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橋紡織網—資訊頻道> 外貿信息>正文
時值全國兩會,海關總署如期發布了2月份進出口數據,總體表現仍不盡如人意,處于下降通道。整體來看,前2個月進出口、出口和進口還是2位數的降幅,分別是12.6%、13.1%和11.8%。只看2月,如果從名義上說表現更差,進出口、出口和進口分別下降15.7%、20.6%和8%,這其中除了受外部市場低迷和大宗商品價格跟去年同期相比仍處于低位的因素影響外,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春節假期的錯位。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顯示,如果扣除春節因素,經過季節調整后的2月份當月進出口、出口和進口值同比降幅分別為2.9%、0.8%和5.5%,這一降幅基本符合當前國際國內形勢發展。
每年3月,比CPI、進出口等宏觀經濟數據更引發全球關注的,是中國國務院總理在兩會上所做的政府工作報告。因為這份報告中,不僅有對過去一年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情況的總結,還會對新一年各項工作提出發展目標。今年兩會前,就有媒體盤點中國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確定的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其中25個量化指標任務中,只有“進出口增長6%左右”這一目標沒有實現,或者說實際情況嚴重未達標。
實事求是講,并不是中國外貿自身出現了大問題,而是2015年發生了諸多沒有預料到或者說難以預料的事件,導致全球貿易市場在時隔7年后再度出現萎縮。例如,原油等大宗商品價格斷崖式下跌,地緣政治拖累部分地區經濟動蕩等。根據世界貿易組織最新公布的數據,2015年全球出口總體下降11%左右(按美元計),中國出口僅下降2.8%,而歐盟、美國和日本等出口分別下降19.4%、7.1%和9.4%,印度、巴西、俄羅斯和南非出口分別下降17.2%、15.1%、31.6%和11.5%。如此來看,過去一年的中國出口,無論是與傳統發達市場還是與新興市場相比,表現都要好很多。
或許是出于對全球經濟和外部環境不確定因素越發增多的考慮,2016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對中國外貿發展沒有設定量化的任務目標,而是提出“回穩向好”四字要求。筆者認為,這一做法是本屆政府追求實事求是的執政理念和對市場規律尊重的表現。畢竟,對外貿易特別是出口,不是中國政府或中國企業可以做主的,更不是強買強賣,必須遵循和適應全球大環境不斷變化的規律和節奏。
然而,筆者認為,沒有設定量化目標,不代表可以無所作為。按照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2016年重點工作的要求,中國對外開放工作突出的是一個“新”字,對外貿易也需走出一條“新道路”。
近年來,面對全球經濟合作與競爭格局的新變化,中國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同時,力推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在今年對外開放的總體工作中,重點強調了“在發展、改革和競爭中,要不斷增強新動能、增添新動力和增創新優勢”,無處不體現出對“新”的要求。特別是對外貿易,更是明確提出要“創新發展”,而“創新發展”本身也是“十三五”規劃建議中提出的“十三五”期間我國五大發展理念之一。
盡管對外貿易需要依賴外部市場的環境和需求,但從中國外貿自身發展的角度來說,仍然可以大有作為。例如,2015年中國陸續出臺了7個與外貿發展相關的政策文件,這些政策措施還可以進一步夯實落地,真正發揮實效;外貿綜合服務和跨境電子商務發展模式在經過幾年的試點后,還可以更加靈活多樣,讓更多產品走出國門;今年春節假期剛一結束,國務院立即批復了服務貿易發展創新試點的意見,可以讓中國的貿易結構更加優化;通關便利方面,還可以通過降低出口商品查驗率等手段,繼續減輕企業負擔和成本,助力企業提升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在為國內經濟轉型升級服務上,還可以擴大先進技術裝備和關鍵零部件以及緊缺能源原材料進口,同時為供給側改革提供保障。
如今的全球貿易競爭比以往更加激烈,雖然中國對外貿易規模已經位居全球之首,但必須清楚地看到中國外貿傳統增長動力的效力正在逐漸遞減,對新的增長動力的轉換要求日益迫切。只有通過創新,走出一條新的發展道路,中國外貿才能在新的臺階上實現更有質量、更有效益的發展,才能真正實現從“大進大出”向“優進優出”的完美轉型。 中國外貿發展必須走出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