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橋紡織網—資訊頻道> 外貿信息>正文
2015上半年南通出口到美國的紡織服裝貿易總額為1941萬美元,同比下降22.6%;其中中美簽署的《紡織品與服裝貿易諒解備忘錄》中規定管制的21類商品的貿易總額為763萬美元,比2014年同期下降119萬美元,降幅15%,首次出現進口量下降。
根據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發布的2014年度進口中國紡織品和服裝報告,美國從中國進口紡織品和服裝貿易總體保持增長趨勢,但增幅減緩、市場份額降低。我國輸美紡織品遭遇阻礙的原因主要是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國內生產成本增加。由于原材料和勞動力成本逐年上漲,我國紡織服裝產業低成本優勢正在逐漸消失。以往代工利潤可以達到加工費的15%,但現在已縮減至不足10%。同時,國內棉花市場與國際市場不接軌,國內外棉價差過大也嚴重影響著我國紡織工業參與國際市場競爭。二是東南亞國家低廉勞動力顯優勢。東南亞等地區正逐漸成為服裝產能轉移的聚集地,這主要是由于這些地區具有稅收優惠、原料成本低廉、產業鏈條件成熟等優勢。如阿迪達斯和耐克等知名外企陸續關閉了部分在中國的生產工廠,將產能轉向越南、緬甸等地。與此同時,部分國內企業也開始向外轉移,凡客從2010年下半年起就已將部分服裝產能轉移至孟加拉國。三是美國本土紡織服裝行業復蘇。美國政府考慮重建紡織業的回歸大略,支持“美國制造”回歸的提案。隨著各項經濟指標的增長,美國消費者增加了在紡織品服裝上的支出,本土企業正在成為美國紡織業的復蘇主力。美國超市巨頭沃爾瑪宣布采購500億美元“美國制造”,主要是紡織服裝和高檔電器以支持美國經濟。同時,美國紡織行業還出現投資熱。日本東麗株式會社向南卡州投資10億美元,開發新型碳纖維材料。中國科爾紡織集團也向該州投資2.18億美元,創建年產達23萬平方米的紡布基地,該公司打算利用當地原產棉纖維紡紗也用當地先進的設備和技術勞動力生產,然后直接出口到中國。
面對新挑戰,檢驗檢疫部門提醒:中國服裝紡織業亟須“騰籠換鳥”,實現產業轉型和升級,提高產品附加值,塑造自有服裝品牌。應加快高新技術研發,全面提升自身在亞洲制造業中所處的層級,為向高端產業鏈升級奠定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