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8年的42億美元到2009年的143億美元,浙江計劃今年實現出口信用保險規模擴容三倍以上。
在全國范圍內,中國信保公司計劃今年實現短期出口信用保險金額840億美元,信保覆蓋率從目前的6%上升至15%,擴容規模也在三倍上。
金融危機以來,由于收匯風險劇增,許多外貿企業面臨“有訂單不敢接”的局面。出口信用保險的非常規擴容,能否扭轉這一困局?
出口信保進入非常規發展期
據了解,到2008年底,浙江省全部參保企業僅有500家,金融危機以來企業參保積極性有所增強,今年一季度新增參保企業200多家,但總體參保率仍然偏低。
2008年浙江省800多億美元一般貿易出口額中,參保出口信用保險的僅為42億美元,覆蓋面不足5%。而發達國家的信保覆蓋面至少在10%至15%左右,韓國、日本和法國甚至高達40%。
但是今年年內,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浙江分公司計劃實現143億美元的信保規模,信保覆蓋率則達到15%左右。
也就是說,中國信保浙江分公司今年要完成過去五年業務的總量。這一業務量帶來的壓力不言而喻:今年前五個月新參保企業已經出現井噴的情況下,其參保規模也僅占今年全年擴容計劃的21%。
作為國內惟一一家政策性出口信保公司,如何將信保資源迅速轉化為規?;耐赓Q出口生產力,成了一個無法回避但異常艱巨的課題。
出口信保味同“雞肋”?
目前,收匯高風險區域正從美國向全球擴散。當前歐盟、日本、英國、澳大利亞、俄羅斯、巴西等國(地區)貨幣兌美元均出現不同程度的貶值和大幅震蕩,進一步加劇了企業收匯風險。
根據中國信保浙江分公司提供的數據,今年一季度,歐盟區發生52個報損案,金額達到1055萬美元,南美發生31個報損案,金額達到542萬美元,歐盟和南美已經取代美國成為當前外貿出口收匯風險最高的地區。
但是即便如此,絕大多數民營出口企業對出口信保仍然半信半疑。
一些企業反映,中國信保在按地區分配限額時不夠靈活,發達國家和地區占據了絕大部分額度,而我國擬重點開拓、風險又比較大的非洲、拉美、東歐等地區的限額十分有限,這也與企業實際需求相背離。
金華市進出口公司總經理劉麗君說,一條門檻就把許多企業擋在了門外:企業不能將一個客戶的單筆業務拿出來參保,必須拿出該客戶的所有業務“一條龍”參保。
賠付條款的解釋權在承保機構,條款中存在過多的除外責任,損失界定和糾紛處理往往不能令中小企業滿意。
保費標準仍然超出企業承受范圍。據了解,目前浙江省的平均參保費率在0.8%左右,但是單筆參保的費率在1.5%左右,部分高風險國家和地區的保費高達2%以上。雖然2009年浙江省計劃為省級參保企業提供一半的費率補貼,但是盡管如此,外貿企業仍然認為參保費率太高。
出口信保需先解自身困局
中國信保在徹底取消投保門檻的基礎上,今年將大幅降低保險費率。與2008年相比,短期型信保費率下調30%,中長期型信保費率下調10%。
不過,不少企業認為,在真正與企業需求相適應的險種開發出來之前,政府對費率的補貼和削減沒有實際意義。
有關專家指出,出口信保的覆蓋面與我國外貿業的國際競爭力直接相關,而信保覆蓋擴面是否順利,則直接取決于中國信保這家我國惟一的政策性出口信保公司,與廣大外貿企業的對接能否成功。
就中國信保而言,能不能拿出真正符合企業需求的保險產品是關鍵所在,否則,就算企業被強制參保了,也達不到利用信保工具開拓市場的最終目的。
就廣大企業而言,信保的擴容還受到國內企業自身管理不規范的制約。中國信保浙江分公司副總經理楊憶認為,民營企業的總體水準與一開始就按國際化標準建立的出口信用保險公司之間存在巨大鴻溝。
“多年來整體向好的經濟環境使得浙江企業成長自一個相對寬松的風險環境,當地絕大部分企業沒有經歷過危機,風險意識較弱,對信用保險認識不足,需求不旺,甚至有抵觸情緒。”楊憶說。
與此同時,民營企業目前的內部管理無法與國際化的信用保險規則相匹配。中國信保浙江分公司副總經理楊憶說,該省許多外貿企業甚至不與外商簽合同,即使簽了合同,也很少在合同中對發生質量糾紛有明確約定,造成的后果是即使參加了信用保險,最后也會因為質量糾紛而給外商以可乘之機,得不到應有的賠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