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破壁壘 紡織服裝出口需跨“三道檻”
國外市場日益嚴格的法規壁壘,使出口企業肩上的“擔子”不斷加重。 近期,歐盟、美國和澳大利亞等地區及國家對紡織服裝發布了一系列的法規標準,對相關產品提出更高要求。據悉,泉州是我國主要的紡織服裝生產和出口基地,年出口額超過50億美元,這些國家占泉州紡織服裝出口比例一半以上,壁壘頻發勢必對本土紡織服裝企業出口造成一定影響。業內人士提醒,相關企業需及時了解法規內容,積極做好應對措施。 出口將遇“三道檻” 出口利潤空間壓縮 近期,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對其紡織品標簽規則作出最后修訂,其中包括纖維含量和原產地國標識等規則。新規則實施紡織纖維制品鑒別法案,要求在美國出售的部分紡織品標簽上,應顯著標明紡織品的通用名稱、含量百分比、生產商或銷售商的名稱及生產國或加工國。在美國連續抬高紡織品進口壁壘的同時,國際環保紡織協會OEKO-TEX也在不久前公布了2014版OEKO-TEXStandard100生態環保紡織品檢測標準及限量值,新版標準對全氟辛酸PFOA的監管將更加嚴格。 此外,澳大利亞“良好環境選擇標簽”(GEC)近期發布了一項環保紡織皮革認證新標準。該標準要求紡織服裝產品及附件至少90%的重量是紡織纖維;室內紡織品、清潔布要求90%的重量為紡織纖維、紗線和織物或無紡布;皮革制品要求至少90%以上的重量是真皮革材料。 “概括來說,這些法規的實施,為出口紡織服裝產品設置了‘三道門檻’。”業內人士分析,這“三道門檻”包括安全門檻、綠色門檻和標簽門檻。 泉州市紡織服裝商會秘書長施正植認為,國外市場日益嚴格的法規壁壘,不僅對本土紡織服裝出口造成一定影響,增加企業身上的擔子,而且是我國紡織服裝在世界貿易中處于不公平和不平等競爭的表現,但客觀上,中國紡織服裝產品較多還是處于中低端檔次,與發達的西方國家相比,確實還存在相當差距。 貿易壁壘頻發勢必對本土輸往相關國家的產品提出更高要求,出口企業為適應新標準法規,必須增加相應的注冊和檢測費用,這同時也增加了企業的出口風險,降低其產品的價格競爭力。 “雖然今年出口市場總體有所回暖,但是出口利潤并未隨之增加,反而出現下滑。”部分紡織服裝出口企業告訴記者,以往代工利潤可以達到加工費的15%,但現在已縮減至不足10%。 “相比前幾年,近年來歐美市場的貿易壁壘頻發,特別是對面料的要求越來越高。”百樂弗(泉州)體育用品有限公司是一家定位歐美市場,主要以生產戶外服裝為主的企業,該公司業務經理肖升欣坦言,相比其他品類的服裝企業,戶外服裝對于面料的要求更多。 “多年前,我們就十分注重產品面料的環保性,近年來,更是有不少歐洲國家和地區的企業,對產品面料提出苛刻的要求。近期,一位挪威的客人就指定一款產品面料要高于環保級別,相比普通的面料,這種面料一米要貴三塊錢。”做了近十年的外貿,肖升欣不禁感嘆,相比以前,現在的外貿利潤空間少了許多,國外客商對產品的要求也趨于苛刻,這讓企業感覺壓力很大。 福建著龍服裝有限公司董事長蔡著龍也坦言,國外市場日益嚴苛的法規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業的產品檢測成本,“以前只要檢測成品,現在產前、產中、產后,都要對相關材料、產品進行檢測,歐美客戶尤其嚴格,有時候會交代給第三方檢測機構來公司檢測我們的產品。” 對此,著龍公司特別與福建省纖維檢驗局進行合作,這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該公司產品質量的同時,也增加了其產品檢測費用。“本來原材料和勞動力成本就在不斷上漲,現在為應對貿易壁壘,連相應的注冊和檢測費用都有所增加,為了保證利潤,我們只好提高產品的價格。”蔡著龍表示。 面對國外市場日益嚴格的法規壁壘,施正植提醒廣大出口企業,要加快轉型升級,在開發設計產品時,不僅要考慮產品的造型和功能,還要根據出口國的檢驗標準,積極采用綠色工藝,提高企業競爭力,同時要樹立企業的質量主體意識,加大出口產品的自檢自控力度,減小出口阻力。 “近年來,隨著消費品安全項目關注度的日趨提高,美國針對日用消費品尤其是進口消費品的安全標準要求和監管力度也不斷提升,頻頻通報召回中國產紡織鞋帽類消費品。”對此,業內人士建議,一方面,企業要及時、充分地掌握有關進口國關于紡織品服裝的技術、質量、安全、環保、包裝和標簽的標準和法規,結合企業生產情況,不斷完善質量管理體系,切勿盲目追求美觀、低價而忽視產品質量。另一方面,要密切關注美國CPSC通報召回動態,增強風險意識和標準理念,嚴格按照進口國強制性要求組織開展產品設計研發、物料采購和供應商評估、安全環保項目檢測。 晉江市七彩狐服裝織造有限公司董事長助理鐘瑞春告訴記者,該公司產品主要出口歐美市場,歐美消費者具有較強的消費能力,講究穿著但不苛求時尚,他們更注重面料、質地,對純天然的面料、綠色環保產品情有獨鐘。因此,該公司在上游材料商的選擇上也比較嚴格,以此確保產品質量。“在面料的選取上,我們選擇歐洲采購商喜歡的棉布類產品,經特殊工藝處理后,舒適而不易變形。” “應對出口壁壘,首先要提高產品質量,使之符合出口標準,但更重要的是要力爭讓產品款式和設計與國際接軌。”蔡著龍告訴記者,面對風云變幻的出口市場和諸多競爭對手,一味地想靠降低價格取勝絕不是長久之計,要在嚴密市場調查的基礎上,大膽創造,讓新產品吸引客戶的目光。“現在的采購商都很注重產品的環保性,我們自然要在這方面下工夫,用典型的綠色產品吸引他們。” 在施正植看來,面對新標準新法規,本土紡織服裝企業應變壓力為動力,攜手共同提升整個產業鏈的水平,因為紡織服裝是個產業鏈,一些新標準是針對終端產品的服裝進行檢測,要適應新標準,必須從源頭抓起,即從紡紗、織布環節就要重視,尤其是染整環節更是重要環節。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