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橋紡織網—資訊頻道> 外貿信息>正文
2015年9月22日,WTO農業委員會棉花分委會特別會議發布文件TN/AG/GEN/34/Rev.2/Add.1、TN/AG/SCC/GEN/13/Rev.2/Add.1,涉及中國就其棉花儲備政策作出的聲明。
中方在文件中指出,首先,中方支持棉花四國(C-4)的立場及其關于根據2013年12月第九屆WTO部長級會議通過的關于棉花問題的部長決定來解決相關問題的要求,同時也支持基于2008年農業執行辦法的棉花問題解決方法(TN/AG/W/4/Rev.4)。中方表示,將繼續與所有WTO成員一道努力,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其次,中方在聲明中稱,中國的棉花產業是自給農業。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棉花生產國,但棉花生產主要基于小規模和自給農業,棉花的平均種植面積僅為0.3公頃/戶。而且,中國的棉花產地主要位于資源貧乏和經濟欠發達的少數民族地區,被作為當地生計安全和脫貧的唯一手段。入世后,中國的棉花產量一直呈下降趨勢,棉花種植面積從2001年的480萬公頃減至2013年的430萬公頃。其主要原因是與棉花價格偏低相對應的生產成本的上漲,而棉花價格偏低則主要是發達成員補貼所致。
第三,中國的棉花補貼仍處于較低水平。與其他WTO成員相比,中國的農業支持工具箱為短期供給,沒有包含棉花在內的綜合支持量(AMS)。中國的補貼為微量補貼,補貼水平(8.5%)甚至低于其他發展中成員(10%)。無論是從絕對數量還是從人均數量上看,中國的棉花支持水平均處于較低水平。從絕對數量上看,中國對棉花的支持量為4.8億美元;而從人均數量上看,中國對每一個棉農的支持量僅為16美元。
第四,中國的棉花補貼政策是被動應對。中國一直是發達成員棉花補貼的受害方,入世以來,中國的棉花進口量從11.3萬噸大幅增至420萬噸,而棉花種植面積實際上還減少了。
第五,中國的棉花補貼政策并未對國際貿易造成扭曲。中國的棉花臨時儲備政策旨在消除由發達成員補貼引發的國際市場動蕩的影響,該政策不會造成生產扭曲或貿易扭曲。從生產層面上看,中國的棉花產量并未出現明顯增長;從進口層面上看,中國的面積進口從2010年的280萬噸持續增長至2013年的420萬噸;如果加上棉紗進口,則棉花的進口總量將增至650萬噸。此外,中國儲備的棉花主要是用于國內的紡織工業,而不是用于出口,因此不會對國際棉花市場造成扭曲。
第六,中國對解決棉花問題已作出很大貢獻。中國一直是最大的棉花進口國,其在全球棉花進口中的占比一直超過50%,為發展中成員的棉花出口創造大量的市場準入機會。中國還自非洲產棉成員(包括棉花四國)進口大量棉花,2001-2013年期間,中國自非洲的棉花進口從3700噸增至44.2萬噸。從發展援助層面上看,中國一直致力于對棉花四國提供技術和財政援助,以提高他們的生產和出口能力。2011年和2013年,中國與棉花四國簽署合作公報,其中涵蓋農業投入、培訓、技術轉讓等。此外,中國還通過雙邊渠道對棉花四國提供與棉花相關的各種援助。
中國在WTO發表聲明稱棉花儲備政策并未扭曲全球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