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交會成交下降顯現中國出口形勢短期內難言樂觀
中國規模最大的進出口商品交易會7日公布的一系列最終成交數據表明,中國外貿特別是出口行業短期內很有可能仍將處于下行態勢。 被稱為廣交會的第105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公布說,2萬多家中國外貿企業在23天的會期中達成總額262.3億美元的出口成交訂單,比去年10月舉行的第105屆減少53.2億美元,減幅達到16.9%。 中國商務部外貿司副司長、廣交會業務辦主任文仲亮說,這表明中國出口在未來的兩個季度內尚難改變下行趨勢,距離真正“轉暖”還需要一段較長的時間。 “出口態勢真正好轉可能要到四季度才會出現。”文仲亮說。 有著50多年歷史的廣交會被稱為中國外貿狀況的“晴雨表”和“風向標”。大會新聞發言人慕新海說,4月15日開始的這一屆廣交會是在全球金融危機不斷擴散和蔓延、中國外貿已經遭受嚴重沖擊的背景下召開的。 除個別商品有所增長外,本屆交易會上各類商品成交普遍有所下降。統計顯示,作為中國出口商品的主力軍,機電產品成交112.6億美元,比上屆減少19.5%;剛性需求度比較高的日用消費品出口成交也呈下降趨勢,如服裝成交16.2億美元,下降15%;而日用品需求相對旺盛,成交9.8億美元,下降2.4%。 文仲亮說,一些剛性需求度較高、曾被全球市場寄予厚望的商品種類同樣難以避免成交下滑,這表明雖然中國對外貿易在今年3月后顯現多種積極向好跡象,但總的看來形勢依然嚴峻。 他說:“金融海嘯不僅影響了實體經濟的復蘇,而且對社會消費需求造成的負面影響也在繼續。” 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副會長王宇以紡織業為例說:“目前訂單減少的趨勢并未根本扭轉,這對中國4萬家紡織服裝出口企業而言是個巨大考驗。” 市場人士表示,全球市場仍處于持續萎縮狀態,這是導致中國外貿形勢難以快速轉好的根本原因。大會統計數據顯示,共有209個國家和地區的165436位境外采購商到會采購,比上一屆減少了9126人,降幅為5.2%。 從事外貿多年的上海飛馬進出口有限公司業務八部經理杜焰華說,中國企業能明顯感受到客商的減少和采購意愿的消退。他說:“許多老客戶或者是因為市場需求消退、或者是為了降低成本而取消了赴中國的采購行程。人不來,訂單也就沒了。” 參展的中國企業普遍反映,與以往相比,今年的外銷訂單普遍在“變短”和“變小”。寧波奧克斯公司一位銷售經理說,該公司對西班牙出口的家用空調,訂單額從往屆的一次100萬美元減為本屆的20萬美元,交貨期從3個月改為2個月內;德國一采購商本屆每筆訂單額僅為往屆的十分之一。 數據顯示,中國外貿的全球格局也在發生一定的變化。本屆交易會上,歐美傳統市場成交萎縮,而新興市場成交則有所增長。 慕新海說,雖然歐盟、美國仍然是中國企業出口成交的主要對象市場,但成交額分別比上屆降低了28%和8%;但在新興市場阿根廷、印度、東盟則分別增長了10%、6%和7%。 “中國企業正在通過調整市場布局,減輕金融風暴帶來的損失。”慕新海說。 中國外貿企業還通過積極轉型內銷,尋求新的發展空間。在本屆廣交會上,中國商務部組織了兩場內外貿企業對接洽談會,受到業界普遍歡迎。文仲亮說,僅其中一期的意向成交額就超過4.6億元人民幣。 盡管未來形勢仍然不容樂觀,但此間中國企業普遍認為,最困難的時期已經過去了。上市公司、江蘇舜天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曹小建說,同去年11月、12月相比,中國紡織企業的訂單接收和生產運營狀況已經逐步穩定,這為全行業渡過難關增添了信心。 文仲亮說,目前看來,中國外貿行業已經進入了‘低位平穩運營’態勢。許多經歷過沖擊的外貿企業不僅頑強生存下來,而且在爭取訂單的過程中提高了素質、加強了體質。 他說:“隨著全球市場逐步復蘇,中國外貿企業還是有信心、有能力在未來的國際市場競爭格局中占據更加主動的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