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增長將成紡織品對歐洲出口新常態
1月上旬,筆者偶有機會造訪歐洲,游歷法國、德國、意大利等國家,對當地紡織品服裝市場消費疲弱感受頗深。在巴黎著名的“老佛爺”百貨,占上下五層、面積70%以上的服裝店面人流稀疏,當地市民三三兩兩穿梭在商場間,看多買少。意大利的佛羅倫薩市雖不及米蘭那般以炫時尚著稱,但大街小巷服裝店鋪林立,“歐范兒”十足的洋款時裝質高價低,然而本地消費卻很冷清。 消費冷清的背后是嚴峻的經濟形勢。新年伊始,全球匯市頻發巨震,1月15日,美元、歐元等16種貨幣兌瑞郎均暴跌20%以上,1月23日,歐元兌人民幣首次“破七”。瑞士宣布瑞郎與歐元脫鉤,歐洲推出萬億量化寬松,丹麥、瑞士、印度、秘魯、埃及、土耳其、加拿大等國紛紛降息……各國央行一系列的匯率、利率政策變動,全球“貨幣戰爭”硝煙彌漫。業內專家認為,各國央行之所以紛紛減息,目的就是為拉動當地低迷的經濟。 歐元區目前一直處在通貨緊縮的陰影之下,筆者在歐洲行中對此感同身受,最直觀的感覺是用歐元買什么都便宜。有媒體分析,近一年多來,歐元區通脹一直未達到歐洲央行“低于但接近2%”的目標,2014年12月更是降至-0.2%,為5年來首次出現負值。歐元區經濟增長前景也比較暗淡,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最新的《世界經濟展望》季度報告中,將2015年歐元區的經濟增長預期下調至1.2%。理論上,歐洲的QE政策可以直接向市場注入資金,降息既能降低經濟運行的成本,促進投資,又能使本國或本地區的貨幣處于弱勢,有助于推動本國出口,拉動本國經濟增長。 近日,我國海關總署發布2014年進出口數據,2014年我國外貿進出口的增速僅2.3%,沒有達到年初7.5%的預期目標。究其原因錯綜復雜。2014年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特征明顯,我國的對外開放和對外貿易也出現了一些新的特點。目前,我國的對外貿易正處于增速的換擋期和結構的轉型期,并已經從高速增長階段進入中高速增長的區間。歐洲是我國紡織品出口三大市場之一,鑒于目前歐洲QE的正式開啟,給我國紡織品對歐出口增加了更多的不確定性。筆者認為,深入研究歐洲消費市場變化,及時調整面對歐洲市場的產品品種,保持慢增長將成為我國紡織品對歐出口的新常態。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