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服裝市場需求大
印度紡織工業僅次于農業,是就業人口數第二多的產業。根據印度中央政府紡織部數據顯示,印度紡織工業為世界第二大,直接雇用超過3,500萬人,總產出占制造業的17%,占印度國民生產毛額(GDP)的4%,同時占出口值的11%。2012至2013年印度紡織工業總產值估計近800億美元,其中約64%是供應印度國內市場,外銷僅占36%。 纖維產品多元,居重要地位 綜觀印度紡織和成衣業,可分為紗線和纖維(包括天然和人造)、加工織物(包括毛紡、絲綢紡織品、黃麻紡織品、棉紡織品和技術紡織品)、成衣(ReadymadeGarments,簡稱RMGs)及服飾。而身為世界第二大纖維生產國的印度,主要生產種類為棉花,并以多達23種不同品種的棉花生產各種布料,其他則有絲、麻、羊毛及人造纖維等,多元生產讓印度的纖維產品在世界占有重要地位,加上勞動人口充裕,也使當地成為世界采購中心,預估2020年印度的紡織品和成衣的市場規模將達到2,210億美元。 近年來,印度紡織工業最顯著的變化,是人造纖維(MMF)的出現,印度已向全球成功銷售創新的人造纖維紡織品,2013年印度人造纖維和棉紗的年產量均增加了6%,非棉紗年產量增長5%,整個服飾產業的年產量增加了2%。在印度官方支持及印度成衣出口促進委員會(AEPC)的規畫下,2014至2016年,印度成衣出口額可望達到600億美元。 事實上,印度是繼中國大陸和美國之后的世界第三大棉產國,也是全球最大的黃麻生產國與第二大生絲生產國。印度紡織相關產品,包括手織機等,產量為世界第一,占世界總產量的61%。2013年紡織品出口已占印度國家總出口量30%,通過紡織品出口約賺取總外匯的27%,估計今(2015)年有潛力達到2,200億美元的目標。因此,這個產業的成長和發展直接影響到印度的經濟命脈。 經濟快速成長,服飾需求增 以印度國內來說,由于經濟成長、人民所得上升,使得服飾的需求增加,目前政府已準許外商百分之百直接投資于紡織業,2000年4月至2013年2月,外國直接投資(FDI)的金額高達12億2,000萬美元,全球服飾大廠包括HugoBoss、LizClaiborne、Diesel與Kanz等,均已于印度設廠。而全球零售服飾巨擘紛紛外包給印度生產,該產業亦隨之提升價值鏈,預計未來十年內,非洲和拉丁美洲會是印度紡織品的主要市場。 政府大力支持,促紡織出口 印度政府對成衣產業也大力支持,2009至2014年,政府編列預算推動多項促進紡織出口的政策,并允許外商直接投資在印度的紡織品。由于這些政策措施,將紡織業推向60年來成長最快的階段,每年約有8%-9%的年增率。過去五年來,印度紡織業經歷了一個投資小高峰,包括染色和印花等產業吸引外國直接投資額達6.42億8,180萬盧比(折合約10億3,000萬美元)。目前,印度政府正積極前往日本、德國、意大利和法國宣傳探訪,以吸引其在紡織業的外國投資。印度第12個五年計劃(2012至2017年)中,聯邦政府在紡織業編列的預算高達91億美元,是上一個五年計劃的兩倍以上(第11個五年計劃在紡織業編列40億美元)。 隨著日漸都市化及年輕人口的成長,目前印度僅有32%的人口居住在都市地區,其余68%人口仍然住在鄉下地區。不過,在未來20年,都市人口將再增加三億人,這些人將因為嶄新的生活方式而改變購買衣服的習慣。隨著印度經濟的成長,城市居民的消費行為也跟著改變,對服飾的需求隨著不同場合開始多樣化。 印度正值經濟快速成長和快速都市化時期,紡織及成衣服飾市場因而產生了一大群具有高消費能力,并重視流行趨勢的消費者。因此,不管是印度本土業者或是國際業者,都對這個高度成長和快速轉變的成衣服飾市場,抱有極大厚望。此外,在全球軍隊、鐵路、醫院和政府醫院等產業用紡織品的主要機構買家成長的趨勢下,印度紡織業將紡織技術運用于包裝材料工業、農業、過熱保護,以及血液吸收材料、安全帶、膠帶和消費品等產品,也相當被看好,是后勢走揚的新興領域。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