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產業結構得到優化。企業重組取得進展,再形成10個年銷售收入150億元以上的大型輕工企業集團。輕工業特色區域和產業集群增加100個,東中西部輕工業協調發展。新增自主品牌100個左右。
4.污染物排放明顯下降。到2011年,主要行業COD排放比2007年減少25.5萬噸,降低10%,其中食品行業減少14萬噸、造紙行業減少10萬噸、皮革行業減少1.5萬噸;廢水排放比2007年減少19.5億噸,降低29%,其中食品行業減少10億噸、造紙行業減少9億噸、皮革行業減少0.5億噸。
5.淘汰落后取得實效。淘汰落后制漿造紙200萬噸以上、低能效冰箱(含冰柜)3000萬臺、皮革3000萬標張、含汞扣式堿錳電池90億只、白熾燈6億只、酒精100萬噸、味精12萬噸、檸檬酸5萬噸的產能。
6.安全質量全面提高。完善輕工業標準體系,制訂、修訂國家和行業標準1000項。生產企業資質合格,內部管理制度完善,規模以上食品生產企業普遍按照GMP(優良制造標準)要求組織生產。質量安全保障機制更加健全,產品質量全部符合法律法規以及相關標準的要求。
三、產業調整和振興的主要任務
?。ㄒ唬┓€定國內外市場。
1.促進國內消費。總結“家電下鄉”的試點經驗,完善農村家電物流、銷售、維修體系,切實做好“家電下鄉”工作。加快皮革、家具、五金、家電、塑料、文體用品、縫制機械、制糖等行業重點專業市場建設,進一步發揮專業流通市場的作用。指導工商企業開展深度合作,加快市場需求信息傳導,鼓勵商貿企業擴大采購和銷售輕工產品的規模。
2.增加有效供給。豐富產品花色品種,研發生產滿足多層次消費需求的產品。生產與安居工程、新農村建設、教育醫療、災后重建、農村基礎設施、交通設施以及放心糧油進農村、進社區示范工程等相配套的輕工產品。開發個性化的文體用品及特色旅游休閑產品。積極發展少數民族特需用品。
3.穩定和開拓國際市場。積極應對貿易摩擦,鞏固美、歐、日等傳統國際市場;實施出口多元化戰略,積極開拓中東、俄羅斯、非洲、北歐、東南亞、西亞等新興市場。一是支持骨干企業通過多種方式“走出去”,在主要銷售市場設立物流中心和分銷中心。二是建立經貿合作區,積極推進海外工業園區和經貿合作區建設。三是繼續支持外貿專業市場建設,建設針對東南亞、中亞、東北亞等地區的輕工產品邊境貿易專業市場,在中東、北歐、俄羅斯等有條件的地區組建中國輕工產品貿易中心,加強對外宣傳,方便貨物、人員出入境。四是發揮加工貿易作用,支持企業擴大加工貿易。
4.健全外貿服務體系。建立輕工出口產品國內外技術法規、標準管理服務平臺和培訓體系,以及質量安全案例通報、退貨核查、預警和應急處理系統,提高企業質量管理水平,維護中國產品形象。簡化輕工產品出口通關、檢驗手續,降低相關收費標準,提高通關效率,促進貿易便利化。
?。ǘ┰鰪娮灾鲃撔履芰Α?
1.提高重點裝備自主化水平。在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基礎上,突破重點裝備關鍵技術,加快裝備自主化。造紙裝備重點發展大幅寬、高車速造紙成套設備。食品裝備重點發展新型綠色分離設備、節能高效蒸發濃縮設備、高速和無菌罐裝設備、膜式錯流過濾機、高速吹瓶設備等,自主化率由40%提高到60%。塑料成型裝備重點發展全閉環伺服驅動、電磁感應加熱和多層共擠技術的擠出設備。工業縫制裝備重點發展電控高速多頭多功能刺繡機、電控裁剪整燙設備,光機電一體化設備比重由10%提高到50%,生產效率提高40%。
2.推進關鍵技術創新與產業化。采取產學研結合模式,支持農用新型塑料材料、變頻空調壓縮機、高效節能節材型冰箱壓縮機、隧道式大型連續洗滌機組、糖能聯產、新型節能環保光源、新型微生物高濃廢水處理復合材料、特色功能表面活性劑、新能源電池、污染物減排與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等關鍵技術、設備的創新與產業化。建立重點行業公共技術創新服務平臺,建立糧油、電池、皮革行業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立造紙、發酵、釀酒、制糖及皮革技術創新聯盟。
3.做好公共服務。完善輕工業特色區域和產業集群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為企業提供信息、技術開發、技術咨詢、產品設計與開發、成果推廣、產品檢測、人才培訓等服務。
?。ㄈ┘涌鞂嵤┘夹g改造。
1.提升行業總體技術水平。支持造紙行業應用深度脫木素、無元素氯漂白、中高濃等技術和全自動控制系統進行技術改造;支持家電行業電冰箱、空調器、洗衣機等關鍵部件生產線升級改造,實現高端及高效節能電冰箱、空調器、洗衣機等產品的產業化;支持塑料行業綠色塑料建材、多功能寬幅農膜生產技術升級;支持表面活性劑行業推廣應用綠色表面活性劑,實現綠色功能性產品產業化;支持五金行業傳統加工工藝及設備升級,提高制造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