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全會孕育紡織新期待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是一部里程碑式的國家改革總體規劃。雖然不可能涉及每個行業改革與發展的具體問題,但其立意點高、覆蓋面廣、目標明確、可操作性強的邏輯思維特點,能夠讓紡織行業認識未來改革發展的新愿景和新期待。 市場活力充分有序釋放。全會把市場作用從“基礎”變為“決定”,意味著紡織企業作為市場主體,按照市場對資源配置起決定性作用規律,根據市場價格信號,突破生產要素領域存在的體制障礙,通過技術、管理和創新來提高競爭力,在公平競爭中釋放更多市場活力。當然,市場亦不是處處神通,政府作用不可或缺,企業的市場活動絕對不能背離政府的宏觀調控、市場監管、公共管理、環境保護的作用要求,否則企業將違背大局利益和社會責任,全行業也難以有序發展。 非公有制企業地位提升。全會以“兩個都是”表述了公有制經濟與非公有制經濟沒有老大、老二之別的同等重要,體現了對非公有經濟的充分肯定,為已在紡織行業占主體的民營企業進入更廣闊領域,掃清了理論與意識形態的障礙,紡織民營企業可以在國有壟斷領域比如石化、電力、金融等獲得更多發展空間。只有打破壟斷,才能有真正的公平。全會提出完善產權保護制度,而民營企業家最擔心的就是財產權的保護。 農民工“市民化”有望提速。逐步縮小城鄉差別、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是全會提出的改革目標之一。為此,戶籍制度改革可望加速,中小城鎮可能擔當“打頭陣”角色。而紡織企業大多密集在中小城鎮地區,農民工是從業主體,農民變市民、過上和城里人一樣好的日子,是絕大多數紡織農民工對未來生活的愿望,尤其80后、90后新生代農民工普遍不愿再回鄉務農,迫切希望成為真正的城里人。紡織農民工為縮小城鄉差別作著貢獻,為自己成為市民創造穩定生活來源,也期待新型城鎮化成果真正惠及自己。 棉花體制改革可能加快。全會強調生產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著力消除市場壁壘,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因此,現行計劃配置的棉花流通體制已到了必須徹底改革之時,市場化配置、國內外公平買賣是根本選擇,否則將嚴重影響紡織行業健康穩定發展。全會強調農民的財產權利,適當給予農民對承包土地的處分權,促進土地流轉,有利于發展農村棉花種植專業戶和家庭農場,擴大棉花用地有效面積,提高經營規模效益,以便獲得政府相應補貼和支持。 行業組織承擔治理職能。全會提出的改革總目標是完善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治理的主體是多元的,包括行業協會在內的社會組織。紡織行業協會作為社會組織的行業形態,要依法參與和創新治理,承擔行業治理重任,承接政府交給市場、社會的行業職能,采取公益性與市場化相結合方式,不斷完善行業性公共服務,促進紡織經濟持續協調發展。 三中全會孕育的紡織新期待,與其說是難得的歷史機遇,不如說是深化改革的行業大考,考驗行業上下的智慧和勇氣,關鍵在于為改革凝聚起行業共識和有效實踐與行動,讓行業期待真實地變為改革與發展的成果。 ?。ㄗ髡撸簩O淮濱 中國紡織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