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橋紡織網—資訊頻道> 外貿信息>正文
據《參考消息》報道,尼日利亞海關和移民局5月27日發表聯合聲明說,尼日利亞決定驅逐5名向尼日利亞非法進口紡織品的中國商人。聲明指責這些商人參與了向尼日利亞第二大城市卡諾大規模非法進口紡織品的活動。
聲明說:“在卡諾市的非法倉庫里發現了價值數十億奈拉(25奈拉約合1元人民幣)的違禁紡織品,這5名中國公民參與了這些非法倉儲的活動。”尼日利亞海關的一位發言人向媒體表示,這5名年齡在26歲至35歲之間的中國公民沒有在尼日利亞居住和從事商業活動的合法旅行證件。
作為發展中國家,尼日利亞國內的紡織業屬其重點發展行業,并且有著超過4400萬國內人口和臨近多國采購和消費市場的支持,利益巨大、潛力無限。但受制于國內傳統的生產水平和經營能力,其紡織業、相關零售業已無力抵抗國外,尤其是來自中國同行的挑戰。
尼日利亞卡諾市,數世紀以來一直是尼日利亞的紡織業制造中心,但其當地產品優勢早已不再,來自中國貿易商的出口以及逐步滲透零售行業的挑戰,讓該地區的國內從業者倍感經營壓力。這里的商人抱怨說,從中國進口的紡織品價格低廉,對當地市場造成嚴重沖擊。由此,在當地的法律中,存在嚴格限制外國人從事紡織品零售業的某些做法或措施。
值得關注的是,作為最早一批的世界貿易組織的成員國,尼日利亞不應設置限制,尤其是數量化和歧視性市場進入的限制。
與上述保護國內紡織品等行業的做法相關,尼日利亞對外國人入境從事商業活動的簽證管理一貫較為嚴格,今年4月6日尼日利亞移民局又一次調整了外國人再入境簽證政策。由此,個別中國商人或從業人員,未依法按照尼日利亞入境簽證,違規從事紡織品零售,可能涉嫌未及時向海關申報商品關稅等,這些原因成為本事件的觸發點。
在貿易交往已成經濟全球化最為基本聯系紐帶的背景之下,中國與非洲國家之間持續推進互利的商品進出口往來,雖可能會遭遇到交易過程中的一些偶發性、小范圍的摩擦,都應視其為正常狀態,無論是政府各方,國際社會還是相關當事人、企業,都不應將其放大,應爭取及時、妥善的解決。
這一立場,也得到了卡諾市移民局負責人和尼日利亞駐華使館相關人士的明確肯定,他們均強調:“尼日利亞將繼續歡迎、支持中國商業企業,來投資、創業、進行正常的進出口貿易活動。”
中國與非洲國家同屬于發展中國家,都有需要重點發展的行業、領域,也有各自的優勢和強項,在當前全球經濟局勢不穩,各國經濟都在面臨轉型升級的特殊發展階段,都會有一些避免不了的市場挑戰、競爭壓力和成敗得失,但不應以簡單排外、保護落后來解決。貿易往來國家的政府,首先應加強充分的溝通,特別是利用好相關事件爆發的契機,建立有效的工作機制以加強互信,為兩國商業往來提供最基本的框架、橋梁。
中國目前正在大力推進的“一帶一路”經濟戰略,這是中國企業“走出去”戰略實施經驗基礎上的升級版,也是我國一貫堅持公平合作、共同發展等基本理念的必然選擇。非洲各國必將是中國企業重點推進合作的區域之一,以尼日利亞為例,已有近30萬中國人在該國從業。
中國與非洲國家已同為世界貿易組織或其他經濟多邊協定、雙邊條約的當事方,有必要也有義務,切實、誠信地履行各自的承諾,運用各自國內透明化、公平化的法律與規則,去保障各種商業主體合理、合法開展經營,不應受到一時之利、一部分團體的壓力而隨意執法、粗暴適法、歧視性管理等。
任何一方在必要時都可通過工作溝通機制、外交渠道,甚至國際條約爭議解決層面,理性處理紛爭。雙方政府及各自社會力量,都應盡力引導、教育從事雙邊商業交往的企業、人員,從政治、文化、社會與法律等多個方面,關注在對方國家、地區的相關要求、管理標準和訴求渠道,以市場化、平等化的方式去消解不必要紛爭。
無論是非洲企業還是中方企業,都應積極去關注在對方的相關市場、發展階段中,可能存在的適合自己優勢的產業、領域和機會?,F在廣東地區來自非洲的商人接近10萬人就是一個很好的樣板。在可能的條件下,企業、商人應更多去尋求與對方地區的合作伙伴,這樣既有利于快速適應當地各項條件,又將有利于增進理解、提高效率,創建共贏。
在5月25日開幕的由中國法學會主辦,北京外國語大學承辦的“第二期中非法律人才項目研修班”開幕式上,北京外國語大學法學院院長萬猛教授表示:“只有充分地信任、足夠的了解,以及給予彼此應有的便利,才是未來發展中國家合作發展的機遇起點。”
對如何完善中非商業交往,萬猛教授告訴筆者,中非合作將是未來全球經濟的最大亮點,雙方的社會各界人士的互訪、交流甚至相互學習對方的文化、商業、法律,都將極大有助于互利與合作。
中非應該重視法律領域的交流與合作。中非法律人士,既通曉本國本地區的規則,又可將對方地區的法律情況、規則文化向自己國內各界進行介紹、普及和推廣,這將會大幅度降低跨國從業商業企業的交易成本和不必要的風險,讓類似“扣押事件”少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