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橋紡織網—資訊頻道> 外貿信息>正文
印度是當今世界上成長最快的經濟體之一,外資成為支撐印度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柱。我國是印度第一大貿易伙伴,印度也是我國在南亞最大的貿易伙伴。據中國海關統計,中印雙邊貿易從2000年到2011年的11年間增長了25倍,年均增幅達34%。2014年,雙邊貿易達到705.9億美元的規模,其中中國對印度出口542.2億美元,同比增長12%。
紡織業在印度國民經濟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印度紡織部最新年報顯示,紡織業貢獻了印度GDP的4%、工業總產出的14%、出口創匯的11%。印度紡織業具有充足的勞動力資源,35歲以下青壯年勞動力有8億人。充足的紡織原料及政府政策支持等優勢,使得近年來印度紡織業實力漸強。據統計,印度是繼中國和美國之后的世界第三大產棉國,也是全球最大的黃麻生產國、第二大生絲生產國,并繼中國之后成為世界第二大紡織品和成衣生產國。
為此,本期特邀印度產業投資問題研究的專家,深入分析紡織業投資印度的機遇與挑戰。
中印兩國紡織產業合作機會多
印度紡織業主要產品有棉紡品、人造纖維、毛制品、絲織品、黃麻制品、手織品、地毯、手工藝品及成衣等。主要紡織企業包括印度國家紡織公司、印度國家黃麻生產公司、印度棉花公司等。紡織品和成衣約占印度年出口額的12%,2015年紡織品和成衣出口額基本與上年持平,為376.5億美元。
印度近年來成為中國最大的棉紗線進口國,2014年8月至2015年7月,印度共出口棉紗131.6萬噸,其中48.5%出口中國,12%出口孟加拉。隨著中印孟緬經濟走廊、“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的落地,印度成為“一帶一路”經濟帶上的主要國家。
印度是當今世界上成長最快的經濟體之一,外資是支撐印度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柱。2015/2016財年前11個月(2015年4月至2016年2月),印度共吸收510億美元外國直接投資,創歷史新高。當前,“中國投資,印度制造”正成為中印經貿發展的契合點。
印度的出口鼓勵政策指出,產品全部出口的企業、出口加工區和自由貿易區的國內外企業,5年內免征所得稅;企業進口用于生產出口商品的機器設備零部件和原材料免征關稅;落后地區合資企業10年內減征所得稅25%。
紡織業是印度出口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也是農業之外提供就業崗位最多的產業。印度莫迪政府提倡的“印度制造”以及外國直接投資項目的增長又推動了印度就業率大幅增長。
20世紀80年代,印度經濟平均增長率只有3.5%,21世紀初進入8%~9%的快速增長階段。在未來10年里,印度預計將增加1.1億人的勞動力就業。
特別是印度有8億35歲以下青年人,可為紡織等印度制造業提供充沛的勞動力資源。此外,印度紡織研發能力上的相對欠缺,也是束縛印度紡織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兩國在紡織領域有著潛在的合作機遇。
印度紡織市場格局與發展潛力
1.印度紡織市場格局
印度的主要經濟作物有棉花、黃麻等,是印度紡織業主要的天然纖維原料。2014/2015財年,農業GDP增速為1.1%。印度是繼中國和美國之后的世界第三大產棉國,也是全球最大的黃麻生產國、第二大生絲生產國。印度棉花產量近年來持續增長,其國內棉紡織業的原料基本能夠自給自足。
紡織業是印度規模最大的產業,占全國制造業比重的20%,紡織業生產總值約占印度國內生產總值的6%。然而,相比于中國紡織業目前的現狀,印度紡織業的弱點是受資源局限,尚未形成規模經濟集群,紡織企業的規模小、分散、投入不足、生產設備及生產技術落后。
印度紡織業的優點是勞動力價格低,據美國《華盛頓郵報》調查顯示,中國紡織業平均工資為0.68美元/小時,印度為0.38美元/小時。印度紡織業以其充足的勞動力和原料資源優勢,一直保持強勁的增長勢頭。
原材料如棉花、羊毛、絲綢和黃麻的產量充足,勞動力優勢明顯,這兩點使印度保持較大產業競爭優勢。有預測顯示,2020年印度紡織品和成衣占世界貿易的總額將由現在的4.5%上升至8%,有望達到800億美元。
另外,據印度零售市場研究權威機構TechnopakAdvisors的分析報告顯示,印度成衣市場規模每年以平均11%的速度增長,至2020年市場規模將達10兆3200億盧比。印度男士成衣在市場上占有一定的比重,市場規模約為7200億盧比,且每年以平均9%的速度增長。另外,印度農村的成衣市場消費占印度成衣消費市場總量的一半以上。
2.印度紡織市場發展潛力
據印度紡織部門消息,印度在未來5年內將吸引50億美元外資投入。與此形成對比的是,過去10年的外商直接投資僅有8.17億美元。
印度紡織業目前創造價值達1080億美元,如果該行業得到政府更多支持,有望在2025年超過5000億美元。有研究稱,如果印度實現這一超越,不僅可以創造350萬個就業機會,而且會促進2000億美元的投資。目前,印度國內紡織品市場總額為680億美元,而出口市場為400億美元。未來市場總規模將達5000億美元,國內市場和出口市場分別為3150億美元和1850億美元。
特別指出的是,中國先進的紡織技術對印度紡織市場格局影響很大。以面料而言,中國紡織業于20世紀90年代起致力于開發功能性紡織品,例如吸濕排汗紡織品、抗靜電或抗紫外線等防護紡織品等?;谟《鹊某梢聫S是以歐美為終端市場,對功能性紡織品的需求強烈,而中國在功能性紡織品領域近年來發展迅速,因此印度市場應極富拓展潛力。
印度產業用紡織品也是中國企業應該著眼的市場。有中國企業家表示,印度輪胎簾布市場在印度大有商機。調查發現,某家中國企業平均每個月銷往印度850噸輪胎簾子布,印度市場約占其銷售收入比重的20%。而隨著印度汽車市場蓬勃發展,除輪胎簾子布以外,汽車座椅內裝用布、安全氣囊、安全帶等,印度目前都依賴進口,這些產品對中國紡織業而言具有巨大潛力。
曾有市場調研顯示,當人均收入達2000美元水平后,消費者對醫療衛生用紡織品的消費量將大幅成長;達5000美元時,紙尿布的消費量亦會增長。目前在印度北部地區、度假勝地所在州以及首都地區,印度居民收入已達到2000美元的水平,對醫療衛生用紡織品的需求增長已經顯現,這對中國企業來說也是值得關注的市場機遇。
3.印度紡織業優惠政策
近年來,印度設立各種相關基金和技術革新計劃,協助企業投資新技術,補助設備更新的貸款。此外,印度政府計劃推出4421萬美元促進紡織品技術的發展,財政部已經計劃建立4個新的研發中心,包括蚊帳和漁網、鞋帶和醫用手套等產品。
另外,印度政府調撥了大量資金用于紡織部門的技術改革基金計劃(TUFS)。TUFS是為紡織業的現代化和技術改革而力推的旗艦計劃,用于提升紡織業的成本效益和競爭力。TUFS下的投資一直在穩步增加。印度政府還特別關注綜合性紡織園區計劃(SITP)。這個計劃是要建立擁有世界一流基礎設施的紡織園區,迄今已有40個SITP項目獲批準,顯示印度政府正全力確保紡織工業加速發展。
紡織企業投資印度的機遇和挑戰
1.紡織企業投資印度的機遇
19世紀統治印度的不列顛東印度公司,為了從印度獲得廉價原棉以供應英國紡織工業需求,積極鼓勵植棉。18世紀下半葉,印度引進陸地棉,1854年在孟買建立了第一個機器紡織工廠,開始了印度現代紡織工業。目前,印度中高收入人群迅速擴大,現有的13億人口中有3億處于這一階層,而印度政府的貿易開放及減免稅率政策也大幅度刺激了其經濟的增長。
與其他亞洲發展中國家相比,印度城市化的程度相當低,70%的民眾居住在農村。對許多零售消費品來說,鄉村市場是其銷售的主力,約占總銷售額的70%。近幾年來鄉村市場的增長尤其迅速,許多消費品在鄉村市場的銷售增長率是城市地區的4倍。
印度紡織市場前景甚為光明。每年6月第1周在印度首都新德里舉辦的印度國際紡織品展覽會是印度最大的紡織類展覽會。
據悉,每年的展會吸引國內外5000多名買家進行貿易洽談,專業觀眾達到12000人次。參加印度國際紡織品展覽會的中國廠商從2008年的23家,到2015年已經增長到103家。
2.紡織企業投資印度的挑戰
印度植棉歷史悠久,曾是世界最主要的棉紡織品出口國。18世紀末英國機器紡織工業興起,精美的機織品將印度手工棉紡織排擠出市場,印度轉而成為原棉供應國。印度種植的是亞洲棉和非洲棉,其纖維短粗,不適合機器紡織,印度棉花的市場競爭力受到美棉的沖擊。
在印度,奢華的高端市場與廉價的低端市場兩極分化明顯,中國紡織品在印度市場所占的份額很小。由于與本地文化、風俗習慣結合程度較低,印度目前45%的紡織品消費還是來自對傳統服飾的需求;印度消費者對中國產品的情結比較矛盾,愛其物美價廉的同時,又不愿丟掉本國服裝的特色。目前印度市場上流通銷售的中國紡織品服裝被駐扎在中國的印度買手所壟斷。為了謀求更高的利潤,這些印度買手往往采購中國最低端,甚至是庫存商品銷往印度各地,這導致整個印度零售市場上90%的中國紡織品都是低端的大路貨,而中國真正性價比高的產品由于缺乏有效的銷售渠道,無法被印度消費者所了解。
產業投資合作需注意的幾個問題
1.促進雙方溝通與合作,實現中印紡織品貿易互惠共贏。
由于中國和印度都是紡織品生產大國和出口大國,中印兩國間的紡織品貿易競爭不言而喻。中印應加強理解,減少貿易摩擦。雙方可以通過商簽自由貿易協定,在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中促進兩國紡織品生產規模和貿易規模的擴大,從而使兩國在國際紡織業比較優勢發生各種變化時,保持中印兩國紡織業的競爭優勢。
在行業層面,中國應積極發揮行業組織的引導、監督和協調功能,加強中印兩國紡織業界的對話協商,引導紡織品出口并監督紡織品出口數量和價格的變化,減少因低價競銷引起的反傾銷問題等,爭取做到在良性競爭中實現中印紡織品貿易互惠雙贏。
2.加強在多邊貿易體制下的對話,為雙方尋求更多利益。
紡織品一體化在給中印兩國紡織品貿易帶來巨大商機的同時,也給兩國紡織業發展帶來新的問題。發達國家在環境保護、商標注冊制度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嚴格與苛刻,中印兩國都面臨發達國家在進口紡織品和成衣方面的非關稅限制。與此同時,作為發展中國家,中印兩國紡織品競爭力優勢都主要體現在低成本、低價格方面,而在產品品質方面與發達國家制定的技術標準要求有較大差距。中印兩國可以聯手參與多邊貿易談判,增強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對話的話語權,為雙方尋求更多的國際市場機遇,爭取更大利益。
3.拓寬渠道,積極促進兩國紡織業互補,加大合作力度。
盡管中印兩國紡織品在國際市場上具有較大競爭力,但兩國紡織業也具有互補合作的較大潛力。
以紡織原料為例,隨著印度國內絲綢消費和需求的連年增長,中國對印度絲類商品的出口不斷增加,印度已成為中國絲類商品出口的第一大市場,占中國生絲出口總量的近50%。在鞏固、增加傳統紡織品貿易的同時,中印應注重從改變商品結構方面擴大紡織品貿易。
由于印度的紡織生產設備和生產技術較落后,使得印度紡織業產能受到限制,印度對紡織機械有較大的市場需求,這為中國紡織機械出口印度提供了商機。
中國在紡織業產業鏈構建、產品設計研發和生產技術等方面具有相對優勢,印度在原材料供應和勞動力成本等方面具有相對優勢,兩國通過投資合作,實現資源合理配置,可以擴大生產規模和貿易規模,相互促進技術進步和紡織產業結構調整。兩國還可以通過共建紡織工業園以及企業并購等多種方式和途徑實現優勢互補,這也是印度企業最感興趣的兩種合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