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40%中小企陷半停工狀態 一季度增長僅2.5%
“歷史總是在欲揚先抑中前行,尤其是新事物以試探的姿態擠進舊傳統的生存空間中時,總要有陣痛,甚至中途擱淺。這是時代進步不得不付出的代價。”長期研究溫州經濟的周德文在《溫州樣本》中寫道。 那是改革開放初期,在飄搖不定的經濟局勢下溫州商人的處境。歷史像是一個宿命的輪回,30年后,完成了一輪波瀾壯闊歷史進程的溫州民營經濟,再一次陷入了陣痛。 2008年,溫州GDP增幅位居浙江省倒數第一。到了2009年一季度,溫州的GDP增長僅為2.5%,這一數據,再次震驚了業內。 一方面,溫州的中小企業正日漸失去其所仰賴的低成本優勢;另一方面,這個城市又難以獲得建立高附加值產業的環境條件。 溫州的制造業連同整個城市經濟因之陷入了某種困境。 “溫州經濟怎么了”以及“溫州經濟該如何”的巨大問號隨之顯現。 悲壯之城 只要能堅持我們就不會停工,哪怕不賺錢,少賠一點我們也要堅持下去 ——寒冬之際,溫州一企業老板悲壯宣言 溫州政府相關部門提供的數據證實了正經歷“寒冬”的中小企業困境:到2008年末,經過對2.5萬多家企業進行調查,發現有29%的企業開工不足,屬于半停工的狀態,有10%的企業完全停工,兩項相加占到39.9%,接近40%。這讓民營經濟占比高達80.9%的溫州市經濟面臨空前的壓力。 “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占到溫州企業總數的99%以上,是社會財富的主要貢獻者。這一塊實體經濟受到損害,肯定會影響GDP的增長。” 溫州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會會長周德文一直高度關注溫州中小企業的發展情況。他認為,實體經濟的衰退和中小企業的不景氣,是當前溫州經濟下滑的主要原因。 溫州企業的問題 在溫州炬光園區,一排破舊臟亂的民房附近,一家二層樓的工廠里悄無聲息,附近的居民告訴記者,“他們一三五開工,今天是周二。” 濱海開發區內,一家鞋廠的七條生產線只有兩條在運轉。“只要能堅持我們就不會停工,哪怕不賺錢,少賠一點我們也要堅持下去,大不了把前幾年賺的錢倒回去一些。”該企業老板的話頗為悲壯。 與全國各地的中小企業一樣,訂單減少,是溫州中小企業面對的第一大難題,溫州經濟的外貿依存度高達60%,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無法回避。在外貿市場上,溫州去年下滑40%。 而越是產品積壓,越是銷路不暢的企業,就越是融不到資金。無論銀行還是民間資本,在金融危機時放貸都很謹慎。因此,溫州的優勢產業鞋業,已經由原來的5000多家,變成2672家。打火機行業更是由1000家剩下不足100家。 “現在有些回暖跡象,政府很高興。”但在周德文看來,目前制造業中小企業仍處于生存危機之中,并不像媒體宣傳的已經觸底反彈,全面復蘇。“制造業不能以股市上揚或房地產市場回暖來判斷,我認為這一輪危機還是深不見底,至少還需三年,也就是到2012年才能全面復蘇。” “這次的危機比1987年火燒溫州鞋的時候還嚴重。”已于日前關掉工廠準備出去旅游散心的許輝對制造業失去了信心。與許輝一樣對傳統制造業失去信心的還有王新,他在年初就賣掉了廠房,遣散了工人,將資金全部拿去投資房地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