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化纖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
“十一五”成就顯著“十二五”機遇、挑戰并存 化纖是紡織工業的基礎原料,目前化纖已占紡織纖維加工總量的70%,在棉花等天然纖維增長有限的情況下,化纖工業承擔紡織工業原料保障的任務更顯重要。“十二五”時期,我國紡織工業將繼續保持穩定增長,而且市場需求將對紡織工業在品種、質量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時,化纖工業是資金技術密集型產業,化纖新材料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主要組成部分,化纖工業轉型升級對于紡織工業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具有積極的促進和帶動作用。 目前,我國化纖產量已占全球的60%以上,常規聚酯、滌綸等產品的技術裝備基本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但總體看,化纖工業自主創新能力弱,同質化競爭現象較為嚴重。加快轉變發展方式,解決長期積累的結構性矛盾和問題,是化纖工業“十二五”發展面臨的迫切任務。為更好地指導化纖工業轉型升級,加快實現由化纖大國向強國的轉變,工信部消費品工業司組織編制了《規劃》。 “十一五”期間,化纖工業成就顯著。全面完成了規劃的各項目標任務,有力地推動和支撐了我國紡織工業和相關產業的發展,并為全球相關產業鏈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主要體現在:行業持續快速發展,2010年化纖產量3090萬噸,占全球的比重超過60%,年均增長13.2%;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產業集中度不斷提高,化纖原料自給率有所提高;產品國際競爭力顯著提升,2010年化纖出口193萬噸,年均增長22.1%,而進口量年均下降9.9%,化纖整體差別化率已超過46%;高性能纖維產業化取得一定突破,實現了初具規模、初上水平,并可部分替代進口,初步滿足了航空、航天等領域的急需;行業技術進步成效顯著,以大型精對苯二甲酸、聚酯滌綸、粘膠短纖、錦綸聚合等為代表的自主化技術及成套裝備已居國際先進水平;節能減排工作取得明顯成效,淘汰落后產能300多萬噸,噸纖維綜合能耗下降30.4%,取水量下降25.7%,排放量下降25%,超額完成國家“十一五”發展目標。 “十二五”期間,我國化纖工業的發展所面臨的形勢是機遇與挑戰并存。市場需求仍有較大增長空間,化纖在保持原有市場的同時,差別化、功能化纖維以及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將會進一步拓寬應用領域,帶來新的市場需求。新科技革命將加快行業技術進步,為改造傳統工藝、裝備和提升自動化控制水平等提供了技術支撐,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加快發展為高性能纖維發展帶來機遇。世界化纖工業格局繼續調整,美、日、歐等轉向發展高端產品,亞洲成為世界化纖生產中心,印度、巴西、土耳其等后發優勢明顯,我國化纖出口面臨的國際貿易環境將愈加嚴峻。資源和環境約束帶來更大挑戰,化纖原料進口依存度長期居高不下,同時未來環境的制約作用將會更加明顯,但節能減排、循環利用等低碳技術的快速提升為化纖行業循環經濟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持。行業內部結構性矛盾和問題依然突出,產品、規模、應用領域等結構性矛盾依然存在,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營銷與品牌建設滯后。 行業發展、市場需求、資源保障和環境容量缺一不可 經過“十五”、“十一五”的快速發展,我國化纖工業已經形成了較大的總量規模,已經形成完整的上下游產業配套基礎,聚酯、滌綸、粘膠等行業的技術裝備已達國際先進水平,全球影響力進一步增強。“十二五”時期,紡織品服裝市場需求將繼續保持增長趨勢,而其增長所需原料將主要依靠化纖的增長來滿足,而新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以及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推進既為化纖工業的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也提供了市場空間。同時,世界化纖產業繼續向以我國為中心的亞洲地區轉移的趨勢更加明顯,我國具有的產業鏈優勢將進一步得到體現,因此從總量上看,化纖工業還將繼續保持較快發展態勢。但隨著紡織工業轉型升級進程的加快,以及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的發展,對化纖工業發展將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時化纖工業自身發展也進入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發展重點也必須轉移到結構優化和提高質量效益上來,實現發展速度、結構、質量和效益的協調統一。 《規劃》提出,到2015年化纖產量4100萬噸,年均增長5.8%,化纖加工量3900萬噸,占紡織纖維加工總量的76%??偭磕繕说奶岢鲋饕强紤]了與《紡織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中纖維加工量達到5150萬噸,年均增長4.5%的目標相協調,以保證紡織工業增長對化纖的需求;同時考慮到淘汰化纖落后產能150萬噸以及引導行業更加注重質的提升等因素,我們認為“十二五”期間化纖工業實際新增產能約1300萬噸,其中再利用纖維約200萬噸。隨著化纖工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進程加快,部分落后產能也將退出,“十二五”期間紡織工業發展的大趨勢不會發生明顯改變以及化纖產品應用領域的拓展,在棉花、毛、絲、麻等天然纖維供應量難有較大增長的情況下,化纖作為紡織工業最主要的原料,仍將主要承擔滿足紡織工業需求增長的任務,總量仍會保持一定的增長,特別是在高仿真纖維的發展方面仍有較大空間。但我國化纖產量占全球的比重已經超過60%,考慮化纖工業發展要與紡織工業發展、市場需求、資源保障和環境容量等相協調,“十二五”期間化纖產量、加工量的增長速度將明顯低于“十一五”時期。 《規劃》編制過程中,始終將資源、環境作為主要考慮因素,將可持續發展作為《規劃》的重要目標和重點任務,體現了科學發展的要求?!兑巹潯访鞔_提出了化纖工業可持續發展的目標。這是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中對經濟社會發展提出的堅持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的要求,并結合化纖工業實際情況制定的。“十一五”期間,化纖噸纖維綜合能耗下降30.4%,取水量下降25.7%,超額完成國家和行業“十一五”規劃的節能減排任務,目前化纖工業大部分品種的能耗、水耗及污染物排放水平已達國際先進水平;考慮到“十二五”期間化纖工業實際可能的技術和工程進步情況,《規劃》中節能減排目標值略低于國家總體要求。最為重要的是,《規劃》首次明確提出了化纖工業循環經濟發展的目標——2015年循環利用規模達到700萬噸,其中廢舊聚酯產品利用600萬噸、化纖面料服裝等回收利用100萬噸。這是在化纖行業貫徹科學發展觀,切實轉變發展方式,保障可持續發展的具體目標和措施。 《規劃》的專家論證會也專門針對環保、資源等方面進行了論證,專家組給予了充分肯定,認為《規劃》提出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合理,循環經濟發展目標明確,具有前瞻性;《規劃》實施不僅有利于促進化纖工業可持續發展,也有利于環境的保護。 四個目標七項任務全面提高化纖工業綜合競爭力 《規劃》提出的指導思想是:以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以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為主攻方向,以滿足市場需求為出發點,著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強化采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化纖產業,大力推進高性能纖維、生物質纖維及生化原料的研發和產業化,積極促進廢舊纖維制品回收利用,推動行業節能減排、環境友好和循環經濟的發展,加強產業鏈協調發展與國際化合作,全面提高化纖工業的綜合競爭力。 《規劃》提出了四個具體發展目標: 一是行業增長目標。規模以上化纖企業產量達到4100萬噸,年均增長5.8%;化纖加工量達到3900萬噸,年均增長5.5%;化纖占紡織纖維加工總量的比例累計提高6個百分點;工業總產值達到7500億元,年均增長8.7%。 二是結構優化目標?;w原料自給率達到70%,累計提高11個百分點;化纖差別化率達到60%,累計提高14個百分點;高檔面料及制品原料自給率達到85%,累計提高15個百分點;高性能纖維總產能達到16萬噸,年均增長23.8%。 三是技術進步目標。企業研發投入比例由1%提高到1.5%;規模以上企業全員勞動生產率年均增長10%;新產品產值比重達到20%。 四是可持續發展目標。萬元增加值能耗下降15%;萬元增加值用水量下降20%;主要污染物排放下降10%。《規劃》還首次提出了化纖產品循環利用的目標,2015年廢舊聚酯產品、化纖面料服裝等回收利用規模達到700萬噸。 《規劃》緊緊圍繞“加快轉變化纖工業發展方式”這條主線,提出了七項主要任務: 一是大力促進常規產品優質化,提升產品附加值。采用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和提升傳統化纖工藝、裝備及生產自動化控制水平,加快發展高仿真、功能性、多功能復合等差別化纖維。 二是努力提升高性能纖維產業化水平。建設產學研用創新平臺,組織實施專項工程,加速實現高性能纖維及其復合材料的產業化。 三是有力推進生物質纖維及其原料的開發。充分利用農作物廢棄物和竹、麻、速生林及海洋生物資源等,開發新型生物質纖維材料,實現產業化生產。 四是積極推動節能減排和資源循環利用。加強行業“低碳經濟”的技術經濟研究,加快節能減排新技術、新裝備的產業化研發和推廣,加快淘汰落后生產工藝和設備,積極推動行業資源循環利用。 五是加快提高重點技術與裝備自主化和工程化水平。加強集成創新,提高公司研發能力和工程化建設能力,著重加快差別化纖維、高新技術纖維等的核心技術、配套裝備和關鍵部件的產業化攻關開發。 六是轉變行業發展方式,創新企業發展模式。推動重組整合,促進集約化經營,打造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鼓勵優勢企業向上下游整合;強化企業基礎管理,著力提升行業信息化水平。 七是繼續優化產業區域布局。東部地區著重加強研發創新,推動轉型升級,提高核心競爭力。中西部及東北地區結合當地資源,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發展特色產業,積極培育和發展化纖特色產業集群。 同時,《規劃》以專欄形式進一步強調了加快發展差別化纖維、促進高性能纖維產業化、推進生物質纖維及其原料產業化、推動節能減排和資源循環利用以及加快化纖重大技術與裝備的開發和應用等重點發展領域。 六方面政策措施助目標任務落實 《規劃》提出了六個方面的政策措施,主要是:對現有財稅、金融、產業、貿易政策的梳理和修訂,重在抓好落實;推動產、學、研、用結合,解決當前制約行業發展的一些關鍵技術、共性技術及其重大裝備、關鍵設備;加快原料建設,提高原料保障能力;理順產業鏈關稅關系,利用好期貨市場,防止壟斷和低價傾銷,營造良好市場環境;理順標準管理體制,支持標準化工作機構建設,充分發揮國際化纖標準工作組召集人作用;充分發揮行業協會作用,及時反映企業訴求,加強行業自律,應對貿易摩擦,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引導行業發展。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