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憲民解讀紡機“十二五”發展指導性意見
到“十二五”末期,紡織機械行業主營業務收入將達到1200億元,年平均增長速度為7%。這個目標參考了國家所定的“十二五”期間保持7%的經濟增長指標。同時也表明,未來五年,中國紡織機械器材行業的主要發展目標將是追求質量而非速度。 為紡織工業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擔當重任的紡織機械器材行業,其“十二五”發展方向、目標和任務在行業內一直被格外關注?!都徔棛C械行業“十二五”發展指導性意見》已經發布,近日,中國紡織機械器材工業協會副理事長祝憲民對此進行了詳細解讀。 2010年3月,由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高勇,中國紡織機械器材工業協會理事長王樹田擔任組長,中國紡織機械器材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劉家強、顧平牽頭,中國紡織機械器材工業協會《紡織機械行業“十二五”發展指導性意見》(下稱《意見》)編寫組成立。經過多方調研形成初稿,此后經過數次征求意見,討論修改后,《意見》于今年3月正式向行業發布。 以振興規劃為基礎涵蓋科技等多個方面 談到《意見》的編制情況,祝憲民表示,它的編制基礎有四個:一是國務院發布的《紡織工業調整振興規劃》;二是國家工業與信息化部發布的《關于紡織機械工業結構調整的指導意見》;三是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發布的《紡織工業"十二五"科技進步綱要》;四是正在審議中的《紡織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與2020年強國綱要》。 “‘十二五’指導意見基本是一個科技發展的規劃。它是由老領導、老專家親自掛帥帶領編寫組完成的。”談到《意見》的特點,祝憲民表示,這是一個涵蓋行業科技、市場、結構調整的指導意見。除了以上所說的編制基礎外,《意見》也是在國家發改委的指導下,在國家和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相關規劃、綱要的基礎上完成的。 目標調整未來發展更重質量 在紡織機械行業的“十二五”發展的主要目標中,分行業規模、產品結構、經濟運行、技術進步和管理水平五項,詳細列出了五年后將要達到的數字。其中包括到“十二五”末期,紡織機械行業主營業務收入將達到1200億元,年平均增長速度為7%;國產紡織機械產品的市場份額達到80%;主要紡機產品30%以上達到同期國際先進技術水平(其中紡紗機械、化纖機械等主要產品達50%以上);主要專用基礎件達到或接近國際同期先進水平;產品出口占全部銷售額的20%等。 對此,祝憲民表示,到“十二五”末期,紡織機械行業主營業務收入將達到1200億元,年平均增長速度為7%。“這個目標應該說定得是比較低的。它參考了國家和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所定的7%的經濟增長指標。同時,也表明了未來五年,中國紡織機械器材行業的主要發展目標將追求質量而非速度。” 與此同時,《意見》中還提出,到“十二五”末期,使國產紡織機械產品的市場份額達到80%的目標。“這也是一個不難完成的指標。根據市場的實際需求和現實情況,事實上,我們可以在更短的時間內實現這一目標。” 50+38是重點“高端”包括基礎專件 “十二五”紡織機械行業發展的任務是整個《意見》的關鍵和重點。紡織機械行業將在未來五年中要做好8項重點工作:一是積極推進紡織機械行業結構調整;二是發展高端紡織技術裝備;三是構建科技創新體系;四是加強紡織機械企業的技術改造;五是加強可靠性工作的推動力度;六是發展和穩定人才隊伍;七是提高品牌價值;八是建立健全行業公共服務體系。 “提高紡織機械行業的創新能力,實現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突破研發、設計、營銷、品牌培育、技術服務、專門化分工等制約行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關鍵環節和生產性服務業。”祝憲民說,具體做法就是要推進企業之間的兼并重組和規?;芰?,提高產業集中度。培育和壯大一批具有總體設計、成套能力和系統服務功能的大型企業集團(總承包商),促成一大批專業分工明確、特色突出、配套制造能力強的中小企業發展壯大。 在發展高端紡織技術裝備一項,提出要加快高性能纖維成套技術工藝裝備、產業用紡織品裝備、高效節能綠色環保技術裝備、高性能紡織機械專用基礎件等高端紡織技術裝備的研發和產業化;加大毛麻絲等天然纖維紡織機械的研發和產業化投入。重點發展8類高端紡織技術裝備,加快50項紡織機械產品和技術的研發及產業化,積極推廣38項紡織機械先進適用產品和技術。 “在定義‘高端’時,我們提出了設備必須具備的以下四個特征:一是技術水平先進;二是附加值高,能為紡織用戶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三是可靠性高;四是在產業鏈中處于重要部位。”祝憲民說,“如鋼領和鋼絲圈,雖然看起來只是行業中的小問題,但單機在整個產業鏈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不可小視。在《意見》附件1中,詳細列出了‘十二五’期間高端紡織技術裝備要重點發展的8個領域,其中就包括專用基礎件。” 在構建科技創新體系中,要改革和改進創新機制體制,以紡織行業的需求和科技進步為引導,構建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創新鏈,建設新型的創新聯盟組織;提升企業技術中心的研發能力;培育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主導產品和核心技術,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加快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和新設備的研發和應用。 在加強紡織機械企業的技術改造項目中,提出要促進紡織機械企業的工藝技術進步和機床數控化率;推廣精密鑄造、精密沖壓、粉末冶金、塑料注塑等精密成型工藝,提高精密加工技術水平;推進適合行業特點和管理要求的信息化管理軟件和先進設計軟件的應用,提高企業管理水平。 加強可靠性建好行業信息平臺 可靠性是高端設備必不可少的特征。在加強可靠性工作的推動力度中,提出了企業決策層高度重視,推動從產品設計、制造、外協、外購、裝配到安裝調試和售后服務等全方位的可靠性提升;在政府主管部門的指導和支持下,行業協會積極組織制定主要產品的可靠性評價技術規范文件,開展開靠性的培訓和經驗交流,推動第三方參與的可靠性認證。 在發展和穩定人才隊伍中,提出了要通過建立合理的薪酬激勵機制,通過選拔、教育、培訓、實踐和引進等方式,穩定人才隊伍,培養一批具有全局戰略眼光、市場開拓精神、管理創新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的優秀企業經營管理隊伍以及具有創新精神的科技領軍人物、工程技術人員等組成的高水平科技創新團隊,并著力打造高素質專業技能人才。 為提高品牌價值,提出了要靠科技進步和技術創新,走質量效益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發展道路,以科技領先、精良制造為基礎,推動品牌價值的提高;加強在展覽會、研討會、技術交流等活動中的形象展示和宣傳,樹立企業和產品的品牌形象;采取多種方式提高優秀企業和產品的品牌價值。 在建立健全行業公共服務體系方面,提出了依托技術創新體系、標準制訂體系和檢驗檢測體系,建設好行業科技服務平臺;依托行業協會和各種國內外展會掌握國內外市場動態等信息,及時、準確地發布行業經濟運行狀況,完善行業運行預警機制,建設好市場服務平臺;依托國家統計部門、相關行業和企業信息直報系統,建設好行業信息服務平臺。 爭取政策支持營造良好產業環境 除行業自身要努力實現的目標和完成的任務,《意見》還專列了一章《政策措施建議》,對加快自主創新體系建設、自主知識產權保護、支持紡織機械企業采取多種融資方式等方面的問題提出了建議。 “原始創新能力薄弱。產業集中度低是紡織機械行業面臨的主要問題。低水平重復建設和過度競爭導致企業經濟效益低下,已經嚴重影響到行業的持續發展。”祝憲民表示,針對這些情況,在《意見》中明確提出,紡織機械行業要加快自主創新體系建設:一要結合行業振興和戰略性發展構架,創新產學研用結合模式,推動科研院所、高校和企業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構建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二是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三要加強創新資源的整合共享,發揮國家工程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國家工程實驗室等科研基地的引領和輻射作用;四要加快紡織機械行業技術創新服務平臺的建設。 “除此外,還要堅持自主創新以企業為主的原則,爭取國家給予更多的政策支持。特別是關系行業發展的重大關鍵技術、共性技術、基礎工藝技術、重大裝備核心技術的研發等。”祝憲民強調。 在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方面,要認真執行和貫徹知識產權法律法規,保護企業在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和品牌培育方面的利益,按照法律解決好知識產權的國內外爭端,促進公平競爭。 要進一步完善產業政策。做好行業重大技術裝備自主創新目錄、產業結構調整目錄、淘汰落后產能目錄、鼓勵引進技術和產品目錄、投資產業指導目錄等的制修訂工作,防止產業盲目擴張和低水平重復建設。 在支持發展高端紡織技術裝備方面,建議國家對符合產業政策、符合行業重點發展方向的技術改造項目,在稅收、資金等方面給予更多的支持;對紡織用戶訂購和使用國產首臺(套)高端紡織技術裝備予以技術改造支持;對符合重點自主技術創新項目的紡織機械企業,在進口部分關鍵零件時給予稅收優惠政策。 支持企業采取多種融資方式。在市場充分自主化的今天,對所有企業來說,融資是必須面對的課題。對具有良好發展前景的高端紡織技術裝備制造企業,中小型紡織機械創新型企業,國家應支持他們采取多種融資方式籌措資金用于技術改造、自主創新、擴大營銷渠道和進行管理創新;提供上市、發行公司債券、短期融資債券等多種融資渠道;充分發揮租賃、出口信貸等政策,推動國產紡織機械產品擴大國內外市場份額。 同時,還要進一步發揮行業協會的自律協調作用。使行業協會在行業自律、技術咨詢、市場開拓、信息引導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支持行業協會協調解決行業問題,為推紡織機械技術進步和產業結構調整做好服務。
紡機 編后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紡織機械行業得到了快速發展。到2010年底,我國紡織機械行業規模以上企業1071家,從業人員14.98萬人。“十一五”期間,紡機行業主營業務收入平均年增長率為17.08%,比“十五”期間增加了3.40個百分點。行業運行快速發展,企業結構日趨合理,技術進步和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提高,產品競爭能力顯著提升。紡機行業資產總額比“十五”期末翻了近一番。 目前,我國紡織機械產品產量占全球產品產量的1/3。我國紡織機械行業已經形成產品門類完整、品種齊全、配套便捷的產業制造體系,是國際紡織機械制造業中規模最大、產量最高、產品種類最多的國家。 “十二五”期間,中國紡機行業仍然面臨有利的發展環境。紡織工業結構調整將促使紡織機械行業創新向價值鏈高端延伸;高端紡織技術裝備產品市場需求將進一步增長;新能源、新材料產業是大力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循環經濟和綠色制造將為紡織機械行業的發展提供更多的創新機會。行業正可借此東風順勢提升。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