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在金融危機中的對策
轉危為機的五大對策
沒人能精確預測這次可能是“U”字型的危機將延續多久,從2008年亞歐峰會、G20峰會、APEC峰會等國際聯合戰勝危機的協商中我們可以看到一些希望。各國的拯救行動也并非全部是無效行動。奧巴馬的“新政”即將出臺,人們可以期待,不必過分悲觀。
經濟危機使中國企業面臨更加殘酷的國際化競爭。2009年貿易摩擦會不斷增加,中國制造的產品在這次危機的后續貿易戰中將步履艱難。本文對于企業轉危為機的對策有如下“五本”看法供參考:
“質本”。以質為本,不給競爭對手以技術壁壘的口實,不僅是競爭的需要,也是安全的需要。當今國際市場上一流企業賣質量標準,中國企業海爾、遠大等均有賣質量標準經驗。可是,中國許多企業并無質量意識、認證意識和國際化質量戰略。每年大量的被退貨的產品使很多中小企業極為艱難。國際公共標準、專業標準、公平競爭標準、社會責任標準等應是企業的常抓不懈的工作。
“形本”,即商標、宣傳、廣告、知名度和信譽度戰略。首先要有國際化的商標標示,如有必要需到境外注冊,不可遲疑。到目前為止,境外非法注冊我使用在先的商標不下十萬。通過司法訴訟討要回來的不過十個!商標國際化應注意幾點:一是不可簡單用漢語拼音。漢語拼音我們讀起來順,他國人讀起來不一定順。筆者的名字用漢語拼音外國人讀起來就有些拗口,而且He字讀起來引起歧義:他!二是不能傷害他國民族尊嚴和宗教禁忌;三是要多咨詢國際人士的意見;四是不能觸及知識產權保護的紅線;五是不必嘩眾取寵、故作奇形怪狀。
“資本”,即擴大規模。企業擴張有專業化擴張和多元化擴張等。規模在多數情況下與企業安全成正比。這次金融危機使得外國資本對中國市場增加了投資信息。資本的“嫌貧愛富”和喜歡逃避風險的“天性”可能會使外資對中國的“四萬億”效應增加“搭便車”興趣。金融服務業的全面開放和這場危機使中國企業利用外資的可能性加大。企業國際融資的渠道也會擴大。中國受危機打擊的程度相對較少也會相對有利于外資來華和中國企業海外融資。一些中小企業的出路之一是盡量把自己變為不再是“中小企業”。
“知本”。知識經濟的時代,知識產權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所以,一要看好我們自己的知識產權。當前侵害知識產權在中國既有中國企業侵害外國的,更有外國企業侵害中國的,還有外國企業在中國侵害其他外國的,也中國企業在海內外侵害其他中國企業的。入世過渡期結束后國際知識產權爭端不斷上升,外國乘機刁難中國政府甚至告上國際法庭。二要量力而行地合理創新。
“人本”。多哈談判近期可能重啟。如果順利結束,其社會責任和環境保護的新規則會對中國中小企業提出嚴重挑戰。所以,“以人為本”不能只是企業口號,而要變為企業對員工權利、尊嚴和勞動報酬等具體的制度當中,長期指望勞動法、環保法的不嚴格執行而茍活的企業最終是要吃虧的。
|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