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橋紡織網—資訊頻道> 外貿信息>正文
當中國傳統貿易形式已經開始遭受人力成本剛性上漲、內外需的同步萎縮,出口黃金時期便已經逐漸消散。他們需要等待下一個風口。經過數年的爭論、準備、醞釀,現在天時、地利、人和均已具備。政策制定者和行業人士都已經將目光盯準了代表國際貿易3.0的跨境貿易電商。
10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促進跨境電子商務健康快速發展,用“互聯網+外貿”實現優進優出,有利于擴大消費、推動開放型經濟發展升級、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會議并實在地為企業注入急需的四劑強心針。
面對記者的詢問,業內企業都認為是極大利好,但他們也同時表示,需要的是落地的具體措施,而不是“看上去很美”的規劃。
知情人士向本報記者透露,相關部門正在制定跨境貿易平臺的具體監管措施,以細化此前業內爭議頗多的財稅、風險考核,以及透明的政府對接機制。
跨境電商四劑強心針
跨境電商分為進口和出口兩種,就是在電商的平臺上增設海外業務,進行進口和出口。
出口試點城市現在基本上放開。進口試點城市一共是7個:寧波、鄭州、上海、重慶、杭州,以及廣州和深圳。
梁青琴是跨境電商出口代運營公司木木夕的創始人及CEO,主要負責為國內企業在海外電商平臺上做品牌、營銷、倉儲物流等服務。由于客戶主要是出口企業,對客戶做跨境貿易電商的苦衷比較了解。
她對記者說,其實跨境貿易電商的業務,客戶一直都在做,主要是直接將生產商的產品出口到海外大的電商平臺上賣,例如EBAY、AMAZON上,這些電商平臺會根據銷量來提取9%~17%的傭金。
目前的問題是,出口企業無法向海關進行跨境貿易電商業務的出口申報,也享受不到一般貿易企業的出口退稅。
梁青琴向本報記者舉例說,現在的生產商出口一貨柜產品到海外,這其中有1/3可能走的是傳統貿易出口代理商渠道,2/3通過跨境貿易電商出口。但是由于海關沒有對應的分類部門對接,所有的產品都只能通過一般貿易申報。而且出口企業也無法從下游廠商那里拿出有效的數據證明自己是一家跨境貿易電商企業。
從去年開始,她就聽到業內不斷傳聞,跨境電商出口促進政策即將落地,但目前還沒有一家申請到了政府認可的資格。而具體的出口退稅等鼓勵政策,也遲遲未見落實。
讓她興奮的是,這四條措施的第一第二兩條,正好是對癥客戶這兩方面的訴求。
一是優化通關流程,對跨境電子商務出口商品簡化歸類,實施經營主體和商品備案管理,對進出口商品采取集中申報、查驗、放行和24小時收單等便利措施。二是落實跨境電子商務零售出口貨物退免稅政策。鼓勵開展跨境電子支付,推進跨境外匯支付試點,支持境內銀行卡清算機構拓展境外業務。
肖鋒是深圳市一達通企業服務有限公司的副總經理。他所在的公司主要是為中小企業提供一站式外貿服務,也即外貿綜合服務平臺。
他較為關注的是第三條,鼓勵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為跨境電子商務提供通關、倉儲、融資等服務,引導企業規范經營,打擊違法侵權行為。
一達通在過去一年中為四萬多客戶做了總計80多億美元的流水。但是他的憂慮是,過去,國家對于這種新型業態,一直沒有找到合理的監管方式。具體來說,就是對差錯率要求過高,中小企業應該享受的政策卻不到位。
“比如我們出口的差錯率在萬分之三,但是一旦出現一單問題,監管部門就把我們當作一家外貿企業嚴厲處理,沒有考慮到我們風險和合理范圍。”他說,“另外,我們服務的都是中小企業客戶,也因為我們流水大,銀行對中小企業的存款保證金優惠,一直未能享受到。”
對于那些進口跨境貿易電商來說,最為實惠的是第四點,即鼓勵跨境電子商務零售出口企業通過海外倉、體驗店等拓展營銷渠道,培育自有品牌和自建平臺。合理增加消費品進口。促進外貿提速放量增效。
此前,由于這些進口電商引發了傳統進口企業的不公平聲討。傳統企業在進口貨物過程中,主要征收的是關稅、消費稅以及奢侈品的消費稅。
而進口電商則征收行郵稅。行郵稅是行李和郵遞物品進口稅的簡稱,是海關對入境旅客行李和郵遞物品征收的進口稅,相當于把關稅以及進口環節的增值稅、消費稅等“打包”成了一個稅。目前,國內消費者購買的海外產品多數行郵稅稅率為10%。這一比例較低。
海關相關人士告訴本報記者,這些稅務鼓勵政策暫時不會改變,因為目前跨境貿易商主要進口的是奶粉、紙尿褲等日常消費品,并非大豆、原油、鐵礦石等大宗商品。產品結構不同,并不會造成顯著的不公平。
跨境電商風口正當其時
沿海地帶出口的連續低迷甚至負增長,整體進出口數據的持續低迷,為創新業態跨境電商、外貿綜合服務平臺,帶來了變革的良機。
早在2013年,商務部曾在“電子商務”專場發布會上表示,跨境電子商務成為新的發展熱點??缇畴娮由虅赵诳焖僭鲩L的同時,對平臺、物流、支付結算、海關商檢等環節提出新的需求,并引起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
跨境電商順應了國際大勢。上世紀90年代初是國際貿易1.0時期,中國的國有企業作為代理進行國際貿易業務的時代。2001年中國入世之后是國際貿易2.0時代,是中國的代工企業,通過國際代理商,進入國際市場銷售環節的時代。而從2010年開始醞釀萌芽的跨境貿易電商所代表的國際貿易3.0時代,則是從工廠直接進入海外電商平臺,直面消費者。
在這個過程中,中國的加工企業將從2.0時代的貼牌、代工,產業鏈加工組裝的產業鏈低端環節,進入品牌營銷的國際貿易微笑曲線的更高環節,省去中間批發代理商的加價,直面國際的消費者。這正符合了中國外貿企業的轉型升級發展大勢。梁青琴給本報記者算了一筆賬,在2.0時代,中國的代工企業制造的一個產品,以十美元賣給了國外的代理商,這些代理商加上關稅等稅務,再通過本地分銷渠道層層加價,最終可能到消費者手中,就賣到100多美元,而且不能使用自己的品牌,只能貼代理商的品牌。而現在,通過跨境電商,中國的出口商,可以使用自己的品牌,在海外電商平臺上,以70美元的價格直接銷售給消費者。這樣,就使得中國企業和海外消費者均能受益。
其自身表現不俗也為未來成長帶來堅實的基礎。商務部數據顯示,去年跨境電子商務企業已經超過20萬家,平臺企業已經超過5000家。去年成交額達到3.75萬億,同比增長39%,呈現快速增長態勢。預計到2016年,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年增速將超過30%,交易額占進出口貿易總額比例上升至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