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在金融危機中的對策
這次由金融制度缺陷而產生、由次貸誘發的金融危機,遲早要來,早來或許比晚來的損失更小。
這次危機學術界多數認為這是1945年以來最大的經濟危機,所以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迎接挑戰。有人認為是“百年未遇的金融海嘯”,意即超過1929的破壞力,暫時似乎還無法得到令人信服的定論。
1929年的危機與當下危機有下列不可比性:一、來勢不一樣;二、深度暫時不一樣;三、危機引發地美國的影響力、破壞力、控制力、協調力、恢復力不一樣;四、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國家(包括中國)的作用不一樣;五、國際組織的干預力不一樣;六、各國合作態度不一樣;七、貿易戰引發軍事戰爭的規模也不一樣。
這場危機對各國都有巨大沖擊,對中國同樣有巨大沖擊。全球化時代,任何經濟體都難獨善其身。不過,中國所遇到的負面影響,短期看來雖然不如其他大經濟體那么多。但從長期發展來看,如果沒有更加合理的金融預警機制和經濟法制保障,未來更大的危機可能來自中國這個潛在的世界經濟和金融大國。尤其是中國入世過渡期結束后,逐步開放金融服務市場已是大勢所趨,中國金融服務市場和資本市場的潛在風險在加大。
1929世界經濟危機實際上在二戰結束后才徹底結束,美國在危機初是經濟超級大國,危機中美國不斷自我完善危機結束后成為政治超級大國。這次危機美國可能改變其近年來的一些金融痼疾。這次金融危機給美國和其他金融大國的警示和教訓有很多,對融入全球化后的中國經濟健康發展,對避免將來更多更大危機,有一定積極的意義。
這次危機對中國政府和企業的影響有所不同。對政府來說,前三十年的經驗不能全部用于未來,但堅持金融主權的方向不能變,堅持經濟法制與民主改革的方向不能變。
六類企業會受到不同影響
對中國受災不同的企業來說,就有六種不同的影響:
一類是極少數國際化水平高、資金雄厚的大企業。對這些極少數企業來說,危機只有利沒有弊。個別幸運企業,或有妙不可言的商機。它們先可抄底企業股權,后可抄底資源物資,國內國外皆有機會,成為這次危機的極少數幸運兒。中國和外國都有這樣幸運的少數企業。但是,大有大的難,企業發展有起有伏,日本一些企業在美抄底的教訓應當汲取。且下次危機是否同樣幸運,看其是否不斷進取。
二類是可以通過合縱連橫才能形成有綜合競爭力的企業。它們有一定擴張力,但實力有限,靠聯盟才能形成合力。但在縱橫捭闔中變數很多,是否能成為勝家也很難預料。
三類是靠收縮戰線才能茍活的企業。中小企業多病纏身,即使沒有金融危機也難生存。但一些企業可以斷尾、斷腕而自保,把原來的四面出擊變成集中優勢兵力應對。
四類是靠改變生存方式而存活的企業。有的行業可以生存,但這個行業的弱勢企業無法生存。勉強支撐會耗盡元氣。有適當機會,可以轉行。在自然的動物世界,野牛是否可以活下來不一定非要戰勝獅子,跑得比別的牛快就行。
五類企業是可以不改行,但可以堅持一段再決定方向的企業。這類可采取“冬眠”而不必候遷的方式熬過危機,壓縮規模,堅守待變。
六類企業是實在堅持不下去了,如何被人兼并收購、安樂歇業的企業。企業家不一定總有企業,企業消失前要合法打發利益關系人和員工,合法停業,自己抽身休息學習、到跨國公司和大企業就業,部分或全部接收他人并購,也是很好的過渡。
|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