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在用工荒、用電荒、原材料成本壓力之外,近期緊縮政策的影響逐漸顯現,部分中小企業近期或出現資金鏈斷裂的風險。
一、緊縮政策下融資難問題凸顯
5月18日,我國大型和中小型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分別上調,分別正式施行歷史最高的21%和17.5%。
1~4月份,我國貨幣供應增速回落,新增貸款繼續趨緩,而從4月份看,貸款余額環比持續放緩,但同比增速仍高達17.5%,快于名義GDP增速,企業盈利也一直在以超過30%的速度增長,從總量上看,我國實體經濟中整體流動性仍較為充裕。
“總量充裕不等于結構均衡。”中國企業聯合會研究部馮立果博士解析說,事實上,流動性在不同規模企業之間存在廣泛的不均勻分布。多次提高存準率和利率,對不同規模企業融資的總體效應是:大企業有所影響,但影響不大;中小企業和微型企業受到嚴重影響。在存款準備金率約束以及日均存貸比的“高壓”下,國內商業銀行“鍋里的米”貌似就要見底,江、浙地區的中小企業也被連連波及。
銀根前所未有的收緊,帶來的連鎖反應是眾多中小企業資金鏈更加繃緊,它們中的大多數正面臨一場比金融危機更為嚴峻的考驗,這也已經得到國家部委層面的關注。
5月初,工信部通知各省市主管部門開展中小企業融資情況調查,據悉,調查涉及中小企業資金缺口、民間借貸實際利率、因資金鏈斷裂而倒閉的中小企業戶數等16項內容。
二、中小企業資金壓力增加
1.成本:貸款“價高者得”
來自宏源證券的一份《無錫地區草根調研報告》顯示,針對16家上市銀行在無錫的中小企業貸款業務調查發現,該地區部分銀行對中小企業貸款利率上調10%,更有銀行上調20%~30%。
值得注意的是,該份報告還提到“和保險公司的協議存款利率上升得比較厲害,5年期利率5%以上。”
宏源證券認為,在信貸緊張的背景下,銀行貸款議價能力顯著提高,但是貸款議價部分并沒有在會計上被全部記作利息收入,而是部分作為手續費收入,這樣凈息差看起來彈性不足,而非息收入超預期。
無錫一國有大行相關人員向《每日經濟新聞》透露:“現在都是很直白,你要貸500萬,至少要給我們銀行存100萬,這已經算是很低的。而且同樣貸款,我們會放給利率高的那家企業。”
在宏源證券的草根報告中不難發現,去年一季度,無錫地區四大行單個行貸款規模為30億元~50億元,而今年一季度只有5億元。目前情況是大型企業利率上浮5%,一般企業上浮15%。
報告指出,有部分中間業務是由信貸緊張造成的,一部分貸款溢價被轉為財務顧問費收入,本質上是利息收入。
“融資方面面臨的形勢嚴峻。”格蘭仕集團助理總裁劉貴中告訴記者,一系列緊縮措施實施以來,企業融資難度明顯加大,一方面銀行給予企業的貸款授信額度明顯下降;另一方面,加息和利率上浮令貸款成本顯著提高。
2.渠道:無奈選擇民間借貸
央行報告顯示,3月份新增存款高達2.68萬億,4月份增量又出現了明顯的減少,新增人民幣存款僅為3377億,其中住戶存款減少4678億,非金融企業存款增加3519億,財政性存款增加4101億。在存貸比的要求下,銀行進一步緊縮銀根,影響最為明顯的就是中小企業。
對于中小企業來說,因為經營規模較小和自身經營的一些原因,很難在銀行貸款成功。而溫州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會會長周德文也公開表示:“估計70%的會員貸不到款。”
4月份,中國企聯課題組在浙江、山東、河南等地進行企業形勢調研時發現,大型企業融資在此次貨幣政策收緊中基本未受影響。但在央行嚴控流動性的情況下,中小企業被迫轉向更為昂貴的“地下金融”市場,許多企業的融資成本上升了10%左右,局部地區的民間借貸利率已經上升至年利率100%的歷史高位。
3.利潤空間受擠壓
來自工信部的數據顯示,今年前兩個月,規模以上中小企業虧損面達15.8%,同期增長0.3%,虧損額度增長率高達22.3%;規模以下的小企業,虧損情況可能更加嚴重。商務部也曾公開表示,我國2010年出口企業的平均利潤率是1.47%,而今年1~2月,出口企業的利潤率降至1.44%。
利潤未保證,貸款利率卻不斷走高,這讓眾多中小企業有錢也不敢貸。最近一次加息后,目前央行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已達到6.31%。
劉貴中透露說,格蘭仕當前的貸款利率較基準貸款利率上浮20%至30%。更多的中小外貿企業則反映貸不到款,即便能貸到,利率在基準利率基礎上上浮30%至50%。
武漢市南浦食品公司副總趙暉介紹,公司年銷售10億多元。幾家銀行雖然爭著貸,但均表示,今年的貸款利率不再執行基準利率,而是上浮30%~50%,最高年利率近10%。趙暉感慨,企業內部挖潛已近極限,但行業銷售利潤率只有1%,扣除費用后,賺的錢比貸款利息還少,企業只能壓縮規模。即使能貸到款,也貸不起了。
三、資金壓力影響
1.中小企業停工風險
招工難,用電難,融資難,加上生產成本增加,多方夾擊之下,不少中小企業經營堪憂。如今的中小企業,比金融危機時面臨的壓力更大。
中小企業倒閉并不是危言聳聽,日前溫州3家老牌企業三旗集團、波特曼(餐飲連鎖企業)、江南皮革,便接連因遭遇資金鏈斷裂而破產或倒閉。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面臨倒閉的企業面正在擴大。如今的中小企業,比金融危機時面臨的壓力更大。3家溫州企業關門的原因,多因“差錢”。
據溫州中小企業促進會會長周德文介紹,因為擴張太猛,后續資金跟不上,三旗集團目前尚欠銀行1.23億元,其在樂清的多數固定資產已被凍結或轉讓。波特曼則是因戰線拉得太長,企業經營涉及中餐、西餐、酒店等多個行業,卻沒有相應的資金和人才支撐。
周德文還表示,導致中小企業陷入困境的因素很多,但資金鏈斷裂的比例至少占三成。如果中小企業貸款難的現象得不到改變,下半年將有更多中小企業倒閉。
在全國工商聯日前的一份調研顯示:在中小企業數量龐大的長三角地區,出現了大量企業停工、半停工局面。
2.投資方向:轉向高收益行業
融資難、招工難,而生產原料、物流資本的上升又削減了企業的經營利潤。企業主們開始熱衷投資房地產、資本市場等高收益行業。
在中國中小企業廳遼寧網站上可以看到,一家主業經營食品加工的集團公司發展了房地產子公司。而一些規模更小的微型企業則選擇投資股票和期貨賺錢。上述銅管廠的負責人就介紹,同行的朋友們熱衷于投資與行業相關的期貨買賣。
從這個角度來說,緊縮政策的這種導向實際上加劇了流動性問題,形成惡性循環。
四、專家看法:評價與措施
關于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重要性,上海市金融辦相關人士表示,國外一般對三類企業提供政策支持,其中包含勞動密集型企業,國家對這類企業放貸有一定的政策支持,保障社會就業。
與08年的訂單危機不同,如今中小企業之難,實則是我國經濟轉型過程中的陣痛。中國之聲特約評論員楊禹認為,不能讓中小企業的舉步維艱,成為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掣肘。而解決之道,已經超出鼓勵中小企業發展本身,新一輪改革的警報已經拉響。
諸多專家均建議,政府可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引導和規范民間借貸行為,出臺“組合拳”,完善我國直接融資、間接融資等多條渠道,形成較為成熟的中小企業融資市場。
中國社科院中小企業研究中心主任陳乃醒指出,目前擔保機構在銀行的認可度有限,主要與我國缺乏再擔保機構有關。政府應建立再擔保基金,幫助銀行分散風險。有些國家由政策性銀行擔任再擔保機構,承擔這一義務將允許其有一定的壞賬率。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