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橋紡織網—資訊頻道> 外貿信息>正文
絲綢、瓷器、茶葉,一直是2000年前“絲綢之路”上最“炙手可熱”的貿易商品;2000年后,瓷器、茶葉的貿易或許不復當年,但以服裝、絲綢為主的紡織貿易并沒有淹沒在歷史的光陰中。
記者在土耳其采訪期間發現,每天傍晚,伊斯坦布爾市中心商業區Akasary的街道兩旁總會涌現出無數叫賣各式服裝的土耳其小販。他們或扛著衣服架子或擺地攤,大聲吆喝,吸引往來的行人。隨手翻翻,從T恤、裙裝到運動服,可謂應有盡有,手感也相當舒適,價格僅在5~20里拉不等(約合10~40多元人民幣)。會英語的小販告訴記者,這些服裝多來自土耳其西北部的布爾薩(Bursa),由當地的家庭作坊手工制成,“布爾薩可是土耳其幾個世紀來的絲綢中心”。
如今,當中國的紡織業享譽國際市場時,得益于聯通歐亞的獨特地理位置、質量出眾等因素,土耳其成為了僅次于中國、歐盟、美國和韓國的世界第五大紡織品服裝出口國。同為紡織業大國的中國與土耳其,在國際市場上既是貿易伙伴,又是競爭對手。
中企仍有利潤空間
6月初,一場云集中國眾多自主品牌的家紡展在伊斯坦布爾的國際會展中心舉辦。盡管用中國駐伊斯坦布爾領館商務領事黃松峰的話來說,這是中國家居品牌第一次在土耳其的大規模展覽,但4天下來,12076名采購商參展的成交量為105萬美元,僅有10%的企業有現場訂單。一些來自中國溫州、紹興的參展商告訴記者,其實自己也知道土耳其家紡市場的產業鏈比較完善,因此此行主要是考察這個市場的最新動向,對成交量的預期并不高。
紡織業是土耳其經濟支柱之一。中國商務部數據顯示,紡織品及原料、機電產品和賤金屬及制品是土耳其的主要出口商品。其中,2014年紡織品出口額占土耳其出口總額的18.6%,為293.7億美元,增長5.8%。
“土耳其的地理位置非常好。”紹興布縷斯紡織品有限公司經理韓春風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在他看來,這個橫跨歐亞大陸的市場,能將產品的銷售范圍輻射至歐洲、中亞、北非等地區。“土當地批發商會尋求中國的成品或面料,在當地加工后轉賣歐洲。”韓春風說。
獨特的地理位置賦予土耳其市場與歐洲相對中國更為親密地接觸。土耳其前貿易部長庫爾夏德·圖茲曼(KursadTuzmen)曾表示:“中國從接單到交貨需要6周時間,而土耳其只需要1周時間。”
韓春風告訴記者,目前他們企業在土耳其市場的利潤還不錯,報價給當地客戶,再出口至歐洲,算上關稅,依舊比采購當地原料整體價格低。“比如,賣給當地客戶5~6美元/米的繡花布(約合30~40元人民幣),在當地制成成衣后,再轉賣到歐洲的售價是500歐元/件(合3000多元人民幣)。”因此在韓春風看來,目前仍能維持20%~30%的利潤空間。
中國紡織品優勢縮小
對于在土耳其紡織品市場淘金的中國企業家而言,盡管利潤空間尚在,但最需要提防的是土耳其政府對本土企業的貿易保護。目前,土政府對紡織品的進口關稅相比過去幾年已有大幅度提高。僅絲綢一個品種,當地的關稅已上調至115%。
土耳其-中國工商業協會(TUCSIAD)主席穆拉特(MuratSungurlu)也是位從中國進口服裝產品至土耳其的商人。穆拉特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強調,由于土政府上調紡織品的進口關稅以及人民幣近年來的不斷升值,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中國紡織品在土耳其市場的競爭優勢,“幾年前我還能獲點利潤,我的價格與本土市場相比還是有競爭優勢的,但現在本土市場的客戶對我從中國進口的產品不再感興趣了。”
穆拉特還指出,中國勞動力成本在近年來的不斷上升也蠶食了從中國進口紡織品的優勢。
此外,韓春風還道出了一些中國紡織企業在土耳其“碰壁”的一個關鍵原因:土耳其客戶對設計和知識產權的重視。“中國的家紡產品很多時候都是從土耳其、韓國等地區把花型拷貝過來,然后簡單加工再轉賣到土耳其市場。”韓春風說,“僅憑這一點,土耳其那些具有研發能力的大公司還是很排斥中國的。”
為了促進土國內家紡行業的發展,每年在土耳其各地會有規模不一、參展品種齊全的眾多家紡展,在業界享有很高的知名度。韓春風直言不諱地告訴記者,“有些展會索性不對中國企業開放,尤其是家紡展,就是擔心中國人的抄襲和剽竊。”穆拉特也委婉地告訴記者,土耳其的家紡產品之所以在國際上頗受好評,是因為“總能緊跟時代潮流”。
當然,這并不意味著中國紡織品在土耳其毫無優勢。為了鞏固在土耳其市場的利潤,以韓春風為代表的中國紡織企業也在求新求變。記者在韓春風的展柜上看到一片鑲滿人工鉆石的黑布料。他告訴記者,這是用來制作穆斯林穿的黑袍,“現在不少穆斯林青年追求時尚,喜歡在黑袍外加點裝飾,盡管價格比普通的黑袍布料貴些,但在穆斯林有錢人中還是很有市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