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成本時時變 服裝企業喜憂各參半
在服裝企業喜憂參半的復雜心情中,夏裝上市了。一直被棉紗漲價壓得喘不過氣的服裝企業,終于度過寒冬,迎來一絲喘息的機會。但棉價的上躥下跳,并不能讓他們的神經稍有松懈;出口退稅下調的傳言,更讓他們如坐針氈。對于中小服裝企業來說,這將是一個“背水一戰”的過程。大戰過后,有人黯然離去,有人成為強者。 棉紗價回落紡企重占主動 沈璐剛從濼口服裝城買了一件純棉圓領T恤,花了100元錢。“去年這么一件衣服,也就七八十元,又漲價了。不是說棉花降價了嗎?” 沈璐不知道,她買的這件衣服,是幾個月前用高價棉紡出的高價布做成的。從棉花到衣服,價格的傳導有一個滯后的過程。 不管怎么樣,棉價下跌,還是讓濟南元首針織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桂蘭稍微松了口氣。“出口訂單都是提前3個月,給客戶的報價根據當時的棉紗價格定,所以在價格下行通道中,對我們是有利的。” 李桂蘭拿出一張財務報表,今年元首的銷售收入提高了50%,出口方面銷售收入甚至提高了70%。“我們8月份的訂單都排得滿滿的,訂單已經排到10月份了。” 李桂蘭說,她早就感覺,棉紗的價格遲早要降。“去年的棉紗價格太不正常,去年4月份開始漲,2009年底29000元/噸的棉紗,到2010年底變成了48000元。很多企業生產艱難,關門了。這是因為囤棉、囤紗的太多。今年9月份,新棉就上市了,囤積的人都忙著清貨,所以價格又下跌到40000元多一點了。” 市場上沒有永遠的贏家。棉紗上漲時,紗廠都很牛,拿著現金排隊都買不到紗,李桂蘭的一個老客戶調侃說,“這個制高點你們占領多年了,還不興我們牛一把?” 不過最近,江蘇、浙江的紗廠都來找李桂蘭推銷棉紗。“南方的企業以前從來不來的。” 傳言出口退稅率下降服裝企業坐立不安 雖然棉紗降價了,但是,李桂蘭并不能放寬心?,F在談的是2011年冬季的訂單,如果棉價再起大的波瀾,前路如何還未可知。去年棉紗價格一天一個價時,元首就曾將棉紗報價的有效性由一個月縮短為一周甚至三天。即使這樣,也未必能把握準。 “價格不穩定,波動太大,很多小的服裝企業有單不敢接。一般貨期要三四個月,但長單、大單的貨期要七八個月,甚至一年以上。但超過半年的單子,企業一般都不大敢接,這不利于企業做大做強。”煙臺市服裝行業協會秘書長婁禮仁稱。 更何況,國際上還有越南、柬埔寨、孟加拉國等同行虎視眈眈,他們依靠廉價的勞動力,一個勁地把國際上的客戶往家里拉,給中國的服裝企業造成了極大的競爭壓力。 讓服裝企業憂心的還不只于此。近日,業內風傳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退稅率將從16%下調至11%,下調5個百分點,引來業界一片恐慌。 “山東省的服裝企業,百分之七八十都是做貼牌外加工,如果退稅減少或不退了,影響的企業絕不僅僅是半壁江山。青島、煙臺、威海、濰坊各地服裝企業很多,但擁有真正自主品牌的只有那幾個。在服裝第一大省廣東,也是這種情況。”婁禮仁說。 山東省服裝行業協會對外協作部主任張春華對此也很擔憂。“如果真的下調5個百分點,抗風險差的企業會受不了。服裝行業的平均利潤率不到5%,沒有了出口退稅這塊,很多企業就經營不下去了。建議還是逐步調整稅率,不要一步到位,給企業緩沖的機會。” 雖然服裝業面臨著用工荒、原材料巨幅波動、人民幣升值、貸款利率上調等一系列問題,下調退稅率是雪上加霜。不過,服裝行業分析人士廖潔容仍堅持,斬斷后路,破釜沉舟。她認為,自金融危機爆發的3年來,有關企業轉型升級的討論一直持續著。退稅就像是一條后路,把后路變窄才能讓企業不停向前沖,真正花精力花成本向更高的層次發展,實現產業升級,有時候長痛不如短痛。不過,她也不贊成“大刀闊斧式”的下調,認為逐步、小步調整更能測試出小型企業的承受能力。 產業升級減少成本波動的壓力 產業升級是抗擊棉價大幅波動影響的法寶。采訪中,很多受訪者都這樣說。 張春蘭說,在棉價波動中,受影響最大的就是以純棉產品為主的服裝企業,如內衣企業。很多企業為了減少棉價波動的影響,開發其他纖維,如玉米纖維、竹纖維、化纖以及其他混紡產品。這增加了企業的可選擇性,避免受到單一原料的影響,保持成本的穩定性。 濟南元首在這方面做了很多努力。李桂蘭說,元首現在主做高附加值的產品,降低棉紗的成本比例。“去年,一件成人半袖衫中,棉紗占成本的80%,根本掙不到錢。今年,我們將棉紗占的成本降低到60%。” 李桂蘭還有一個營銷的策略,與客戶談合同實行一攬子的方式,在這個品種上賠了,在那個品種上賺回來。 “無論采取何種方式,產業升級是根本。必須進行結構調整,由單純外加工向自主品牌、自主研發轉變。”婁禮仁說,道理很簡單,僅僅接個單,不用做最難的兩端———設計、營銷,表面看來這樣掙錢簡單。同樣,付出的少自然回報就少,在危機時受到的沖擊也最大。 中國服裝協會副會長魏林的觀點與婁禮仁不謀而合,他認為,原材料、勞動力成本上升是一個整體趨勢,服裝企業必須放棄粗放式的經營模式,通過轉型升級將成本上漲轉變為產業提升的動力,提高生產效益和品牌價值。 婁禮仁認為,如果出口退稅率下調,必將成為服裝業未來發展的拐點。“當然,發展自主品牌需要一個過程,我們正在依托舒朗、南山等龍頭企業的作用,幫扶那些想轉變發展方式的企業轉型。” 中國服裝協會秘書長王茁對這一轉型估計出了一個時間表,未來中國的服裝行業將呈現一個新的格局,即沿海發達地區集中總部、設計、開發、品牌、物流部門,而內地則集中加工部門。他認為,這是一個區域優化的結果,可能需要三到五年時間。 對于中小服裝企業來說,這將是一個“背水一戰”的過程。大戰過后,抖落一地雞毛,有人黯然離去,有人成為強者,天下重新劃定。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