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研中心主任張玉臺:我國經濟已率先回暖
我國經濟已率先回暖,但實現中長期回升尚存不穩定性 記者:您年初曾預言:“我國經濟完全有條件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率先回升”。4個月過去了,我們是否已經“率先回升”?近來宏觀和微觀經濟的一些跡象是向好的反轉還是“W”型的反彈? 張玉臺:我的那番預言,是基于對我國經濟發展態勢的分析?,F在,我仍堅信這一判斷。 一季度我國經濟運行出現了積極變化,特別是3月份經濟指標比前兩個月有明顯改善,投資和消費快速增長。在中央和地方刺激經濟政策的有效帶動下,我國經濟已率先回暖,并正向回升發展,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是表現最好的。預計GDP增速從二季度開始恢復上升。 但我們仍面臨許多不利因素,決不能盲目樂觀。比如,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外部沖擊,通過外需的快速萎縮向我國實體經濟傳導;國內長期累積的結構性矛盾與體制性問題在經濟增速回落時變得更凸顯。我國經濟的短期回暖能否轉化為中長期經濟增速的回升,實現向好的反轉,還存在一些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有待繼續努力。 GDP增速向正常的周期性回調靠攏,不少經濟指標比預期好 記者:對我國近期的經濟數據,社會上看法不一,您覺得是好于預期還是低于預期? 張玉臺:美國次貸危機的演變速度,及其對歐美金融業造成的損失和對全球經濟沖擊的力度,屢屢出人意料。國內外各界對美國金融危機的變化趨勢及影響仍然爭議很大,對當前中國經濟的表現及今后走勢的看法也不盡相同。 在全球經濟高度關聯的今天,僅靠個別經濟指標的短期表現,難以準確把握我國中長期經濟走勢。經過2000年以來連續8年的快速增長,我國經濟運行自2007年三季度進入周期性下降狀態,GDP增速回調是正?,F象,但像2008年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逾5個百分點的大幅下滑,已遠超出正常的周期性回調幅度。 就一季度而言,我國GDP增速只有6.1%,比2008年四季度增速進一步下降0.7個百分點,主因是美國金融危機負面影響擴大,美歐日等主要經濟體的衰退程度和進口降幅大大超出預期,我國一季度出口因此出現-19.4%的深度滑落。從其他指標看,由于我國刺激經濟力度大、出手快,政策引導效應初顯,我個人認為,一季度不少重要經濟指標確實好于預期。例如,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高達28.8%,這是3年來最高水平;社會商品零售總額實際增長率15.9%;具有先行指標意義的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連續4個月超過50,都比預期的要好。 目前還不能輕言見底。要防止出現二次探底 記者:有外電近日評價中國經濟已觸底,是這樣嗎? 張玉臺:美國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美國經濟復蘇對全球經濟復蘇舉足輕重。我希望美國經濟如奧巴馬總統所言“初現曙光”。但是,客觀地講,美歐尚未真正擺脫危機的困擾,近期內美國經濟前景不容樂觀。 去年四季度到今年一季度,中國經濟處于一個探底的過程,但還不能輕言見底。目前,隨著初級產品價格企穩和企業庫存水平下降,影響經濟增長的短期負面因素趨于弱化。一季度內需增長良好,我國經濟增速朝著正常的周期性回調靠攏。不過,從外部看,世界經濟衰退的格局未有改觀,主要經濟體消化金融不良資產以及外需的提升尚待時日。從內需看,市場主導的企業自主投資還沒完全跟進,城鄉居民增收難度較大,消費持續快增的根基尚不穩固。所以,在經濟有了積極變化時,既要增強信心,又須實事求是,密切觀察經濟運行中的新現象、新情況、新走勢,寧愿把困難估計得更足些、準備得更充分些,拿出更有力的措施,確保經濟增長持續穩定,防止出現二次探底。 短期內依靠擴內需難以全面替代或彌補外需收縮產生的缺口 記者:二季度乃至更長一段時期,中國經濟面臨的最大困難和挑戰是什么? 張玉臺:最突出的挑戰是如何應對外需不振以及由此生發的一連串經濟和社會問題。 這場全球金融危機導致外需急劇萎縮,嚴重沖擊著我國外貿,一季度出口下降近20%,前所未有。危機還會進一步深化,出口形勢仍很嚴峻。由于外需收縮規模很大,在結構上與內需存在較大差別,短期內依靠擴大內需,難以全面替代或彌補外需收縮產生的需求缺口。怎樣穩定外需將是當前和未來一段時期我們面臨的一大難題。 內需與外需的關系是相互促進而非相互替代。國家刺激經濟的政策對穩定內需已產生效用,但基礎還不牢固。出口大落,企業及其上下游關聯行業效益下降,破產、裁員增加,大量農民工下崗失業,加劇了就業壓力。同時農民工社保體系不健全,使社會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