預期。
CPI破3%
昨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9月份CPI數據,其3.1%的同比漲幅超過市場平均2.9%的預期,這是自今年2月份之后,CPI同比漲幅首度突破3%。此前,由于經濟增長放緩和去年基期因素的影響,物價水平曾一度出現環比下滑。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余秋梅認為,9月份新漲價因素增加較多,是CPI同比漲幅擴大的直接原因。從發布的數據看,9月份CPI同比漲幅中的新漲價因素為2.3個百分點,比8月份增長0.8個百分點;翹尾因素為0.8個百分點,比8月份減少0.3個百分點。
余秋梅分析稱,新漲價因素中既有來自食品的因素,也有來自非食品的因素。其中,食品價格環比上漲較多,既有中秋、國慶節日因素,也有季節性影響因素,還與部分地區旱澇災害有關;而非食品中,服裝換季、汽油和柴油調價以及旅游價格節前環比上升都是重要因素。
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研究員胡遲表示,歷來9月份的物價數據都會稍高一點,這與9月所處的節慶因素有關;但今年極端氣候的影響比往年要更長一些,因為現在的極端氣候不僅影響產品生產,還影響產品的物流;加上PPI雖然增長較弱,但逐漸抬高市場預期,所以幾大因素疊加,造成了9月份CPI超過預期。
當日發布的數據還顯示,9月份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同比下降1.3%,降幅比上月繼續縮?。画h比上漲0.2%,漲幅比上月略有擴大。
貨幣政策偏緊
事實上,在CPI數據發布之前,市場就已預測數據會進一步上揚,農業部和商務部此前發布的價格數據也證實這一點。市場對于通脹的關注,更多是出于對數據會否繼續上升,從而觸及政策警戒線的關心。
今年,中國政府提出對經濟的區間化管理,即根據經濟發展潛力和當前的實際,科學確定經濟運行的合理區間,守住穩增長、保就業的下限,把握好防通脹的上限,這也可以說是預期調節的警戒線。其中,政府設定的年度CPI漲幅控制目標是3.5%。
在上下限控制范圍內,中國政府今年提出,在貨幣政策上既不放松也不收緊銀根,重點是通過盤活存量、用好增量來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和結構調整;在財政政策上,堅持不擴大赤字,而是調整支出結構,壓縮行政開支,加快支出進度,尤其是加大對中西部地區、結構調整和保障民生的支持,對小微企業實行稅收優惠。
按照這一目標,目前的物價水平仍處于可控范圍內。胡遲也相信,由于今年前期的CPI漲幅較低,所以即便年內最后幾個月數據略有抬升,全年物價維持在3%的平均增長水平應該沒有太多的問題。由于沒有觸及上限,按照政府高層所定的政策導向,就不會涉及貨幣增量的調整,而是會更好地用足貨幣存量。
昨日央行公布的前三季度金融統計數據顯示,9月份社會融資規模為1.4萬億元,分別比上月和上年同期少1784億元和2413億元。廣義貨幣(M2)余額繼續超百萬億元,達到107.74萬億元,同比增長14.2%。
但從目前分析來看,經歷6月銀行間流動性緊張危機后,市場對于貨幣存量實際可供使用的規模仍有擔憂。另外,國家對于地方政府的債務審計未公布最終結果,市場也擔心最終結果中地方政府債務負擔過大、2008年后到期債務增加對市場流動性帶來的沖擊。
在CPI平穩回升的走勢下,民生證券研究院副院長管清友認為,貨幣政策保持穩健、中性基調不變,但最終效果對經濟和市場而言偏緊。
交銀施羅德昨日也發布報告稱,目前來看,四季度的流動性松緊程度預計會與三季度基本持平,在年底的時候可能會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四季度與三季度相比,通貨膨脹溫和上升,可能會導致央行在銀行間市場維持中性并略微偏緊的操作立場,從而抵消部分有利因素。在年末,如果美聯儲沒有縮減QE(量化寬松),國內財政存款的投放規模較大,那么流動性情況可能會出現一段時間的改善。
各界認可企穩
除防物價觸及上限,中國政府還要求經濟增長不滑出下限。目前公布的數據都暗示,三季度不僅不會觸及下限,而且還將扭轉上半年經濟增速放緩的局面。
9月中國制造業PMI為51.1%,比上月上升0.1個百分點,連續3個月回升,預示著經濟穩中有升。海關總署12日公布的數據則顯示,第三季度我國進出口10629.4億美元,同比增長6%,較第二季度4.3%的增速有所回升。
從用電量數據觀察的話,經濟向好的趨勢愈加明顯。國家能源局昨日發布的數據顯示,9月份全社會用電量444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0.4%。這是今年8月以來,月度用電量增速第二個月維持在兩位數,也是今年以來用電量連續第5個月的回升。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稱,連續5個月的用電量數據好轉,足以證明經濟總體向好的趨勢。
記者對比今年以來月度用電量數據,發現重工業用電量增速在8月出現顯著提升。四大高耗能產業,即化工、建材、有色金屬和黑色金屬加工業是工業中的用能大戶,重工業用電量大幅增長顯示這些行業開始反彈。
林伯強概括說,重工業形勢好,用電量數據就好。中國用電高度集中在工業領域,用電量數據好顯示重工業發展好,經濟趨勢也一定向好。重工業和用電量、經濟增速的正相關關系如果要脫離,需要第三產業用電量占到一定比例,現在占比還是太低。
此前的中電聯報告在解釋今年二季度以來用電數據好轉時認為,主要是今年夏季氣溫過高的影響,拉動服務業和居民用電上升,維持了數據向好,并預計四季度用電量可能會回落。
但林伯強認為,單月數據可以用天氣解釋,連續月份的數據顯示中國經濟好轉比預期的要好,用電量增速高于GDP增速。他還認為,如果沒有什么意外因素,四季度用電量將維持向好趨勢,全年經濟增長也可以實現7%以上的增速。
到本周五,國家統計局將最終揭曉三季度經濟增速,一些機構對經濟學家調研后的預測中值在7.8%左右。高盛高華此前發布的預測報告也稱,今年三季度GDP同比增速將從二季度的7.5%上升至7.8%,較此前預測的7.7%有所上調。
央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易綱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與世行秋季年會期間強調,根據第三季度的數據,中國經濟已回升。他還表示,今年中國經濟增速一定會超過7.5%,甚至達到7.6%。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的GDP增速將會在7%的水平。
上述社科院報告亦稱,當前中國經濟出現穩中向好走勢。一季度經濟增長7.7%,二季度增長7.5%,三季度經濟增長將有所加快,全年可實現年初確定的預期目標。但未來一段時期,中國經濟發展中的“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存在,經濟平穩運行的基礎還不穩固,內生增長動力有待增強。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