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似乎成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報告的集中發布期,其公布的數據也一個比一個糟糕。在4月21日發布的《全球金融穩定》報告中,IMF再次提高了對世界金融業虧損的估算數據。雖然自金融危機爆發以來,IMF每次發布虧損估算時都會上調數據,但是全球各國的最新損失合計約4.1萬億美元,這樣的數字實在令人震驚。
就在去年10月,IMF還在預期,美國貸款和證券虧損將達到1.4萬億美元,如今,這項虧損預期已接近翻倍升至2.7萬億美元。此外,據IMF預測,歐洲的虧損額將達到1.2萬億美元、日本將達到1500億美元。有評論指出,這些一路上揚的數據反映了兩個重要事實:我們根本不能確定實際虧損最終將達到多少;實體經濟的衰退,正在加劇源自金融業的虧損。
IMF 4月22日發布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同樣認為,全球經濟衰退在短期內不會結束,金融市場恢復穩定所需時間要比預期的長得多,金融危機有可能持續至明年。預計2009年全球經濟將下滑1.3%,為自二戰以來最大降幅。而發達經濟體將收縮3.8%,其中美國經濟在2009年將收縮2.8%,歐元區將收縮4.2%,日本、英國、加拿大等也都將呈現不同程度的負增長。相比之下,亞洲發展中經濟體的情況要樂觀很多,在中國和印度的帶動下,仍將繼續保持經濟增長。
無疑,當發達經濟體紛紛處于經濟嚴冬中并苦苦掙扎的時刻,中國經濟似乎已經看到了回暖的跡象。從近期的數據來看,越來越多的數據出現環比回升,這些都顯示經濟可能企穩回暖。例如,GDP下滑幅度縮小、進出口跌幅收窄、PMI指數越過50的生命線、房地產交易緩和放量、固定資產投資、銀行貸款投放飆升等,令人多少松一口氣。
國家統計局近日在公布一季度經濟數據時指出,最終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占到了4.3個百分點,貢獻率最大,而投資僅拉動了2個百分點,看起來中國經濟的結構失衡有所緩解。隨后政府也給出解釋,指出這里所說的“投資” 包括“固定資產投資”和“存貨”兩個部分,由于產出法按照生產的商品作統計,而過去一段時間很多企業非但沒有以生產積累存貨,還處于消化存貨的過程,所以這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固定資產投資的貢獻。換句話來說,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最大僅僅是統計原因造成的“假象”,在一季度的GDP增速中,起決定作用的仍是投資。
不難發現,一季度我國消費增長仍保持了較高的速度,這與有關部門推出的家電下鄉、汽車下鄉政策密不可分。這種財政刺激性消費或企業的誘導性消費的突擊效應明顯,但本身缺乏持續性和穩定性,提前消費不過是在預支未來的消費量。另外,1~2月份企業盈利大幅下降37.3%,勢必對就業和居民收入構成打壓,從而對消費產生影響。據研究者測算,從企業盈利下滑到真正影響到消費,其中的時滯大概是一年。這也就意味著,消費有可能會逐漸走低。同時,短期內全球經濟復蘇希望渺茫,企業“出口轉內銷”的策略和外資企業收縮在華生產,都將導致中國出口延續負增長的態勢。
根據以上分析,并不足以得出中國經濟已然復蘇的結論。政府層面的態度更是謹慎,多次強調“要把風險評估充分”。日前舉行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也明確指出,“國際金融危機還在蔓延,對我國經濟的影響還在加深;寧可把困難和風險看得重一些,把應對危機的時間估計得長一些,把政策舉措準備得充分一些。” 這種審慎的態度,顯然是出于對中國經濟僅僅依靠“投資”一個發動機,能否在實現“軟著陸”后順利起飛的憂慮。從目前的情況看,政府顯然希望經濟可以在二季度成功實現“軟著陸”。
從客觀條件看,二季度后的經濟環境將逐步趨于改善。4萬億元的投資無疑充當了一個優秀的經濟減速“減震器”,充足的流動性也為經濟的平穩運行提供足夠的“彈藥”。另外,從外部環境來看,金融危機的沖擊力開始減弱,多個發達國家的高層都認為年底經濟將見底、回暖。
從政策層面看,大方向已經非常清晰。短期而言, 4萬億元的刺激計劃中,還有約3600億政府投資尚未使用,而一味加大“鐵公雞”項目投資已非上選。未來若是推出新的經濟刺激方案,其重點也將是針對現行政策的不足和弱點,有針對性地“打補丁”。
可以認為,儲備政策早已準備完畢,一旦二季度經濟不能成功“軟著陸”,新的刺激計劃自然會繼續推出。當然,我們不能奢望經濟在“軟著陸”后可以迅速騰飛,筑底的過程或有多次反復。但是,無論經濟出現“W”形還是“N”形走勢,中國都可能將是全球最先復蘇的經濟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